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加涅学习过程八阶段理论的学科竞赛“5+3”训练模式研究

2021-12-12李洪鑫韩元真谢海娟杨雨馨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0期
关键词:竞赛阶段学科

李洪鑫 韩元真 谢海娟 杨雨馨

[摘           要]  学科竞赛作为应用性极强的成果展示平台备受学生青睐,但由于缺少科学、系统的训练模式,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成果产出不理想。探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Robert Mills Gagne)学习过程八阶段理论与学科竞赛训练之间的联系,构建“5+3”学科竞赛训练模式,为高校教师指导学科竞赛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加涅学习过程八阶段理论;学科竞赛;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0-0112-02

学科竞赛作为应用性极强的成果展示平台备受学生青睐,但由于缺少科学、系统的训练模式,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成果产出不理想,因此研究设计出科学的学科竞赛模式是必要而迫切的。

一、学科竞赛的意义及现状

学科竞赛是一种考查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竞赛。其相关主体主要为学生、教师、竞赛举办方三方,学科竞赛已成为高校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重要手段之一[1]。

(一)学科竞赛的意义

1.政策所向,鼓励支持

学科竞赛受国务院、教育部等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都强调学科竞赛的重要性,且给予资助鼓励。学科竞赛作为提升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形式,正是国家政策实施导向。

2.学校激励,指标评优

大部分高校以各种方式激励学生参与竞赛,鼓励教师指导竞赛。例如,武汉大学将学科竞赛训练的相关内容和实验课程挂钩,给予免修免考、评奖及保研加分[2];西南大学制订指导教师教学和绩效考核核算方法[3]。可见,学科竞赛对学生和教师综合评定举足轻重。

3.提升能力,企业需求

学科竞赛对学生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培养有很大帮助[4]。同时它也是企业考查学生的一种参考。竞赛举办往往都有企业参与,表现优异者甚至可获得企业内推资格。

(二)学科竞赛的现状

1.学生缺乏学科竞赛意识,竞赛过程无法持之以恒

部分学生缺乏学科竞赛的正确意识,只知参与竞赛可获得综合测评加分,但很少意识到提升专业能力水平、锻炼逻辑思维能起到培养人际合作的杠杆性作用。这种浅薄的学科竞赛意识使学生缺少坚定的目标,极易半途而废。

2.指导教师积极性较低,与学生交流较少

根据大部分高校传统的考核教师绩效方案,学科竞赛加分比重相对其他科研项目来说较低,且指导学生耗时较长,综合来看性价较低,因此教师指导过程中积极性不高,与学生沟通较少,没有合理指导。

3.竞赛举办方仅停留在竞赛设置,与学生、教师交互性较差

大部分竞赛举办方往往只专注设置竞赛,很少主动了解高校教育的真实情况,与学生和教师交流甚少,举办方设置竞赛内容无法真正契合高校教育。

4.竞赛训练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效果不佳

国内学科竞赛兴起时间较晚,大部分学生竞赛并没有一个科学、系统的训练模式,无法高效准备,参赛所获奖项不尽如人意。

二、加涅学习过程八阶段理论

加涅学习过程八阶段理论是罗伯特·加涅(Robert Mills Gagne)通过对学习过程研究提出的,该理论解释大部分课堂学习过程,该过程分为八个阶段。

动机阶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了解阶段:教师采用各种手段来引起学生注意。

获得阶段:教师提供学生获得信息策略让其所学形成短时记忆。

保持阶段:学生获得信息形成长时记忆。

回忆阶段:教师提供学生利于记忆和回忆的方法和策略。

概括阶段:学生将知识进行概括,为知识迁移新环境做准备。

操作阶段:教师提供任务,学生实际操作。

反馈阶段:教师向学生提供任务,使学生了解是否达到预定目标。

三、基于加涅学习过程八阶段理论的学科竞赛“5+3”训练模式构建

(一)加涅学习过程八阶段理论与学科竞赛训练过程的联系

参与学科竞赛和学习课程在过程中具有极高相似度,都是通过学习知识测验取得成绩。因此,基于加涅学习过程八阶段理论构建学科竞赛训练模式是可行的。作者根据加涅理念与学科竞赛特点,将原八阶段整合为学科竞赛五阶段,围绕竞赛三个主体,构建“5+3”学科竞赛训练模式。该模式中“5”指整合后五阶段:动机阶段、获得阶段、巩固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3”指参与主体:参赛学生、指导教师、竞赛举办方,见图1。

(二)学科竞赛“5+3”训练模式构建

学科竞赛“5+3”训练模式具体运行见文末表1。

(三)学科竞赛“5+3”训练模式运行的注意事项

1.加大学科竞赛奖励幅度,激励教师指导

该模式忽略了教师的心理活动,因此需提升竞赛科研比例、奖金等提高教师积极性。

2.“反馈阶段”贯穿全程

学生每阶段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教师,以便及时调整训练重点,使学生训练更高效。

参考文献:

[1]张国伟,孙战文.基于学科竞赛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11).

[2]劉秋菊,罗清海,邹祝英,等.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分析[J].高教学刊,2020(19).

[3]任宇.学科竞赛环境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科学,2020,11(17).

[4]樊利,丁珠玉,唐曦,等.构建多学科竞赛平台培养实践创新人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8).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竞赛阶段学科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创新思维竞赛(3)
“超学科”来啦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创新思维竞赛(6)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