APP下载

从心理学角度探究茶文化之“和解”

2021-12-13

福建茶叶 2021年11期
关键词:和解道家茶文化

刘 婷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中华茶文化是在几千年提炼、升华而形成的,十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历史底蕴。茶文化并不单单是一种生活日常,更是一种表现多维关系的精神内涵。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和解”心理的内涵十分丰富,对其进行全面的解读,也能涉猎我国古典哲学,窥探中国古人的大智慧。

1 “和解”心理概述

著名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荣格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和解”的深厚奥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解”是一种极具感性色彩,而非理性的状态,也是一种中间态。在西方,“和解”是一种客观唯心学“神明”的形式;而在东方,它便是我们常说的“道”。“性本善”也好,“性本恶”也罢,儒家认为,现实社会人性在一定程度上都已然堕落,因此他们主张由圣贤来对人性进行教化,推崇“仁、义、礼、智、信”;对异端十分宽容,崇尚“中庸之道”;体现在待人处事上则是相互谦让,同他人“和解”。而道家则认为“天道因循万物天性”,推崇自然天性,反对教化,认为一切都应“顺其自然”,同自然道法“和解”。不管是“中庸之道”还是“遵循自然”,都可以将其理解为和解、中和的思想。在茶文化中,“和解”心理以儒、道家的哲学思想为基础,体现融入自然、平衡稳定的中庸状态,不管是茶道、种茶,亦或是茶文化衍生出来的茶礼、茶具、茶宠等,都可以品尝到其中蕴含着的“和解”思想、中庸印记。对茶文化中“和解”思想进行现代心理学的解读,并与中国儒家、道家哲学思想相融合,能够创造出“阴阳平衡”的心理状态,从而发掘出茶文化当中能够用以调节心态的部分实践经验,为改善当今社会中人们的现实生活大有裨益。

2 “和解”心理在茶文化中的体现

2.1 “茶性”中的“和解”心理

茶叶自身的品类、味道以及生物化学物质的成分是“茶性”的主要内容,每种茶叶都有它独特的“气质”。一般说来,茶叶分为三类:寒、中、温性。茶叶的寒温性和发酵程度相关,发酵程度越低,越寒,反之则越温;绿茶、青茶偏寒,如铁观音、碧螺春等,而红茶、黑茶偏温,如滇红茶、普洱茶等;中性茶则有乌龙、老白茶等。对于茶叶“茶性”和“调和”心理之间的关系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茶树的种植即为“阴阳”、“调和”之道。茶叶作为一种较为娇嫩的作物,其种植环境要求十分苛刻,海拔高低、山阴山阳、雨水量、空气干湿、土壤条件等各种水文地理条件都属于“阴阳调和”的折中之地,既要雨水充足,又不能使根系受到长期浸泡;既要选择山阳之地,光照充足,又要种植更高的树木为茶叶提供荫蔽。因此,茶树本身的生长优势就是一种利用“和解”的平衡思想之结果,为茶树创造生长优势,便是“和解”心理的一种具体体现。2)茶叶在采摘下来后会经过烘焙、发酵等工序,即“刚柔”属性的调和。鲜茶本身的“寒性”很强,经过烘焙后,“寒性”就会使得茶叶变得干而硬。所以,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常常以茶叶来形容人的勇敢、果断、正直等美好秉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现象在近代表现得更为明显,人们逐渐以“品茗待人”来取代“以酒会友”。茶除了具有干而硬的特性外,茶叶还具有娇而柔的特点——茶在放入开水之后,便会化作如细腻、柔美的丝绸、彩带一般,乐趣十足。茶叶中的“刚柔并济”便是茶叶“和解”思想的又一具体体现。3)据记载,神农尝百草时对茶叶的品尝很有可能就是茶叶的起源。明代,李时珍对中草药的研究中,就对茶叶的医用功效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他认为茶叶可以去湿气,平衡人体内寒热,对维持稳定的健康状态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从这个方面来说,维持“体态平衡”的医效用途又是“和解”心理的又一体现。

2.2 烹茶中的“和解”心理

古往今来,泡茶与酿酒都是我国民间非常珍重的传统手艺。中华民族讲究“五行相生相克”,即“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之间的调和,并将其用与烹茶中。具体来说,金,是烧水、泡茶用的茶具,包括大锅、茶壶、杯具等金属器皿;木是烧水、煮茶所用的燃料,以木材为主;水,则是泡茶所必须用的载体;火,一指燃料燃烧而产生的的火,二指木材赋予茶叶的温气,用以平衡茶叶本身自带的寒气;土即烹茶所用火炉与大地的联结。烹茶就是五种元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可以说,这体现了中华最原始的哲学思想;而在现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便又是一个“和解”的过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茶叶之所以能成为“茶水”,能走进人们的生活当中,与“水”的加入密不可分。泡出一碗好茶的实质便是茶叶与水相互“和解”的过程。烧水、泡茶,刚、硬的茶叶遇水即柔,经过水的洗涤散发出其特有的清香;而无色、无味的水在茶叶上化学物质的感染之下,成为醇香、浅绿色的茶水。因此,只有茶、水二者的“和解”,才能泡出沁人心脾的好茶。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强调人与自然间的和谐,而将茶与水泡成茶水,便是人与自然的“和解”、人与自然的和谐。

