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探讨
——以吉林省吉林市为例
2021-12-13吕萍
吕 萍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吉林 132101)
吉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农村与城市相互促进,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势在必行。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强国重中之重首先要解决“三农”问题,乡村的长足良性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后劲。由于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口流失严重,乡村出现老龄化,进而导致农村经济效益低、耕地出现荒废、土地整体利用率低、农村宅基地闲置、非农业发展落后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于2005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国外也进行了很多积极的探索,如德国实行循序渐进的村庄更新运动,日本实行依据本地资源、地方特色的“一村一品”运动,瑞士推行为改善乡村生活质量,发展以生态环境型模式促进地方发展需求,将乡村社会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及经济价值进行相互融合的生态型环境模式等[1]。近年来,吉林市把乡村振兴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着力通过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吉林省重要的农业特色化产业和粮食生产发展基地,吉林市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江城样板”。把良好农业资源转换为产业优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呈现新局面,实现“四区”转变提升,现代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不断拓展。本文从影响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吉林市以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
1 影响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因素
1.1 大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村产业振兴首先要进行土地流转,以往农村各家各户的小块农田不适于机械化生产,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及规模化程度,导致农民体力耗费大、收入水平低,使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造成农村土地经营分散、闲置,土地产出率较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样既能保证农民安心进城务工,又可以放心流转土地经营权,促进规模化生产提升土地利用效率[2]。
1.2 大力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现代农业,需要乡村人才振兴。现代农村要实现长足良性发展,人才培养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人才支撑,乡村振兴只能是一句空话。有人说“没有高科技人才,怎么能驾驭现代农业新管理和新技术呢?”。而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是吸引更多高科技人才愿意来建设农村,并保证人才的构成能够真正满足乡村振兴的根本需要。随着现代化农业、休闲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农村电商等纷纷崛起,我国的乡村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懂技术的人才。另外从我国乡村振兴的长远发展来看,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农民,大数据等在农村农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都需要高科技、懂技术的人才。可见,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
1.3 大力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对乡村振兴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乡村文化振兴,要体现深厚的文化传统,也要体现浓郁的当代特色。有人建议文化振兴既要保留传统文化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要根据本地的传统文化构建符合当地特色又有饱满品位特征、生动气息的新乡土、新农村,这样才能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随着城镇化和城市文明化快速发展,有些地区的乡村文化振兴以忽视、破坏、取代传统文化为代价,这样做得不偿失。本文应从增加文化创意和文化供给等方面振兴乡村文化。文化创意要将当地传统文化特色与当地旅游业有机结合,着力发展乡村旅游文化,文化旅游对历史文化文明村及传统的古村落而言更有优势,效益将非常显著,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空间巨大。增加农村文化供给,要切实从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入手,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增加文化供给,既要大力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基层文化设施条件供给,形成良好的文化环境,广泛组织优秀文艺文化作品进农村,提升农民文化生活质量,让留在乡村的人安心,让回报乡村的人有信心。又要注重培养乡村当地文化能人,激发和丰富乡村文化供给的内生动力,让农民积极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切实提升农民文化素质,为乡村振兴提供新鲜动力。
