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急安全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1-12-12何平何克奎黎明军王海燕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应急思政

何平 何克奎 黎明军 王海燕

[摘           要]  在应急安全类专业人才培养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也是高校落实培养什么人的根本要求。以应急安全类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类课程思政所表现出的特点与功能,提出提高教师思政素养、重视政策引领作用、设计思政教学体系、重视思政内容建设、确定有效教学方法、加强建设条件保障等实践路径,为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借鉴。

[关    键   词]  应急安全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7-0001-03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近年来,各高校围绕服务建设现代化应急安全管理体系和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聚焦应急安全行业人才需求,设置应急救援、安全工程、消防工程技术、救援技术等应急安全类专业。现阶段,在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面临新任务,新要求的形势下,要结合应急安全类专业的特点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挖掘应急安全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思政元素,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应急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朝着提高社会应急安全治理能力、治理体系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加强应急安全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有助于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响应党中央对应急管理的高度重视和战略布局,服务国家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和应急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将为培养实现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急缺人才提供保障。

二、应急安全课程内涵

应急安全课程所涵盖内容较为丰富,主要涉及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应急安全学科涉及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理学工学等领域。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应急安全重心逐渐向人文精神倾斜,以此来凸显其学科的责任属性和服务属性,进一步突出应急安全价值、规范等内容的专业属性,应急安全相关课程基本包括应急安全哲学、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学、安全社会学、安全史学等[1]。

2019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队伍指挥机制建设,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应急管理学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应着重在群众安全生活、企业安全生产、城市安全发展、决策安全推行、社会安全有序形成特色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安全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重要指示;应急安全所涉及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中国特色的社会应急保险体系;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科技底层技术等,根据安全风险的动态变化,培养国家治理亟须的应急安全管理人才,肩负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风险挑战的使命与担当。

三、应急安全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特点及功能

(一)课程内容复合性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道德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的过程,在应急安全类专业课程教育中,落实课程思政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应急安全类专业课程属于最新教育内容,在课程建设中不仅要教授学生应急安全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还需要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想道德进行培育,注重提升学生的安全监督意識和社会责任感。这一学科要求与课程思政的实践应用具有一致性。因此,应急安全类专业课程内容具有丰富性特点,既涵盖专业理论知识,又包含思想道德素质培训。为提升课程教学能力,相关人员应在现有理论和方法下,完善课程思政教育内容,通过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使学科教育目标得到充分实现。

(二)课程功能实践性

应急安全是学校现有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将思政教育和应急安全课程联系起来,对学生安全逃生技能、公共危险识别能力和安全责任意识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培养,使课程的内在功能得到发挥,对实践产生重要的指导价值。基于课程思政理论,对安全类专业课程的实践功能进行发掘,并致力于打造特色专业,通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使学生能够识别安全风险,并且提高自身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处理能力,可对个人全面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四、应急安全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应急安全专业课程思政要以树人育才为核心目标,在对学科性质、思政教学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从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出发,围绕如何使专业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相统一展开。

(一)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开展课程思政的途径和重心为专业课程教学,因此,基于专业课程特点及属性发挥教师作用很有必要。教师应明确自身定位,在强化主动育人意识与能力的基础上,联合其他相关机构,通过优势互补的方式,为思政教学质量提供保证。一方面要想使应急安全教师对思政教育术语及内容有准确了解,关键是做到常态化学习+专项培训,通过双管齐下的方式,使教师具有更为理想的思政素养,从而主动加入对课程思政进行研究的队伍。某学校便以确保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得到充分结合为最终目的,定期组织教职工对先进工作者的代表性事迹进行学习,通过建设专业应急教学团队的方式,最大限度确保思政教育成果达到预期[2]。另一方面考虑到思政教育有极强的专业性,要想使其实施效果达到预期,学校还应联合相关机构和教学单位,基于应急安全课程内容,对富有专业特色的研究小组进行组建,真正做到以课程属性为依托,通过准确提炼思政元素的方式,为思政教育专业性、规范性提供保证。如果条件允许,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分散实践或学科竞赛活动,对教育成果进行检验。

(二)重视政策引领作用

开展应急安全教学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目标和思想内涵,其人才培养导向符合灾害防治要求,对理论、实践课程进行设置的理论依据是党的十九大会议上所提出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决策战略,由此可见,推进相关专业课程思政的开展势在必行。

在强调整体推进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前提下,要想使专业课程所提出的思政改革设想成为现实,关键要做到对相关工作进行统筹并落实。研究表明,要想通过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双管齐下的方式,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前提是有职能机构提供支持,而职能机构的作用,主要是对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进行制定,随着相关规定得到细化,思政教育自然能够以效果指标的“身份”,为课程评教工作的开展助力,教改方向也会变得更加明确。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加大对思政保障体系建设的力度,例如,增加经费投入、优先考虑相关教师绩效与职称评定,事实证明,这样做对教师能动性的提升有积极作用,应引起重视[3]。另外,应急安全课程内涵十分丰富,存在与专业特色密切相关的思政元素,对相关因素进行深度挖掘,同样很有必要。要想达成该目标,关键要做到:其一,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将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论述和国家安全观的内容融入其中;其二,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对全新应急安全价值观进行创立,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及践行助力;其三,加大法治教育力度,使学生具备利用相关思维及方法对应急安全问题加以解决的能力,树立科学且牢固的法治理念;其四,对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应急安全文化进行提炼并弘扬;其五,深化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由教师带领学生对应急安全相关职业需要遵守的规范和具备的精神加以明确,确保学生具备应有的责任感。

