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转专业工作中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2021-12-12王玉洁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7期
关键词:政策高职专业

王玉洁

[摘           要]  转专业政策的完善和发展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梳理转专业政策的变化趋势,阐述热门专业、家庭影响、班级文化、兴趣和学习能力、人际关系等对高职学生转专业的影响,分析了转专业工作中学校政策宣传和理解不到位、学生转专业选择不理智、转专业后适应性不足等问题。在学校层面,建议从加强政策宣传、完善服务机制,加强学生辅导、完善反馈机制和加强学科建设、优化资源配置,进行完全学分制改革、完善培养模式几个方面不断优化;在学生层面,学生通过学习转专业政策内涵、明确转专业内在动因,主动融入集体、明确学习目标,做出理性的转专业选择,提高转专业后学习、生活的适应性。

[关    键   词]  转专业政策;学生管理;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1)47-0192-02

一、转专业政策的变化

(一)门槛降低

根据我国转专业政策的发展,可转专业的学生类型范围不断放宽。政策探索阶段,只允许极少数有特殊情况的,如生理原因、专业极度不合适或家庭困难等的学生转专业。随着政策的不断发展,对转专业程序和规定的细化,教育部将转专业管理权力下放给学校,使学校能够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开展转专业工作。

(二)规模增大

随着转专业要求的门槛降低和各学校逐步取消转专业人数比例限制,使近年来转专业规模迅速增大,转专业人数增长迅速。

(三)政策细化

除放宽转专业的学生类型范围外,政策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细化和完善。如2017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了不得转专业的情况,即“以特殊招生形式录取的学生,国家有相关规定或者录取前与学校有明确约定的,不得转专业。”同时,还设置了休学创业复学学生转专业制度,规定创新实践、休学创业的学生,经个人申请学校批准可以转入相关专业学习。

二、高职院校转专业工作现存问题

(一)学校层面

1.转专业前期政策宣传不到位。一些学生在进入学校后对学校转专业政策了解不够,同时学校在组织转专业工作的前期政策宣传不足,出现有的学生因为前期准备不充分甚至是错过转专业时限等情况导致不能参加转专业的问题。对于转专业成功的学生,由于对转专业后学籍异动和学分转换等相关政策知之甚少,可能出现等到毕业时才发现自己学分不够甚至影响如期毕业的情况。

2.转入专业集中在热门专业。由于部分转专业学生希望转入热门专业学习,在统计南京某高职院校近4年转专业学生转入专业时发现,2016年转专业学生中转入会计专业学生占比51.4%,2017年转专业学生中转入会计专业学生占比33.3%,2018年转专业学生中转入会计和计算机专业学生共占比40%,2019年转专业学生中转入会计和计算机专业学生共占比31.7%,2020年转专业学生中转入会计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共占比28.6%。这样的情况容易导致学校各专业人数差距增加、专业结构失衡等现象。这不仅给转入院系的学生管理工作和排课工作增加难度,对于转出院系而言,有一些新兴的学科由于学生和家长的了解不足,转出人数多,可能使之成为冷门学科,出现某些领域人才紧缺的现象。

(二)学生层面

1.转专业内涵认知不全面。一方面有的学生对转专业政策的内涵认识不全面,不能深入了解相关政策以及转专业所需要提前做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学生转专业的自主能动性不强,存在一定的盲目转专业的情况,如同时受到热门的影响,或者是家长对热门专业的执着往往都会影响学生,出现盲目转专业,有的学生因为看到其他同学或舍友转专业而产生从众心理,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兴趣,做出不理智的转专业行为。

2.转专业学生适应性不足。在学习中,一些学生在转入新专业后发现由于此前对新专业的了解不够,同时因为换了新的班级和学习环境,除了可以进行学分置换的课程外,学生需要补修新专业之前的其他相关课程,所以学业压力较大,出现对新专业学习的不适。在生活中,转专业学生进入新的专业新的班级,意味着要融入全新的集体,相比原班级同学,新转入学生想要较快地真正融入新的集体有不小的难度,也会出现因为转专业而更换宿舍出现生活中不适应的情况,对于不善沟通的学生来讲是不小的挑战,对心理健康发展也可能产生影响。

三、高职院校转专业工作的优化路径

(一)学校层面

1.加强政策宣传,完善服务机制。转专业是高职院校管理制度人性化的体现。学校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应当通过多种宣传途径,如学校网站、校园专栏等形式开展转专业相关政策宣传。在组织转专业工作前期针对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详细介绍与答疑;在办理学籍异动审批手续时,院系辅导员和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应向学生仔细说明情况及注意事项,让学生能够对转专业政策和后续学业规划等相关信息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2.加强学生辅导,完善反馈机制。为了帮助转专业学生完成新旧专业的过渡,使学生能够更快适应新专业的学习、更好地融入新班级的氛围中来,辅导员和教师应做到对原专业学生和转专业学生一视同仁,尤其要重点关注转专业学生,加强与转专业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及时记录和追踪,针对转专业学生形成完善的反馈机制。另外,对转专业没有成功的学生,辅导员和教师也应积极在学业、心理上帮助他们,争取在原专业能够不断适应、取得进步。

3.加强学科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学校的学科发展,一方面对于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进行课程资源更新或是专业调整,重新评估学科建设的结构布局,不断调整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夕阳学科,优化学科建设的发展路径,着眼时代潮流建设新兴学科。另一方面要缩小“冷门”与“热门”专业之间的差距,提升冷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发展前景较好的新兴专业,学校要多扶持,并有适当的政策倾斜,如引进优质师资、增加项目资金拨款、给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等。践行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4.进行完全学分制改革,完善培养模式。完全学分制意味着学生的学习内容具有弹性,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可以自主地选择感兴趣的课程、选择喜欢的教师,安排学习时间和毕业计划,这有利于学生培养学习主动性,学习思考和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升级,社会更为迫切地需要复合型人才,完全学分制让学生不局限于某一专业的培养模式,学生可以学习多学科课程,有助于形成跨学科知识,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增强自身的复合型竞争力。

(二)学生层面

1.主动学习转专业政策内涵,明确转专业内在动因。首先,学生应该对自己进行全面了解和评估,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同时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明确自身转专业的内在动因。这样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过程,这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自己。其次,学生要学会主动了解学校的相关政策,尤其是有转专业意向的学生要主动了解学校转专业政策的内容,熟悉具体的管理规定,了解每年转专业通知的发布和截止时间,早做准备不至于面对转专业机会手足无措甚至错过转专业机会。

2.主動融入新集体学习生活,明确转专业学习目标。在生活中,转专业学生应主动与同学交流,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让自己不断努力成为新专业、新班级中的一份子。当遇到困难时,可以敞开心扉,大胆向教师和同学请教,这样往往能更有效地解答自己的困惑,同时也能增强自己对新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助于学生不断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在学习上,转专业学生转入新专业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由于转专业学生需要补修之前课程,学业任务较重,这时充分调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显得格外重要,避免一味地埋头苦学,也要主动了解转入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这样学习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陈宝生.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答记者问[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9):4-7.

[2]王海东,张若仪.试析我国终身教育制度创新的路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42(2):31-36.

[3]董明伟.网络平台下高校学籍管理的实践与研究[J].教学研究,2008(4):323-325,329.

[4]董瑞卿,余玲,姚池.高校转专业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亚太教育,2016(6):204.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政策高职专业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