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市黄陂区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2021-12-13郭少鹏韩昱冰李俊霖

福建茶叶 2021年11期
关键词:黄陂区茶园茶叶

郭少鹏,韩昱冰,李俊霖

(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武汉市黄陂区位于武汉市北部,全区总人口约113.32万人,总面积约2256.7平方公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黄陂区位于长江中游,大别山南麓,地势北高南低,地貌多以低山丘陵为主,山地最高峰约为900米左右。以全区年平均为例,多年均日照时数1917.4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202毫米,为中南地区降水量较均衡的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条件为黄陂区发展茶产业提供了先天的基础。黄陂区种茶、制茶历史悠久,2006年以来,每年按万亩以上的规模速度、跨越式推进茶叶基地大开发。截至2018年,全区茶园总面积已超过8000hm2,茶叶和油茶的种植面积约占经济林总面积的40-50%,成为武汉茶叶第一大区。加大茶叶产业链延伸力度,培育茶叶产业新型主体,重视茶叶产业发展品牌战略,是黄陂区政府区规划促进茶叶产业成为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的有效途径。

1 茶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黄陂区政府为了推动茶产业的发展,通过本级财政投入一定资金,对200亩以上连片茶叶种植的新茶园茶苗以及老茶园更新优质茶苗实行种苗补贴,以鼓励保持产业种植规模,提升茶叶品质。同时对茶叶加工机械和水肥一体化建设以及其他茶园生产基础设施给予农业立项支持。茶产区地方政府积极推动茶旅融合发展,稳定壮大茶产业生产规模,提升茶叶制作水平,推动茶产业品牌化,利用互联网新业态实现线上线下商贸服务。同时利用茶园资源,结合山水林田湖草打造“茶园景区”,充分挖掘茶园生态功能建设休闲体验观光目的地。除了以上茶产业支持政策外,茶产业所在地政府积极整合农业、水利、交通、扶贫、移民等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对于茶产业发展的扶持。

2 茶产业发展的问题

近年来,黄陂区茶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是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品牌知名度不高

黄陂区茶产业品牌众多,例如“黄陂红”“红岗山叶茶”“木兰白”等,但品牌建设相对滞后。但辐射范围仅限于武汉市及湖北省,没有形成具有全国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同时,黄陂区茶产业发展虽初具规模,但是在本区域内举办的茶事活动开展得较少,宣传力度不足。

2.2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本地茶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整体实力不强,家庭式作坊遍布,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较低,缺乏地区性龙头企业和知名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有限。同时,在经营理念和营销理念方面意识淡薄,对互联网线上平台利用程度较低。

2.3 资金周转困难

茶产业的投资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茶叶生长周期长且茶产业生产活动集中在特定时间段,固定员工薪资、日常维护费用、茶园管理费用及机械设备更新费用资金投入大。黄陂区特色茶叶企业大多数为本地村民回乡创业,资金来源以股东投资为主,启动资金较少,造成企业资金缺口大,在种植期和采摘期企业现金流困难,影响了本地茶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2.4 劳动力的缺乏

黄陂区农村地区,尤其是茶产地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情况严重,劳动力结构失衡,采茶工短缺,采茶成本逐年上升,影响了茶企的效益。同时,高素质劳动力的短缺也使本地茶产业机械化、科技化水平的提高受到限制。

3 黄陂区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构建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解决茶企资金问题

茶产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资金需求都与供应链金融服务金融高度契合。解决制约黄陂区茶产业发展普遍存在的资金短缺和现金流的周期性、阶段性周转困难的难题,需要构建供应链金融与茶产业一体化融资服务体系。

构建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政府、企业、银行都应当发挥自己的作用。政府方面,针对茶企抵押融资难的问题,政府应当牵头出台综合茶园面积、种植规模、企业规模、经营情况等综合指标的茶企估值体系,先以黄陂区本地较成熟的茶企例如红岗山茶叶有限公司等进行试点,再进一步放开限制,从而解决茶叶企业抵押融资难的问题,同时,政府也应当加大对茶企在产业链初期的补贴和扶持力度,可分期给予茶企一定额度的资金支持,一方面缓解茶企创业初期的资金紧张情况,另一方面可在扶持过程中给予初创茶企针对性的指导。银行方面,可以根据本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将门票、专利、品牌等茶企未来可能发生的现金流进行证券化,通过证券化的方式解决茶旅融合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企业方面,上游茶叶合作社、茶农可与本地规模较大的茶企以入股方式合作,从而相互凭借良好信用获得贷款,解决茶农、农业合作社在资金紧张、周转困难上的问题。

