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网络话语的生成、表征及其启示

2021-12-12任姣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7期
关键词:话语育人院校

任姣

[摘           要]  网络时代媒介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话语呈现出话语范围局限性、方式多元化和风格日常化等特征,反映出群体的精神特质和思想动态,要求学校在巩固对话功能、注重思想引导、完善媒体运营和加强规范治理中提升网络育人实效。

[关    键   词]  高职;网络话语;网络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7-0142-02

网络话语是在网络社会这一公共话语场中网络参与者“对目标或主题的谈论形式”,是话语主体参与网络社会交往的话语符号。话语作为思想沟通的中介,具有社会性的功能。通过网络话语这一外在的表现形式,受众能够探知话语主体的思想动态,实现信息互动和思想沟通,同时也能融入话语主体所建构的网络文化。随着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推進,网络话语作为反映学生思想特征和生活状态的载体形式,对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网络话语的生成因素

网络话语是时代的产物,高职院校的媒介环境和学生网络素养共同构建了学生的网络话语生态。

(一)网络时代的表达趋势

互联网为网络话语的生产和传播提供了技术基础,随着网络化生存成为当代社会公众生活常态,网络话语被看作一种方言,即语言的一种变体形式。网络表达作为网络参与的重要环节,衍生出一系列的话语符号,呈现出分众化、视听化、领域特征淡化等趋势。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对网络表达已然形成依赖,成为网络创作、网络舆论的重要力量。在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学生亟须提升网络话语权,通过网络话语满足自我表达和社会参与诉求。

(二)高职院校的媒介环境

高校正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的有利网络环境,占据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话语表达空间,尤其是短视频时代影像化传播提供了更加活泼的表达方式,学生网络表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掘。各级各类校园媒体在引领校园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断发起校园热点议题和话题讨论。顺应新媒体传播力提升的大趋势,学校应在舆情引导、新闻宣传等方面加强建设,创造更加宽松和多元的校园媒介环境,为学生的网络话语创设适宜情境。高职院校的新媒体建设日趋完善,学生组织为主体的新媒体队伍在传播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学生群体成为官方话语的发声者,为校园网络话语的民主化、个性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高职院校学生的素养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话语背后是主体的精神需求,网络话语反映出学生的精神世界特征,在一个由舆论推动的模式化语言生产与复制的网络时代,话语符号的运用程度反映出主体的网络素养。首先,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参差不齐,一方面难以融入高精知识圈层,另一方面容易为不良信息所诱导,对话语权的掌控能力不足,在网络舆论话语场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其次,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应用素养有待提升。有研究指出,“与同年龄层次青年学生相比,高职学生责任意识与自控能力明显不足,心理状态也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产生情绪化的言行举止”。高职院校学生网络表达的非理性倾向相对明显。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话语表征

在网络社会这一公共话语场中,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话语既具有网络话语和学生话语的共性,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话语范围局限性

话语范围即“发生了什么”,指的是话语内容所指涉的主题,在本文中指高职院校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参与谈论的主题。在既有相关研究提供的主题词表中,大学生的网络话题所占比重较高的是“大学生活”和“个人认知”。从高职院校网络媒体平台来看,热门文章主题涉及“返校”“军训”“招生”“校园风景”等,负面舆情中后勤管理、开学时间、学生管理、招聘管理是主要的问题源,热点话题都具有鲜明的校园生活特征,这与大学生群体的话语特征具有一致性。但除此之外,该群体“个人认知”类网络话语相对匮乏。知识性、思想性、社会性、时政性的网络话题是其短板,学生参与程度和重视程度较低。

(二)话语方式多元化

高职院校学生网络话语的呈现方式包括自媒体内容生产、网络舆论参与中的文案发表、评论以及网络聊天中的日常话语等,具有官方性和自发性。首先,在校园新媒体运营中,学生团队承担着校园官方舆论领袖的角色,肩负主导、服务、对话等多重任务;校园新媒体生产的内容成为学生话语的组成部分,是具有官方代表性的话语方式。其次,网络是一个开放、多元的表达平台,网络公共话语场中的大量学生话语是自发性产生,是学生以普通网民作为身份标识进行的网络表达,也是学生在圈层网络中的自我呈现。这些自发性的网络话语往往源自生活分享,呈现出“碎片化”“日常化”,甚至是具有青年亚文化属性的网络话语。

