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及路径
2021-12-13高霞
高 霞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81)
在网络时代下,学生接收到的信息日趋复杂,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学生在思想和意识形态上容易出现异质化的问题,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新的挑战。为进一步解决这类问题,以我国特色的茶文化为载体,开展思政教育活动,使学生直观的了解茶文化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并受到其影响,形成自我规范和管理意识。同时,借助茶文化革新思政育人方式和内容,促进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建设,从而实现思政育人成效的显著提升。
1 茶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
1.1 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为思政教学创新提供新思路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在长久的发展历程中,茶文化没有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而消散,反之其吸收各类文化精髓,形成深刻的文化内涵。这种丰富的文化载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符合思政教育创新的要求,且在育人目标上有着一定的吻合度,对思政教育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茶文化在发展中与其他产业融合形成的特色茶艺、茶德、茶道、茶歌等,不但彰显着茶文化丰富的内涵和文化思想,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更是对茶文化的延伸。对这类与茶相关活动的了解和学习,可改变传统思政教学模式中,过于单一的教学形态。利用多样的文化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文化的构成。并通过茶文化强化自身的精神意志,进一步优化思政教育的效果。与此同时,在思政学习中,学生借助茶文化的学习,来接触茶艺和茶道等活动,更加直观的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并在茶文化构建的境界中,逐步形成品茶和饮茶的习惯。不但对学生修养的提升有所助力,还引导学生形成冷静客观的性格,面对思政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调整和改进,为日后的发展和深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升华学生思想境界
首先,茶文化倡导“和”的理念,强调人与人之间应和谐共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文化内涵在思政教育中的引入,对学生思想的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以生动的文化形态形成深刻的认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思考和反思,直观地审视人际关系,并利用“和”的思想去看待各类矛盾和问题。在获得一定认知后,能够主动规范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以中庸的姿态面对各类问题和困难,为学生日后进入社会提供保障。其次,茶文化中蕴含的哲学理论,可为思政教学内容提供支撑。茶文化以茶为载体,在人们饮茶和品茶中,可保持头脑的清醒,并使人关注事物的本质,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这种哲学内容进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客观看待问题的能力,快速分辨出复杂信息存在的价值,以及部分思想趋向存在的问题,在多元文化影响下保持清晰的发展方向,实现健康的成长成才。最后,面对网络时代下学生存在的多元取向,以及自身表现出的学习散漫、生活不积极等问题,传统茶文化中的修身理念,可为学生提供精神指导,并促进学生思想境界的升华。具体而言,茶文化重视感悟与品味,在茶文化发展中吸取的儒家思想,使茶文化自身有着教育上的优势。学生对茶文化的学习和理解,不但可通过茶文化感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增加学生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以茶文化倡导的修身为标准,更加自信与自律。
2 茶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究
2.1 利用网络等多元化教学手段,促进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深度融入
首先,利用互联网平台与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广泛搜索网络中存在的海量茶文化教育资源,结合思政教育内容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上传至线上学习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与了解,或是在线下课堂教学环节进行播放,为学生营造更直观、更真实的学习环境。其次,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信息技术,模拟真实的种茶、采茶、煮茶、品茶等环境,引导学生学习和观察,了解茶文化的由来和意义,认识茶文化的价值所在。此外,还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打造利于茶文化传播的领地。比如,建立微博官方帐号与微信公众号,定期为学生推送有关茶文化的历史资料,鼓励学生借助百度、知乎等资源平台,搜索查找有关茶文化的历史典故和名人传记,促使学生通过对茶文化的广泛了解和认识,进一步掌握茶文化知识内涵,实现茶文化的深度融入。
2.2 借助校园文化载体融入茶文化,营造茶文化氛围浓厚的思政学习环境
在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可借助校园文化载体,将茶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融合,为高校学生创造一个茶文化氛围浓厚的思政学习环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茶文化的渗透。首先,高度整合校园文化与茶文化体系,在校园网站中设置茶文化相关阅读模块,或是定期组织高校学生在校内观看有关茶文化发展史的电影,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增强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还可通过组织开展茶道表演活动,设置相应激励措施,将茶道表演活动与奖学金、助学金、学分等挂钩,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茶文化活动。其次,借助校园广播、校园文化角、线上学习平台等媒介,加强对茶文化知识的宣传与弘扬,或是在线上开展茶文化演讲活动带动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留言、互动和发表意见,以此来增强学生在茶文化思政教育活动中的参与度。此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还可联合学校共同建立茶文化学术论坛,鼓励并引导学生在论坛上与其他学生、教师相互探讨问题,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茶文化的积极性,逐渐形成良好茶文化素养。
2.3 组织茶文化思政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践行茶文化知识提供机遇
首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针对学生重点关注的网络热点新闻,积极开展有关茶文化的思政教育活动。比如,组织带领学生进入到当地茶叶生产与制作企业,参观茶叶种植、茶叶生产和茶叶营销的全过程,通过带领学生亲身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茶文化产生原因、生长条件与销售价值。其次,组织学生去当地茶园、茶叶种植基地采摘茶叶,观看茶叶制作过程,欣赏茶艺表演,并亲自动手泡茶品茶,将自身在课堂中学习和掌握的理论知识,践行于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中,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其学习效果,保证学生真正掌握茶文化知识。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定期在校区举办茶文化活动,如四川大学在成都校区举办的“十里茶廊”活动。现场表演唐宋明三朝代的茶礼、泡茶、品茶方法,学生一边欣赏茶艺协会的茶艺表演,一边吸取不同时期的茶文化特点,近距离接触和了解茶文化。
2.4 注重加强思政专业教师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思政教师茶文化精神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作为渗透茶文化教育元素,改革思政教育模式的重要实施者,自身所具备的茶文化精神、茶文化素养以及茶文化知识储备,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成效。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注重增强自身茶文化精神与知识储备,提高自身茶文化素养,加强茶文化知识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以保证茶文化在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融入实效。首先,高校可通过定期聘请专业的茶文化研究学者或茶文化传承者,协同教师培训机构到校园内针对教师制定相关培训计划,展开茶文化相关培训活动,其中包括茶文化内涵、品茶饮茶流程、茶礼、茶精神等。以及指导思政教育工作者将茶文化与思政融合为一体,共同探究思政教育活动的技巧和方法,以此来扎实思政教师茶文化基础,保证教师在思政教育课堂中,能够巧妙运用茶文化引导启发学生思维,发挥茶文化育人作用。其次,高校应适当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聘用标准,将茶文化素养作为考核评定应聘者的因素之一,明确要求应聘思政教育工作岗位的专业人才,需具备良好的茶文化素养、知识储备与精神,才能获得优先选聘权。此外,高校还可通过借助优质茶文化讲座与教育活动,优化思政教师的茶文化素养,借助教育案例提高思政教师对茶文化的认知,进而增强教师思政素养和文化内涵,为茶文化融入提供人力保障。
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下,以茶文化为载体全面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思政教育而言是新的尝试,更是未来发展的趋向。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茶文化自身存在的精神内涵,不但有着明显的时代特色,还融合着我国哲学等理论,在育人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对于茶文化的具体应用,思政教学应构建全新的育人模式,以优化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育制度为核心,使茶文化更加贴合思政育人工作,在教学上带给思政课程新的思路,而在育人工作上,又能发挥其作用,升华学生的精神境界,完善学生的思想品质,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且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