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幼儿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

2021-12-12方卫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7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信息化幼儿园

方卫华

[摘           要]  学前教育信息化是在学前教育中有效、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幼儿教育教学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既要发挥信息技术运用的优势,又要防止教师错误运用或者过度依赖信息技术,从而提高学前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幼儿教育;合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7-0232-02

一、前言

党的十九大以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相关决定,信息技术渗透到教育领域已经更深、更广,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信息技术运用于幼儿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现实。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幼儿教育教学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何合理应用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问题。

二、幼儿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的现状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学前教育信息化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但目前幼儿园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运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对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科学性认识还不够;幼儿园信息化设备资源不足,区域性差异较大;信息化有效资源较少,幼儿教师自建水平偏低;针对性信息技术培训较少;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有待加强,等等。

三、幼儿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作用

(一)幼儿教育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1.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丰富教学内容。在信息化时代,几乎所有家庭都有电视、手机、电脑等设备,这些设备成为新的传播媒体,它不受时空的限制,能够随时随地传播信息,拓宽了幼儿的视野,让幼儿能学到很多的新内容。

2.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改变教学形式。教师通过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可以为幼儿创建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的活动环境,使教学活动变得新颖、有趣味,能够活跃幼儿的思维,拓宽幼儿的想象空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促进家园共育。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家长和教师、教师与幼儿、家长与幼儿的关系会更融洽。如通过信息设备建立家长和幼儿园的互动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平台联络家长,从而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教育指导;家长也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知道幼儿园进行的活动,也能够保存幼儿活动时的照片和视频,与幼儿分享活动时的喜悦,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这样能够实现家长和幼儿园共同教育的目标,更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幼儿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不合理也会产生消极作用

1.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可能造成消极影响。如果幼儿接触信息媒体的光、电、声时间过长或教师对照度、音量控制不当,会对幼儿视力、听力造成损伤,这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另外,教师如果过度依赖信息设备,也会导致教学活动中与幼儿交流的时间减少,不利于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关系深入,从而对幼儿身心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2.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可能造成消极影响。幼儿正是处于好奇心最强的时期,同时也是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佳时期。但学前幼儿的性格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自制能力又较弱。面对电子媒体上大量的信息,幼儿不能分辨信息的好与坏,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不加以引导,会导致幼儿的自制力和自我约束力逐渐丧失,而且学前幼儿拥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如果涉及不良的内容,不仅会对幼儿的心智造成消极影响,使孩子拥有错误的思想观念,还会形成不良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四、幼儿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合理運用的策略

(一)提高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

要使教师能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就需对幼儿教师进行有关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培训形式有:(1)走出去加请进来。选派骨干教师到培训学校或优秀幼儿园进行学习,亦可邀请名师进幼儿园进行现场授课与指导;(2)定时开展园本培训,以师带徒形式,挖掘园内有特长的教师对普通教师进行课件、微课制作和运用等方面的培训;(3)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通过切磋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等。

培训内容有:(1)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操作能力。能熟练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现有的信息媒体和资源,将抽象、复杂的内容转为直观、简单的呈现,便于幼儿更好地理解。会播放幻灯片、视频、音乐、展示图像等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氛围,增强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2)检索图形、视频、音乐等教学资源和制作教学课件、教学动画、绘制简单的儿童画等能力,以便更好地提供给幼儿丰富、新颖的教学信息。(3)在教学中引导幼儿发现播放信息中重点内容的能力。播放时再提醒幼儿,播放后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一定的表扬和奖励,从而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教师掌握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体现以幼儿为主的原则,动手参与形式变多了,幼儿兴趣就会更浓。

(二)强化信息技术的互动性和游戏性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在平台上进行示范操作,让幼儿能够近距离、清楚地观察到教师的操作,从而让幼儿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如触摸式电子白板进入幼儿园教育教学,其可操作性和互动性强的特点使信息媒体游戏性和趣味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教学活动中,以音频、动画的播放来导入,能充分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在活动中加入人機操作和游戏比赛,幼儿在点击、触摸的操作过程中巩固知识点的同时感受多媒体的乐趣和可操作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投入教学活动中。

(三)重视与实物观察及幼儿活动的结合

信息技术并不能够完全取代传统的学习交互,教学中除运用信息技术外还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实物教具。如在教学《软软的,硬硬的》时,可以将各种实物带入课堂,让幼儿亲手触摸感知什么是“软”,什么是“硬”,便于幼儿理解它们的含义,也可以让幼儿了解物体的其他特征。

(四)优化幼儿园媒体和信息管理

幼儿园应完善信息化教学设施,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保障。可以建立电子备课室,配置好基础的硬件设施,提供舒适的备课环境,提升备课效率,从而优化教学质量。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幼儿信息,记录幼儿的电子成长档案。教师将幼儿入园时详细体检报告单中的内容(包括家族性遗传的病症和个人过敏史等)和平常体检的基本数据全部整合到档案中,定期对幼儿的健康情况进行检查和比对。如有异常,及时与家长沟通,查找、分析问题的原因,共同商定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保证幼儿健康的全面发展。

(五)控制幼儿使用电子媒体的时长和内容

家长和教师要合理地安排幼儿使用信息媒体的时长,告知幼儿信息媒体对视力的伤害和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并且加强监督,让幼儿逐渐形成习惯。为幼儿选择适宜、有利的内容和游戏,面对不合适的信息要帮助幼儿筛选,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当然,家长和教师最好事先在手机或电脑等设备上搜索适合幼儿的故事、动画和音乐等,让幼儿从这些内容中汲取到知识。

(六)加强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交流

幼儿园的办学少不了家长的配合与支持,通过信息媒体建立“家园”互动平台,促进家长和幼儿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家园合作和交流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等平台互相增进对幼儿的了解,从而可以针对幼儿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共同教育。例如进行舞蹈活动时,教师可以将幼儿舞蹈时的动作拍成视频,通过平台发送给家长,这样家长能够发现幼儿错误的动作并在家中指导练习,提高共育质量。有些幼儿园要准备组织的活动也可提前告知家长,寻求家长的建议,让家长一同参与进来,帮助幼儿一起准备活动材料等,增强家长共同育儿的意识。当然,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让家长对幼儿园的管理和教学等方面进行评价,为实现更优化的教育奠定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有着广阔的运用前景,但运用时对幼儿教育既有积极的方面又有消极的方面,只要将信息技术适时、适量、科学地运用到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定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它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会被更好的应用,从而提升学前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志萌.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8,20(24):172.

[2]马蕾.教育信息化课程游戏化[J].科学大众,2019(11):112.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信息化幼儿园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爱“上”幼儿园
想念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