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视角分析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021-12-13郝艳龙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行为习惯素质教育

郝艳龙

(三亚学院体育学院,三亚 572022)

素质教育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的一种主流教育思想,自提出以来,便对我国教学教育改革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1]。不同时期,素质教育有不同的内涵,就目前来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全民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主基调。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立,而应试教育盛行时期,体育教学被教育者严重忽视,导致体育教学价值无法充分发挥。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和体育教学自身不断发展的趋势下,素质教育和体育教学的关联日益被教育者所重视,从而开始积极探索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推动素质教育实施。

1 价值认知——完善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

1.1 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体育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时至今日,体育被赋予了更多的价值。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已经研究证明,体育在促进人类的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智力健康和道德健康等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而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重视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个性发展、道德素质等。可以看出,体育教学和素质教育的目标有很多一致之处,这也是很多学校将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的重要原因。

1.2 教师和学生对体育教学价值的认知错误

就目前来看,我国各级学校虽然普遍重视体育教学,但很多学校对体育教学价值的认识非常局限。这种“局限”主要表现为有些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以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为主、教学内容以体育运动技术为主。显然,这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精神价值、智力健康和道德健康等,大大缩减了体育教学价值。教师长期偏重体育运动技术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身体疲惫、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的情况,感受不到体育运动的快乐。而学生受教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影响,也会错误地认为体育运动仅仅是为了增强体质健康[2]。另外,长期体育运动技术教学在内容上的单一性,也会逐渐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生经常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甚至厌烦、抵触体育运动的现象。

1.3 价值认知视角下,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首先,围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制订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要包括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等。其次,围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编写体育教材。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我国现有的体育教材在内容上都偏重体育运动技术,少有关于体育运动价值的内容,即使有,也侧重于关注体育运动对体质健康的影响。对此,学校要围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编写体育教材。该教材内容要重点阐述素质教育和体育教学在价值上的一致性和多重性。教材内容要结合体育学、运动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将体育教学价值讲清、讲透。

2 运动实践——正确处理体育教学中“静”和“动”的关系

2.1 体育教学强调通过“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和其他课程相比,体育课程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实践性,这种实践性也可以称为动态性。体育教学强调学生在运动中学习并掌握体育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例如学生通过跳跃运动,提高了下肢的力量;通过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力;通过体育游戏或比赛,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增强了规则意识。可以看出,学生体质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的培养都可以通过运动获得[3]。倘若教师在教学中仅让学生听,却不让学生动,学生的综合素质便无法真正提高。

2.2 体育教学中对“静”和“动”的错误权衡

在体育教学中,“静”指学生学习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过程,而“动”指学生学练体育运动技术和参与相关身体素质训练的过程。近年来,我国很多学校开始将体育文化知识、体育运动生理学知识、体育运动欣赏知识等引入体育教学课堂,并逐渐增加了这些知识的课时。体育基础理论知识课时增加,造成体育运动技术教学课时减少。面对此问题,一些学校将学生的体育运动场地从校内转移到校外,让学生放学后再观看教师发布的图片或视频,学练体育运动技术。然而,学生放学后受文化课作业、家长运动意识、家中运动场地、电视或网络游戏等因素的影响,学练体育运动技术的积极性并不高,即使参与,稳定性和持久性也不高。

2.3 运动实践视角下,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首先,积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肯定体育运动实践的意义与价值。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求学校开设足够的体育课程,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其次,制订每天锻炼1小时的体育教学方案。学校拥有良好的体育教学软硬件条件,且体育运动氛围浓厚,是学生体育运动实践的良好场所[4]。学校要制订每天锻炼1小时的体育教学方案,确保学生校内的运动时间不低于1小时。再次,结合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和学生体育兴趣爱好,选择体育运动项目,如体能主导类的跑步、技能主导类的足球等。体育运动项目既能个人学练,又能集体学练;既有竞技性,又有游戏性;既能在室外开展,又能在室内开展。最后,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训练和竞赛体系。学校要将“教、练、赛”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其中,“教”是体育课堂教学;“练”是课外开展体育锻炼和体育训练;“赛”是校内外组织的各类体育竞赛。

