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高职本科衔接的人才培养探索

2021-12-12李立亚张春燕吴丽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7期
关键词:生源课程体系职业

李立亚 张春燕 吴丽

[摘           要]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贯通了职业教育层次,高职院校加大了中职生源招生比例,本科院校也为高职打开了升学渠道。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为例,研究了中高职、高职本科衔接的人才培养,介绍了本专业的一些探索和经验。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生源;衔接;人才培养;优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7-0044-02

江苏省高校在贯通中高职、高职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有两种重要的形式:(1)中高职“3+3”分段培养项目,在中职学习3年、高职学习3年;(2)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项目,在高职学习3年、本科学习2年。此外,中职学生毕业后也可考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的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包括上述几种生源,如何优化人才培养衔接,是我们一直在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政策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所做的努力

2014年以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至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全面建成。

但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在中高职、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的衔接上还存在不足,“立交”特点不明显。陈桂梅副研究员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区域创新发展的政策比较与问题反思》一文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三个层次缺少省域层面甚至国家层面的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内部的专业衔接、课程衔接还有所不足。

2021年,教育部对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进行了全面修订,颁发了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继续加强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该目录统一采用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三级分类,一体化设计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不同层次专业,为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的人才培养衔接提供了总体设计和指导。

在新目录中,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仍然划分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的电子信息类中,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中没有该专业。中职段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和移动应用技术与服务专业、职业本科段的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和嵌入式技术专业,与高职段的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在内涵和衔接上最吻合。但新目录中未将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统筹设计到该体系中,与应用型本科专业衔接上仍需研究改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需求产生新的变化和需求,制订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融合技能型—技术型—工程型三级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层级化递进”人才培养,在突出技术技能培养的同时,做好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需要根据产业行业的发展进行持续改进。

二、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衔接的人才培养探索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是江苏省高校建设A类品牌专业、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有“3+3”中职与高职分段培养项目、“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项目,还有面向各中职校招收的学生。人才培养衔接融合充满挑战性,我们的策略是重点研究如何在现有职业教育体系基础上,兼顾应用型本科专业特点,优化和改进专业衔接、课程衔接。人才培养衔接设计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有效衔接中职、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针对两类人才培养,设计更优的、与中职和本科更匹配的课程体系是有效衔接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是实行分类衔接培养的基础,是落实课程体系的基本单位。同一专业,面对不同的生源,必定会存在同样内容的课程,根据生源类型,研究课程标准,是课程体系落地的保证。

(三)教学形式

随着技术的进步,线上学习百花齐放,线上学习融入学历教育是必然趋势,既可以缓解师资、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又可以为师生提供泛在学习机会,提高学习效率。引入适當的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提升人才培养衔接质量的重要保障。

优化衔接培养设计后,还需考虑不同生源类型的融合培养,保持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内涵不变、核心课程不变。本专业生源类型多样,很难用一套方法、一套模式解决人才培养衔接问题。因此,在衔接细节设计上,根据生源类型,分类实施人才培养衔接。针对不同生源,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策略上有所不同。

1.普通高中生源

可塑性强,毕业出口灵活,虽然有专接本、专升本升学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不需要过多考虑衔接设计,仍以就业设计为主。

2.“3+2”普通高中生源

“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需要到合作本科专业完成本科段学习。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优先做好与本科段专业的课程体系衔接设计,再融入本专业核心类课程,突出专业特色。本科类课程以拓宽专业基础课程为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技术技能类课程与应用本科专业课程的衔接和互补作用。

3.“3+3”中职生源

“3+3”中职与高职分段培养,合作的中职专业为物联网技术、网站建设与管理两个专业,在专业内涵上差异性较大。通过研究中职专业的共性专业课程,来设计高职段的课程体系。个别课程虽然在中职有开设,但学生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因此在高职段继续设置。针对“3+3”学生特点,增加动手实践类课程比重,减少理论课、原理课比重。

4.普通中职生源

普通中职生源来源更加多样,专业基础更是参差不齐,但这类生源中职专业都属于电子信息大类,具备一些共性的专业基础。对这类生源,参照“3+3”中职生源的人才培养设计,在课程内容上降低難度和要求。

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设计好后,教学实施上积极引入线上课程,与线下教学融合。在具备条件的课程中进行线上线下教学,课程选择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因学分总量有限,不能加入课程体系,但对人才培养又比较重要的课程;(2)个别学生某方面基础薄弱,需要补基础的课程;(3)少部分优秀学生课上吃不饱,需要领跑学习的课程;(4)课程内容比较多,但课程学分有限的课程。

其中(1)(2)(3)是课程体系之外的课程,无学分和考核要求,以相关教师针对性推荐、学生自学为主。第(4)类课程是课程体系之内的课程,这些课程往往是难度较高、内容较多或动手实操较多而上课时间无法充分讲解演示的课程。一些专业课程,我们专业教师编写了教材,并建设了在线课程,进行了线上线下教学的尝试,确实增加了课程内容容量,提高了授课效果。

三、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衔接的人才培养观察

通过几年实践,至今已有1届“3+3”毕业生、2届“3+2”毕业生。从专转本比例这一数据看,“3+3”班级成功专转本学生数量比例比普通高中生源班级稍低,说明针对“3+3”生源学生的衔接设计是有效的。

已经升入本科段学习一年的“3+2”学生,符合衔接设计预期,但在高职段、本科段的课程设置比例和衔接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为了强调与本科的对接和提高升学率,突出了本科课程学习,高职段的专业特色不够突出。

在不同生源融合培养方面,将不同生源学生混合组队参加技能大赛等专业实践活动进行检验和观察。2020年,挑选了优秀的普高学生、“3+3”学生和“3+2”学生混合组队,参加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赛项的训练和比赛,观察下来不同生源的优秀学生差距不是很明显,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相当。推测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素质较高,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较强;另一方面也验证了不同生源融合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是可以实施的。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与中职、应用型本科衔接人才培养还在持续改进中,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也取得了很多经验。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体系政策完善,今后除了针对性的课程体系设计外,在线课程将成为应对中高职、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衔接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为学生提供了泛在学习机会,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可能。

参考文献:

[1]张蓓.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模式的改进思路[J].西部素质教育,2017(18).

[2]陈桂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区域创新发展的政策比较与问题反思[J].教育与职业,2019(16).

[3]王亚南,王斌,康永芳.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制约瓶颈及突破路径:以浙江省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2).

[4]王伟,张成川.浅析中职与高职本科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衔接问题的思考[J].电脑迷,2018(10).

[5]杨诚.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索与实践: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3+2”试点专业为例[J].价值工程,2015(7).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生源课程体系职业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跨省生源调控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