(三)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应急安全专业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十分丰富,可使思政教育的价值得到彰显,随着“培养何种人才”“如何培养人才”“为何培养人才”等问题得到解决,日后开展人才培养相关工作,自然能够具备更为科学的引领思想。由此可见,对应急安全人才进行培养时,教师应做到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原则,借助专业课程为思政教学的深入开展提供动力支持,通过各学科融通的方式,使同向同行目标得以实现,这样做对相关人才的高效培养有重要意义。关于教学体系的设计,其要点可被概括如下:

在课程思政的指导下,对应急安全人才适用培养方案进行制定,有针对性地优化现有教学开展计划,通过改革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方式,确保应急安全课程贯穿教学始终。对建设思政内涵的工作引起重视,以课程思政需求为依据,对应急安全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将学生反馈及考核评价作为落脚点,确保专业课程和思政教学满足同心同向要求。基于教案设计相关工作,对思政元素进行提炼与升华,为课程思政提供融入应急安全教学的途径。以课程思政特点和实际需求为依托,通过建设核心教材的方式,最大限度保证教材的规范性与有效性。此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应急安全实践这一平台,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明确以应急安全为核心、以思政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系统教学的基础上,借助分阶段实践等活动,推动学生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4]。

(四)重视课程思政元素的提炼

研究表明,要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理念,形成高度的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关键是要以应急安全教学平台为载体,基于专业课程属性,对思政元素进行提炼,真正做到因课制宜,使专业教学内容得到全面优化。

应急安全专业教学内容可分为理论及实践两部分,且各部分所对应思政元素有一定差异存在,有关人员应对此加以了解。一是专业导论和基础课程的侧重点应放在学科特点、发展历史和典型案例上,旨在对学生专业自豪感与就业急迫感进行强化;二是风险灾害课程的培育重点,通常放在创新精神、辩证唯物主义方面;三是综合课程要着重对学生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进行强化;四是灾害信息相关课程可被用来培养学生创新、严谨、奉献的品质。在实践内容方面,多数学校均将该专业的实践课程分为认识—专业—生产实习,在加深学生对应急流程认知的基础上,确保其具备准确评估灾害所带来损失并制定相应防灾规划方案的能力。借助应急救援相关案例,对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行培养,确保学生能够通过专业实习,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可独立制定系统且严谨的防灾预案。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结合群众需求展开分析,事实证明,这样做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与强化有重要作用。

(五)确定有效教学方法

首先,做到以生为本,以学生兴趣与实际需求为落脚点,参考提炼所得思政元素,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借助典型案例、任务案例,对综合性任务进行设计。其次,明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鼓励学生以教学案例、教学大纲所给出的任务为指导,主动对相关内容进行思考,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再次,综合考虑课程属性及内在关联,按照不同阶段划分模块课程,通过由基础过渡到综合、由重点延伸到一般的方式,确保思政改革可得到循序渐进的开展。最后,基于思政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对网络课程进行建设,借助翻转课堂及网络讨论方法,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通过整合—课堂讨论—任务反馈—网络互动的方式,获得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确保反馈成果对学生发展所具有的引导作用可得到充分发挥[5]。

除此之外,要想使思政视域下所开展的资源建设相关工作取得理想成果,学校还要做到对教学专家、专业教、思政教师及学生进行整合,通过组建优质研究团队的方式,为专业教材的编写提供支持。简单说,就是以课程作用、学科属性为依据,充分利用思政元素对课程体系进行规范梳理,确保所部署内容具备理想针对性和可行性。与此同时,综合考虑专家建议和学生意见,对思政内容做出适当调整,为相关教学模式的大范围推广及落实助力。

五、结语

立德树人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强调以民族责任感及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对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培养。由此可见,基于显性思政引导,对隐性教学途径进行探索,通过同向同行的方式,在应急安全类专业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积极探索应急安全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和途径,结合现有教学体系加强建设条件保障等措施,与高校思政课一起,共同发挥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鲍明,罗小琴,庄贵华,等.医学研究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9):1094-1097.

[2]周颖越,曹剑敏,邱伟强,等.实验室安全管理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40):381-382.

[3]田林,寇越,费迎红.疫情期间课程思政式道路工程专业教学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20,46(8):169-170.

[4]余皖婉,周晓.课程思政融入外科学教学的路径探索[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8):52-54.

[5]吕晓猛,黄智勇,沈可可,等.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20(36):158-160.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应急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应急管理部即将举行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应急管理部老年大学学员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