3 个性发展——体育教学要突出个性化

3.1 体育教学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性格、气质、情感、兴趣、意志等。素质教育以人的性格为基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主张教育者要积极创设适合学生个性特征的教育,即个性化教育,要求教育者努力挖掘和发挥学生的个体潜能。而体育教学也非常重视学生个性彰显,它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

3.2 当前体育教学忽视与扼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当前,我国很多学校在体育教学中依然存在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问题,具体表现为:在体育课程内容上,高度同质化的体育课程内容让学生的个性难以发展;在体育教学方法上,教师偏灌输式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个性需求得不到肯定和表达;在体育教学管理上,教师要求学生以统一的标准去行动,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破坏标准等同起来,扼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3.3 个性发展视角下,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首先,加快体育课程改革步伐,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学校要在体育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增加一些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如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讨论一下等。这些自主学习的内容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表达自我提供机会,满足了学生个性学习的需求[5]。其次,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敢于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法、探究法等启发引导,让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或教材中的知识提出质疑。这里,需要教师掌握“故意露破绽”的教学技术。对于学生的质疑,无论对错与否,教师首先要给予肯定,然后理性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期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教学。教师要通过课堂问答、面对面谈话、体育游戏、体育比赛等,多途径研究学生的性格、气质、情感、兴趣、意志等,然后以此为依据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

4 习惯养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1 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是个体在不加思索、不知不觉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行为。习惯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不易改变。行为习惯是个体素质的一种外在表现,换句话说,一个人的素质能够通过他(她)的习惯表现出来[6]。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经常锻炼身体、尊敬教师(教练)、关心同学(队友)、遵守规则(教学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等。

4.2 体育教学中缺少对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注

尽管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忽视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三。其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学校体育教学课时有限,且教师将大量的课时用在体育基础理论和运动技术教学上,很少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有力监督,教师虽然能够对学生校内的行为习惯进行监督,但无法对学生校外的行为习惯进行监督。加之很多学生家长缺少较强的家校合作意识,无法与教师的校内监督形成合力。其三,虽然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但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总成绩时极少会评价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4.3 习惯养成视角下,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首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在指导学生学习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体育运动技术的同时,侧重于学生养成和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加强家校合作,共同监督学生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班级群(微信群、QQ群或钉钉群)等与学生家长保持积极沟通,发现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共同分析原因,探讨解决对策。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示范作用。最后,教师要将良好的行为习惯纳入学生评价的总成绩中,以此引发学生对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视。

5 环境营造——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育人环境

5.1 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质量的影响

任何教学活动都在一定的环境下开展,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体育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心理环境三项内容。其中,物质环境主要指用于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室、教材、教案、运动场地、运动器材等;制度环境是学校实施的体育工作条例、规章制度,如体育课堂教学制度、课外体育活动制度、体育竞赛制度等;心理环境主要指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课堂教学氛围、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等。

5.2 体育教学中忽视环境育人

尽管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但很多学校在体育教学中依然只重视课程育人,而忽视环境育人,从而导致整个学校教育生态环境非常脆弱[7-8]。有些学校虽然看到了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质量的影响,但仅仅完善了物质环境,却忽视了制度环境和心理环境,尤其是心理环境,最容易被学校所忽视。

5.3 环境营造视角下,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首先,学校和教师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优化育人环境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校领导要定期组织全校体育教师开展关于体育教学环境优化的交流活动,找到学校体育教学环境的薄弱环节,共同制订符合本校体育教学实际的体育教学环境优化方案。其次,学校要将体育教学制度环境、体育教学心理环境摆放在与体育教学物质环境同等重要的位置。物质环境方面,要按照安全卫生、和谐美观、突出特色的标准进行优化;制度环境方面,要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章制度,用这些制度约束和规范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和行为;心理环境方面,要建立正确的舆论规范,营造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6 结 论

素质教育和体育教学都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体育教学中,能大大拓展体育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体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本研究认为,在体育教学中,教育者可以从价值认知、运动实践、个性发展、习惯养成和环境营造五个方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学校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这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不仅需要学校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政府、企业和家庭积极参与。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行为习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视域下超硬材料制造教学探索与实践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体育运动
农村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究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彰显育人风采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