(三)话语风格日常化

话语风格反映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学生网络话语往往是学生与学校、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的体现。在主流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校园媒体,学生的网络话语中常常在字里行间表现出对学校祝福、怀念、热爱、向往等感情,评价类话语包括“优秀啊”,同时网络亚文化主体特征表现明显。在校园媒体这一情境中,学生的话语权正在逐渐提升,相对平等的对话关系促使学生话语有更多的日常元素。

三、网络育人启示

网络是课堂之外的重要育人阵地,学生的网络话语特征为高校育人提供了客观依据,启示学校在学生培养中通过网络话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取针对性育人举措。

(一)巩固对话功能

促进学校与学生的网络对话是校园新媒体平台的重要功能,是把握学生思想特征的前提性环节。高职院校要巩固校园新媒体的对话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网络表达的主动性。首先是开拓对话渠道,利用官方账号提供具有启发性的校园话题,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的热情。其次是注重对学生网络话语的回应。校园新媒体应发挥作为权威信息发布和校园文化生产者平台的资源优势,成为学生校园生活和成长发展的工具,通过互动建立平等对话的网络话语关系,拉近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最后是在内容创作上避免形式主义,接近学生的话语方式,形成务实、高效的文风,破除学生对宣传话语的刻板印象,增强校园官方话语的亲和力。

(二)注重思想引导

网络话语的引导实质上是运用信息交流技术,实现叙事和教育的统一。首先,校园新媒体需要引入广泛的社会话题,将其作为培养学生亲社会道德和行为的有利资源,将学生纳入社会热点与时事政治新闻的话语范围内,做好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思想中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对社会性、时政性问题的认知。其次,运用好网络舆情的育人契机,鼓励学生进行个性、真实的思想交锋,通过诙谐、生动、理性的方式进行思想疏导,及时消解负面舆情对学生思想的不利影响。此外,发挥高职学校在职业教育、生涯教育等方面的特长,将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通过网络话语途径进行可视化的传递,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和社会认知,实现个人品质的完善和思想的提升。

(三)完善媒体运营

校园新媒体是学生网络话语表达的重要途径,运营水平决定了内容质量与传播效果,从而影响学生网络话语的范围和风格,完善的校园新媒体运营产生长久稳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首先,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既要遵循传播规律,体现专业素养,又要遵循学生思想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充分把握校园环境、校园主体和校园文化。其次,加强运营队伍建设,通过兴趣和技能组建优质的媒体运营团队,建立系统的人才流动后和培训机制。此外,应增加学生的话题活跃度这一评价指标,以此发掘学生的热点趋向,指导后续的新媒体创作,为学生的网络话語表达创建更加适宜的载体平台。

(四)加强规范管理

网络话语的自发性、社会性决定了其容易产生失范问题,网络语言规范管理要求有效遏制网络语言暴力、低俗等问题。首先,重视网络语言的规范管理。校园新媒体作为校园文化的传播平台,承担宣传和教育双重使命,应加强对詈语俗词的治理,通过网络低俗、暴力语言黑榜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文明用语习惯。其次,重视校园网络文化的规范管理。作为学生文化的传播中介,校园新媒体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其他不良文化侵扰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学生不良势头并消解其影响力。此外,加强校园自媒体的管理和培训,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合理合规地进行网络表达,共同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网络空间。

高职院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认为网络话语可以作为改善网络育人工作的切入点,在细节中落实新时代的育人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吕欣.网络话语的符号特征与修辞建构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3.

[2]李玮.中国网络语言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0.

[3]刘文君,李倩.自媒体平台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方式的影响[J].教育与职业,2020(3):100-103.

[4]王建红,金雪涵,王葆.网络中的“大学生”话语生态特征研究:基于网络文本的LDA分析[J].青年发展论坛,2020,30(5):19-26.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话语育人院校
画与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