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技能人才提升计划下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1-12-12侯聪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7期
关键词:高技能教学点生源

侯聪玲

[摘           要]  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高技能人才提升计划过程中人才培养出现的常见问题,从生源、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材几个方面深入分析,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总结经验,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关    键   词]  高技能人才提升计划;人才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7-0046-02

一、引言

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十四五”规划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紧迫需求,发展职业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重要举措。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教育扩招100万人,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出高技能人才提升计划主要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是高职百万扩招的一个有效途径。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我们必须把握高职教育发展方向,根据高技能人才提升计划扩招100万要求,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的原则,重点研究百万扩招新形势下职业教育面临人才培养的问题,不断进行教育改革研究和创新,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大国工匠和精益求精的重要方式。针对扩招生源特点,深入研究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他们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成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高技能人才提升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教育目前承担着培养我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它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每年千万人的就业,对我国产业进步、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还未跟上产业结构性调整的步伐。市场上高技能型劳动力短缺的“用工荒”与应届毕业生专业不对口导致的“难就业”矛盾问题愈发突出,结构性失业问题愈发严重。另外,有专业技能但知识水平欠缺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却很难得到任用。为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也为调整教育供给侧结构,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国务院出台了高职院校扩招百万人这项教育政策。这既是解决我国当前高技能人才短缺难题和稳就业的战略之举,又是高职教育现代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高技能人才提升计划下扩招百万将带来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的新改变,尤其是人才培养必将遇到新的问题。高职院校培养范围从传统毕业生考试模式扩招到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面对多样性生源,如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职扩招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重点问题。只有不断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涉及的方方面面,才能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让更多的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高技能人才提升计划扩招之后的生源将从传统的、单一的生源结构转变为多元化,扩招生源包括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高职教育工作有以下三方面的新特点:(1)社会角色的多元化和年龄区间的扩大化。高职学生除了以往的应届考生,新增下岗职工、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针对这些学生,人才培养方面要考虑重新设置和更改课程体系。(2)学业基础的差异化。不同生源,学业起点不同,相应学习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别。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必须有相应的更新,并与之相适应。(3)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不同生源的学生在具体学习需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个性化学习需求随之产生,这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三、高技能人才提升计划的现状

广东省是国家职业教育大省,在已公布的各省扩招计划中,广东省扩招人数全国前列。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9年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计划试点招生工作的通知》,全省79所高校开展扩招,高技能人才提升计划中所招学员于2020年春季入学。

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对接五个教学点,分别是惠州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肇庆市农业学校(肇庆市工程技术学校)、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广东伴我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广通工程技术职业培训学校。自接到高技能人才提升计划通知以来,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多次前往教学点逐一考察教学条件、实训设备和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我们发现:在这五所教学点,实际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有所差异,同时这五所学校即将招生的高技能人才生源结构多样化,入学的学生年龄有一定的差别,各种类型生源在各个教学点所占比例不同,针对这种多样化,如何顺利实施教学,保证教学质量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各个教学点相关教师也来我校进行研讨,经过大家多次相互交流,我们决定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的原则,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根据生源多样性,有些学生白天需要上班,采取在岗培养与学校培养相结合,实行工学交替等弹性学习形式,教学模式根据实际招生生源以方便就学、灵活多元为原则,五所对接教学点分类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建设优慕课平台,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探索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和网上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由于各个教学点实际情况不同,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和五所教学点根据各自学校生源和配套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分别制订了五种人才培养方案,确保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计划教学标准不降,灵活教学,保证人才培养具备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强的特点。

四、教学過程中取得的实践教学经验

2020年高技能人才提升计划的学生进校开始学习,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对比分析五所教学点的实际教学情况,并取得了以下实践教学经验。

(一)人才培养模式

机电一体化专业高技能人才提升计划中生源与以往的应届毕业生区别较大,大部分学生均为在岗工作,不是全日制在校学生,他们需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这种生源对象和结构的变化使得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应届毕业生,必须随之改变,结合工匠精神和职业素质培育要求,采用在岗培养与学校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强的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二)教学计划更新及课程设置

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一般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素养相对薄弱,在教学计划中加大实践性和技能训练教学比重,构建与新的生源基础、生源结构相匹配的课程设置。结合学生实际工作情况,鉴于有些学生实操能力较强,我们将部分课程与工作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操难度,使学生对于实际工作的理论水平得到提升。同时,教学计划中上课时间、周课时数也和应届毕业生不一样,根据实际情况做一定的调整,对应的课程标准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和更新。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实行工学交替等弹性学习形式,采取适合社会人员、方便就学、灵活多元的教学方式。鉴于有些学生理论水平较差、实践能力相对较强,我们尝试引入“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方法,讲课先从较容易理解的实践环节入手,通过对实践问题的分析深入理论教学,提升理论水平,再以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为学生面向新技术、新岗位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探索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和网上教学,为保证学生能够按时学习相关课程,老师在优慕课平台积极建设机电一体化专业网络课程,同时,通过腾讯课堂、腾讯会议等直播平台授课,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平台学习,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教学,推进我校优慕课平台。针对一部分学生,也可以开展“走读”教学,充分利用时间,学生平时在岗学习,把一些实践课程和岗位工作有机融合,工作日晚上或者节假日在教学地点集中上理论课。学生还可以参加“1+X”培训,考取相关证书,为自己的人生再次取得一技之长。教学过程中,我们使用讨论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现场教学法、网络直播和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的自主学习法,以及启发式、发现式、注入式等教学方法满足多样化生源的需要。

五、结论

高技能人才提升计划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次较大变革和发展,给职业教育带来一些需要挑战的难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的原则,将工匠精神和职业素质培育全面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实践教学中确保了培养质量不下降,使广大学生能够继续深造学习,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生也能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于禾,李峻,“百万扩招”背景下的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1,20(3):24-30.

[2]蔡春芳.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J].大众科技,2021,23(259):86-88.

[3]沈君.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3):102-105.

[4]王曙东,赵菊梅,贲能军,高职院校“百万扩招“背景下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纺织服装教育,2021,36(2):181-186.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高技能教学点生源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盐城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高技能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
浅议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
跨省生源调控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点的教学质量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
赣南地区农村教学点教师情况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