2 吉林市以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吉林市素有“中国粳稻贡米之乡”之称,而且近些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知名度不断提升。吉林市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经济,农场的粮食种植面积规模不断扩大,标准化农田面积不断增加。如今,吉林市建成高标准农田10.3万hm2,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已有56.8万hm2农场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而且农场大多以有机肥料为主,采用生态种植、绿色及农业现代机械化生产,不仅解放了劳动力,而且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与质量,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近年来,吉林市政府把乡村振兴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为解决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吉林市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以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2.1 由特色区向高效区转变
吉林市立足本市特色资源进行优化区域布局。为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三大板块”新格局。在平原区,以玉米、水稻等为主导产业,重点建设商品粮核心经济带;在山区、半山区,利用食用菌、中药材、苗木、黄牛等优势产业,重点建设特色农林畜产品经济带;在城市周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都市农业,重点建设高效休闲农业经济带。依托“四区”“三带”,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壮大富民产业,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吉林市卓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植物工厂的种植园区,现代化的智能温室里番茄、生菜、黄瓜、草莓等各种果蔬有序排列。吉林市卓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园区引进荷兰新型智能温室,采用自动化生产线,配套智能化生产设备,能够实现温度、湿度、光照等气候条件智能化调节,产量是普通温室的10~15倍;种植园区四季不间断生产蔬菜和水果,年产樱桃、番茄、黄瓜、甜椒、草莓、芦笋等果蔬60万kg,较普通日光温室种植提早1个月上市,效益是普通日光温室的5倍。高标准、智能化、高科技的种植即使在东北地区的冬季依然可以做到产量大、效率高。吉林市冬季生产由于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制约了经济增长,但也是商机,为了实现冬季生产的突破,吉林市充分发现并利用了当地的冷资源,大力研发高效节能的日光温室,建成设施园艺标准园50个,大大促进了吉林市冬季经济发展。
2.2 由农品区向加工区提升
为促进乡村产业实现由农品区向加工区提升,吉林市现创建县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16个,其中以磐石市驿马河田园综合体为代表的县级农业产业园5个,以吉林市卓远农业产业园为代表的市级产业园4个,以吉林市中新食品区为代表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培育特色产业小镇15个,评选出“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让吉林市的乡村农产品产业变得更优质、更高效、更兴旺。吉林省田谷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是以生产有机酸菜为主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产有机酸菜1.8万t,乳酸菌黄瓜及木耳1.2万t,年产值实现3.2亿元。吉林省田谷有机食品有限公司以企业自有的科研种植基地生产的有机白菜为原料,采用智能化可追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技术,依托独有专利确保品质。2018年,吉林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830亿元,同比增长12%,逐步实现省级现代农业由农品区向加工区提升。
2.3 由种植区向旅游区扩能
吉林市政府开发本地特色资源,明晰农耕、温泉、冰雪、民俗等产业定位,把大旅游、大农业融为一体,发展“乡愁”经济,形成了“一带一圈两县”休闲农业产业格局。由早期的四大休闲农业品牌,发展到目前120多个精品景点,农业产业园发展到7个,数量在吉林省领先。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营业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15%。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号角全面吹响,吉林市正以稳健的步伐,阔步向农业生产更绿色高效,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迈进。
为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桦甸市桦郊乡朝鲜族民俗村——晓光村大力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业,朝鲜族博物馆内展览着朝鲜族手工艺品、服饰、器具、历史人物介绍;特色民宿设有文化大院古木屋、凉亭、秋千、摔跤场等民族特色文娱设施,村容村貌有了巨大的变化。晓光村党支部书记李昌洙说起村里的改变,不禁喜笑颜开。晓光村以前没有柏油路,村里都是土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里的发展,现在村里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展特色旅游,不仅修上了柏油路,还修建了崭新的围墙,村里种植了花花草草,外地打工的村民看到村里巨大的变化,不打算外出务工而留在村里发展自己的家乡。晓光村在党的正确带领下结合当地特色,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民宿产业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3 结 语
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又是一场持久战,各地区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的总要求,瞄准“生活富裕”目标、围绕“产业兴旺”核心、盯住“生态宜居”重点,在“治理有效”上创新办法手段,在“乡风文明”上建立机制保障[3]。吉林市着力通过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逐步实现了由特色区向高效区转变、由农品区向加工区提升、由种植区向旅游区扩能的持续发展目标,吉林市的乡村振兴建设还要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等方面多下功夫,在党的正确引领下,根据乡村当地传统及特色资源,把乡村振兴做实做好,坚定不移地做下去,为新时代吉林市全面及全方位振兴提供最强有力的保障,为吉林市的全面发展奠定最坚实的基础[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