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与探索

2021-12-12熊建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7期
关键词:新形态数字化资源

熊建平

[摘           要]  针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简要阐述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的紧迫性,探索建设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思路,即教材内容与数字化资源建设一体化、教材内容与信息化建设平台一体化和教材内容与学习方式一体化,以此推进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快速发展,满足数字信息化时代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7-0064-02

一、引言

教材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2019年3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优质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传统的纸质教材主要以文字和图表描述,其内容呈现方式过于简单,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无法及时将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等纳入教学内容中。同时,传统纸质教材在排版设计、内容选取、字体颜色等方面也缺乏创新,这样在数字信息化时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

因此,依靠5G+AI技术的发展,推动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与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是以纸质教材为核心,数字资源相配合的新型教材。将纸质教材和数字化资源一体化设计,发挥纸质教材体系的完整性、数字化资源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和服务个性化等特点,通过二维码、AR、MR等网络技术、新颖的版式设计和内容编排,建立纸质教材和数字化资源的有机联系。

二、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一)政策背景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申报等文件教材出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教材必须突出职业教育的類型特点,统筹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教材。以国家规划教材建设为引领,加强和改进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充分发挥教材建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学生特点

高职院校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学习情绪化较强,学习动机不够强烈,自主性学习能力较弱。由于传统纸质教材大部分是以章节体系知识点为内容进行编写,字体颜色和图片多以黑白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而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微课视频、PPT、动画、虚拟仿真、在线答疑、在线测试、习题库等数字化资源,排版新颖,色彩鲜明,学生可以直接利用手机或移动终端扫描二维码就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与老师进行在线互动答疑,在线测试,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数字资源

数字化资源是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资源具有更新速度快、交互性好等特点,能够紧跟行业企业技术的发展,能快速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目前,各高职院校大力发展建设的国家级、省级、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MOOC等,为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提供了海量的数字化资源。

(四)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是指高职院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让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近年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已经与华为、BYD、大族激光、天健、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合作创办特色产业学院,开设了订单班、冠名班、特色班等,满足了特区行业企业发展需要。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将产教融合、专业融合和课程教学融合相结合,将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等融入教材体系,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专业性、综合性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企业调研,根据企业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使培养的学生让学校和企业双方满意,达到双赢局面,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为主,课堂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难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课堂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现在较为流行的项目化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正在大力普及应用,这些教学模式的最大优点就是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确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与进度,选择合适的学习媒介。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具有海量的数字化资源,包括课前预习、教学设计、PPT、教学视频、在线测试、交流讨论等,学生自主线上完成课程的学习,对不太理解或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标记,线下课堂通过教师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学习。全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在课堂的翻转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并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自主构建。

三、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的目标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涌现了一大批高职系列教材,但这些高职教材主要还是以纸质教材配备PPT课件与习题答案为主,数字化资源建设数量少且质量不高,教材并未把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融入资源建设中。同时这些教材并未同步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和信息化建设平台,离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教材内容与数字资源建设一体化

基于以上原因,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必须配备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源,其主要表现形式主要有视频、动画、虚拟仿真、PPT、图片、在线测试、讨论交流、题库系统等,这些优质的数字化资源需要通过专业的资源制作公司进行深加工处理,并能够与教材内容同步更新。学生可以根据这些优质的数字化资源进行自主性学习,并通过在线测试和题库系统对所学内容进行检测,通过讨论交流对不懂的地方进行留言,等待老师和同学的解惑,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内容与信息化建设平台一体化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种信息化教学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信息化教学平台给学生自主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

目前为止,比较常用的信息化平台课程资源,如雨课堂、爱课程、职教云、蓝墨云班、学习通等。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建成了“电子技术”课程的海量数字化资源,在雨课堂、蓝墨云班、学习通等多个信息化平台供全校师生使用。同时,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将教材优质的数字化资源上传到信息化建设平台,供所有学生和社会人员使用,大大提升课程的使用范围和教师的知名度。

(三)教材內容与学习方式一体化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具有海量的数字化资源,并有多种信息化教学平台支撑,因此,学习方式也要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和信息化教学平台上的优质线上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不懂或不太理解的地方在信息化教学平台做好记录,便于教师对课中教学内容加以调整。课中采用问题引导、任务驱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容易学,重点讲授重难点和学生课前不太懂的知识点,让学生查漏补缺。课后通过拓展知识进行巩固和实践应用,让学生快乐学习,具体实现过程如图1所示。

四、结语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是数字信息时代背景下教材建设的新方向,推进了“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应包含数字化资源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学习方式方法建设,使学生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学习习惯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混合式线上线下学习方式,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利用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和信息化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探究和课后拓展,满足信息化时代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尕琳.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的教学适用性探索:以《机械制图》课程教材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50-53.

[2]高燕南.探究产教融合的多元化校企合作教学模式[A].第十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20.

[3]徐帅.电工电子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方案设计[J].阴山学刊,2017(2):161-163.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新形态数字化资源
在“空中”打造教学新形态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我给资源分分类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资源回收
新形态西装
图书馆未来的新形态、新趋势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