2.3 茶道中的“和解”心理

小众文化发展的最高境界便是对生活理念、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普遍而巨大的影响,茶文化便是最成功的小众文化之一,甚至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茶在唐朝之后便流于世界各地,每个区域都有其本土化的茶文化。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精神,这是将不同思想、价值观的人们团结在一起的核心。不同茶文化的茶道精神相互各异,但大都与“和”有关,“和”即“家和万事兴”、“天时地利人和”,这也是儒、道家思想在茶道精神中普遍性的体现。中庸之道中,“阴阳调和”是解决一切矛盾和纷争的好办法。人们必须达到互补性的平衡、统一,以开放的心境和包容的心态来解决世界万事万物所发生的问题,矛盾双方不断转化,互相联系、渗透。而人们的七情六欲皆应内隐于心,外藏于形,这样的做法才符合人们的“和谐”之道,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植根于中庸之道的内心境界以及对茶的精神追崇。水有甘甜,器有好坏,茶水也有酸甜苦涩之分。烹茶就是通过取器、烧水、泡茶,来让茶叶中的精华均匀地分散于水合之中,这正是“万物皆和”的中庸思想——美好的事物,共创,同享。饮茶之道、烹茶之道以及其他茶艺技巧,既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又要与人性相匹配,通过饮茶来让人们保持清醒的头脑,脱离原始的野性,举止得体。这种崇尚质朴,雅致而不浮夸的美德,便是所有美德的一种“和解”。

2.4 茶文化与酒文化之间的“和解”

古人常说,酒乃天之玉酿。现代医学也表示,少量饮酒可活血化瘀,强身健体,除湿驱寒。但是一旦饮酒过当,则会损害人们的神经系统,伤肝损胃。酒是乃纯阳之物,有较强的温性,这就导致秦岭以北的人们常喝酒驱寒,而以南的人们却不爱喝酒。米酒味甜而辛,有较重的温性;烧酒浓烈热辣,性燥祛湿;葡萄酒味甜,微毒,助阳。而茶清热助阴,解渴解毒,和酒为阴阳互补之物。而在儒、道两家的思想特点上来看,茶和酒在传统文化中也印证儒家与道家的互补。前文说道,儒家追崇圣贤,主张“天教人化”,而道家提倡随遇而安,主张“天人合一”。在酒与茶的温寒性上来看,儒家弘扬斗志,主动追求天人之道,像酒一样刚烈;而道家如茶,以静制动。

从西方的角度来看,茶和酒似乎对应着典型希腊神话体系中的阿波罗和狄俄尼索斯精神——酒代表着压抑、冲动、焦虑,使人脱离理性,回归追求自由、快乐的强大原始野性。在而在饮茶所带来的思想境界中,清醒理智地思考世间万物,而当参透一切时,也会回归最原始的本能,找到身而为人的快感,这便是阿波罗之精神。迷醉与觉醒这两种似乎相互极端的精神状态,却在酒与茶的“和解”中相互调和;饮茶,体会到“人生如梦”;而饮酒,则是“迷醉也无从解脱”;人们就在这样的参悟、自省中明晰人生的大道理。

3 “和解”心理在茶文化中更层次的拓展

如同本文在伊始部分所述,分析茶文化中的“和解”心理,其目标便是建立一个良好的“茶生态”,从而更好地推广“中国茶”。茶生态包括茶叶种植、茶文化品牌打造及其衍生产业的发展。首先,如前文所述,茶叶种植环境具有“阴阳合一”的特点,要用好“和解”思想来对种植基地进行甄别,尽力解决茶源污染问题,从而产出天然、绿色、优质的茶叶。其次,茶文化深刻的“中庸之道”思想能为当今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以“和解”心理为基点来建设茶文化品牌,为茶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思想,乃至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基本遵循守则,并在此基础上弘扬“和解”茶文化,为茶叶产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此外,旅游产业中注重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解”,因此,可以将茶文化中的“和解”思想注入茶叶种植园旅游产业中,开发现代“茶园旅游”,充分挖掘茶文化的亮点,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领略茶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

茶文化已有几千年历史,既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有深厚的哲学价值,它持续传递着以“和解”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茶文化的物质特征、精神形态,为“茶文化”的传承与延伸提供理论基础,意义十分重大。

猜你喜欢

和解道家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浅析破产程序中担保物权的行使
企业诉他人专利侵权时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
从德昂族茶文化的现状看少小民族茶文化的发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