3.2 拉长茶产业链条,推进建设“茶+”新业态

为促进本地区茶产业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发展特色茶叶产业。将原来低附加值的茶叶转向深加工发展,包装成具有较高附加值的茶产品和其他衍生产品,从而增加本地茶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同时,黄陂区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深厚基础和自然条件,可以利用茶产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建设“茶+”新业态,带动本地区茶叶经济的发展。政府应当加强整体规划布局,依托本地区茶企举办不同形式、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主持和支持建设一批茶博览园、茶博物馆、茶体验店等茶旅游产业,可以借鉴福建地区“大红袍印象之旅”、云南省普洱市推出的“普洱养生旅游”等茶产业文旅产品,将茶产业与特色乡村建设、民俗旅游、文化保护等深度融合,让人们了解茶文化的历史,介绍生产工艺、加工工艺,使游客能够在旅游的过程当中体会到采摘茶叶、制作茶叶等乐趣,让茶文化充分展现在旅游活动当中,实现茶产业、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三者的有机统一,进而实现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3.3 推动茶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促进产业信息化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指的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推动“互联网+”与茶产业深度融合对茶产业链条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作用。生产领域,茶企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实现“以销量定产量”,从而在源头上解决茶企产销不对等导致的大量产品囤积、储存成本高的问题。营销领域,黄陂区茶企普遍存在重线下、轻线上的情况,因此,本地茶企应当紧跟互联网时代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通过自媒体平台如抖音、快手等进行茶产品的宣传,借助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构建线上、线下协作模式,实现茶叶营销方式的转型升级,从而为本地茶企发展注入动力。

3.4 加大科技与人才支撑力度,建设“数字茶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义,二者对于发展黄陂地区茶产业缺一不可。

科技方面,黄陂区茶企在应用先进技术和科技方面有一定进步,例如茶园中普遍采用的生物防虫害技术、四勿岗村楚之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油茶嫁接技术等。但在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终端等生物农业关键技术方面仍有待进步。本地茶企可加大对“数字茶园”技术的投资,通过建设“数字茶园”,实现对茶叶的高效有序管理,和茶叶生产全流程信息跟踪,提高茶园智慧化管理水平,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在整体上降低茶叶的生产、维护的边际成本。

人才方面,无论“互联网+”还是“茶+”新业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关键和保证。政府。政府方面,要加大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投身“乡村振兴”的政策扶持力度,给予返乡大学生、专业技术人才和对应企业一定的补助福利和补贴。同时,政府也应当开展对现有茶产业从业者、管理者的定期线上、线下培训,提升从业者的整体素质。企业也应当主动利用武汉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大学生人数全国第一的优势,加深与农业专业高校,例如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省农科院的交流合作。

3.5 壮大地区龙头企业,提升茶叶品牌影响力

农业龙头企业是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中最具活力的经营主体,在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产品营销和拉动农村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发展黄陂区茶产业,需要若干茶产业龙头公司的带动。政府需要将一定的资源和资金向本地区内规模较大、较为成熟的茶企业倾斜,培育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茶叶企业和茶叶品牌,从而进一步发挥带头作用,成为本地茶产业科技应用、集约化生产的示范者、领军者。同时,本地龙头茶企,可以在政府的支持下以企业名义举办全国性质的茶博会、品茶会、采茶比赛等茶旅活动,在活动中宣传品牌,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使其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的龙头企业,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黄陂区茶园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茶园飘香
武汉市黄陂区对口支援湖北口回族乡物资705万元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周宁生态茶园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茶园观色
香喷喷的茶叶
兼氧塘改善黄陂区农村水塘水质可行性探讨
武汉市黄陂区绿满荆楚行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