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产教园可持续发展生态圈建设

2021-12-12王卓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生态圈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

王卓

摘  要:高职院校产教园作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试验田,近年来在各个城市的高职院校得到全面发展。作为产教融合的校内基地和重要平台,产教园的建设仍存在大量盲区和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克服和解决。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为例,探索高职院校产教园可持续发展生态圈建设的经验,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的“独墅湖创客汇”经过6年的运营,探索了多种合作模式,总结了运作以及创新的经验,打造出一个政府、行业、学校、企业持续发展的生态圈,为地方企业提供对口高素质人才,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树立了优秀的校企合作典型。

关键词:产教园;可持续发展;生态圈;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8-0043-03

一、大學产教园的应运而生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的客观要求,亦是必然的发展道路。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对校企合作的研究和实践已经颇有成效,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模式,其中开先河的是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还有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以及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等[1]。它们的校企合作模式特色各异,为各自国家培养出大量具备高素质劳动力的同时,大力推动了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2]。

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正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愈发重要。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与文件,提出产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措施,并且将“双元制”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方式引进国内。随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大学产教园在高职院校产生并落地生根。“产教园”模式因致力于打破学校与企业、教育与产业的屏障,实现校企双方的合作共赢,成为解决诸多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3]。

二、我国高职院校产教园的建设现状

大学产教园可以定义为高职院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在校内合作共建的产业教育园区,它整合了校内外的办学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的空间资源和区位优势等。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产教园旨在打造出一个集产业培育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平台,全面开展技术服务、实践教学、师资培养、科技创新等,在校企合作体制与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大学产教园在全国各个高职院校全面开花,打造了大量成功典型,以江苏省为例,如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了“园中校”和“校中园”;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了电子商务产教园,集中政校行企优势,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苏果超市公司、雨润集团共建产教园区,将教学与生产对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则联合周边高职院校,创新性地携手打造了“内园外站”的高教集聚区。

三、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可持续发展生态圈建设情况

(一)对接企业需求,打造可持续发展生态圈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成立于2008年,自建校以来,校企合作工作就一直是重中之重。学校针对苏州园区的产业布局精心开设专业。短短10来年,学校已与周边321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为了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作落地生根,学校参考了其他院校已有产教园的建设经验,创办了校内产教园(独墅湖创客汇)。独墅湖创客汇一期工程有6700平方米,于2015年11月正式启动运营,至今已引进与学校紧密合作企业达26家,覆盖了生物医疗、数字媒体、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高精尖产业,并且与学校的专业发展高度匹配与契合。学校通过搭建独墅湖创客汇这一产教融合载体,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以及社会技术服务等机能纳入人才培养基地,以此激发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促进校企融合,实现引企入校,打造政校行企可持续发展生态圈。独墅湖创客汇现已经成为苏州工业园区云彩孵化器、江苏省众创空间。学校设立26项校企合作绩效指标,涉及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共建、学生实习实训、科技合作等方面,提高了企业开展合作的主动性。学校对入驻企业每年考评一次,按照贡献度评选优秀企业,给予管理费优惠,对考评不合格的企业实施退出机制。通过管理费用让利、入驻考评与年度考核,在激发企业提升自身发展动能的同时,激发了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主动性,形成了校企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局面。

(二)多途径推进产教园内校企合作

独墅湖创客汇作为产教融合的集中平台,高密度地汇集了大量尖端资源,并能切实地把优质资源以各种合作模式注入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过程,促进产业发展,助力地方经济,形成了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圈。

1. 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提升企业开展合作的积极性。学校“独墅湖创客汇”配套齐全、生活方便,管理费用低于市场水平,让利于企业,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学校设立26项校企合作指标,涉及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共建、学生实习实训、科技合作等,企业须根据自身情况主动联系二级学院寻求合作点,并经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答辩考评后方能入驻。入驻企业每年评审一次,按照单位面积贡献度进行评比,优秀企业给予管理费七折优惠,不合格企业次年退出。学校通过管理费用让利、入驻考评与年度考核的方式,激发了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形成了入驻企业间良性竞争的大好局面。

2. 以教学环节要素合作为抓手,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师资、课程、实训是教学环节的关键性要素。学校在引企入校环节中,特别注重考察入驻企业在师资、课程、实训三方面的能力和吸纳优质就业的能力,以保证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培养结果的高质量。入驻企业与学校开展多方面、深层次的合作,截至2020年底,共接纳了1100余名实习生,录用了182名毕业生,提供企业家兼职教师59人,提供教师实践岗位39个,承担课时数高达5150课时,提供实战项目实训72个,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数35项,为师生开展行业前沿讲座28场。

3. 以现代学徒制为重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在生物医药相关专业与苏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信达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天演药业有限公司、斯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20家公司开展了现代学徒制探索。学校坚持以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为基础,以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作为人才培养的导向,以培养学生技能为核心内容,创新性地将传统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遵循“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人才培养思路和模式,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现代学徒制规范化管理制度,并配套相关的质量监督考评体系。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起初在独墅湖创客汇落地实践,运作有成效之后即迅速向与学校紧密合作的园区各大生物企业推广,切实提高学生岗位技能,全面提高学生实习就业质量,为企业输送了大量对口人才,从创新模式的孕育,到开枝散叶,辐射全区,形成了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4]。

4. 以科技合作为突破,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为推进学校师生与入驻企业之间在科技方面的深度合作,校企双方共同组建了4个省市级研究中心,完成了10多项横向课题的研究。校企双方通过共同开展各类科技研发工作,学校师生的科研能力、学校为政校行企提供服务的能力都得到了实际性的提升。

5. 以创新创业为抓手,推进成果转化与孵化。为贯彻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学校适时出台了“教师创业孵化管理办法”,推进教师研究成果转化与企业孵化,截至目前共有8家创新孵化项目已完成或正在孵化,主要面向虚拟现实、智能汽车软硬件、网络架构与设计等行业,年销售收入达500万,吸收了20多位学生进入创业企业。

(三)产教园可持续发展生态圈建设创新

1. 载体创新,为产学研创提供了合作平台。学校“独墅湖创客汇”不同于一般的大学生创业园,也不同于一般的企业产业园,而是以产教融合为核心价值的校企融合载体,满足了学校和企业协同培养人才培养、共同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多方位社会服务校企文化传承的内在要求。

2.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满足了职业岗位需求。学校有效融合校企两类资源、两类课程、两类师资、两类实训场所,开展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按照职业岗位需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现代学徒制规范化管理制度和质量监督考评体系,切实提高学生岗位技能,全面提高学生实习就业质量。

3. 科技研发创新,满足了企业科技发展需求。校企共同申报了4个省市级工程研发中心,在与企业共同进行科技研发创新的过程中,学校师生的研发能力不断被激发。随着研发能力的增强,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也随之提高,服务范围也进一步拓宽。

四、大学产教园的运营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国家政策的指导,优惠政策的配套,加之国内外经验的积累与借鉴,目前,高职院校均处于大力推进引企入校的过程中,掀起了一股打造产教园的热潮。但却出现了产教园的盲目性发展,如在未经论证、缺少经验和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引进与学校培育人才的层次、规模无法匹配的企业,或是与引进产业园的企业合作深度不够,合作模式单一,造成学校资源浪费,校企双方利益受损[5],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校企融合共生。因此,要研究高职院校打造“产教园”引发的问题与对策,基于产教园的校企融合共生机制,研究如何打造高职院校产教园可持续发展生态圈任重而道远。独墅湖创客汇已成功运营6年,但在实际合作中仍有硬件和软件建设不完善的问题,也持续面对着随着企业和产业发展而带来的种种新挑战。

1.校企发展存在信息不对称。目前我国部分产教园内校企之间没有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导致高职院校科研成果与行业发展需求不匹配,未能充分实现资源互补,导致校企双方在人力、物力、精力、经费等方面的资源浪费,校内科研成果在企业实际运用时无法有效地转化为经济效益。

2.缺乏对企业需求的深入了解。校企的协同发展应该有通畅的信息流通,但目前产教园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不够。学校专业的开设基于当下区域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新专业的开设必须经过一定的申报和审批周期,随着产业的发展和企业需求的日新月异,学校仍依照预判的设定去开设专业,无法跟上企业需求。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无法适应岗位的需求,导致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供需关系的脱节,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对校企合作的信心。

3.管理体系不完善。产教园服务体系及其运行机制有待健全,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是促进校企协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何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合作产业链是产教园需要思考的问题。园内企业来自不同的产业和专业领域,因此在生产规模、经营模式、用人需求等方面均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不可用一刀切的标准去考量合作的内容和成效。产教园必须不断地根据企业的特性以及不同阶段的需求去动态调整对企业的管理、提供的服务以及各项校企合作内容的考核。如何制定一套动态平衡并且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是产教园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五、打造大学产教园可持续发展生态圈的展望

日趋激烈的全球产业竞争,让职业教育在产学研道路上必须走向集群化与专业化,以此进一步与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而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产教园合作模式,在推动地方新兴产业的长远发展上能扮演重要角色,担负起更大的典型示范作用。因此,产教园的建设不应仅停留在起步时期的浅层合作,而应与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充分发挥校企联合主导的作用,通过管理创新探索出校企间求同存异的新体制和新机制,在为地方产业发展培育人才的同时,促进校企双方互利互融,实现产教互惠共赢,最终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助力校企共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宏葱. 高职教育“引企入校”的运作模式探究[J].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84-85.

[2] 贾娟,马川兰. 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实践课程评价体系构建探究[J]. 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06):141-144.

[3] 李铨. 基于产教园的校企融合共生机制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为例[J].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20,23(02):13-17.

[4] 覃鸿妮,梅啸,谢钰珍,等. 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生命科学系为例[J]. 高教学刊,2017(22):83-85.

[5] 李宏葱. 高职教育引企入校质量监控体系探究[J]. 廣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12-15.

(荐稿人:徐叶军,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生态圈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
重视生态圈建设 打造生态圈体系
传统产业也要拥抱生态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植树造林也破坏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