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言表达,提升政治课魅力
2021-12-11姜敏燕
姜敏燕
摘要:传统教学模式下更加注重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记忆,然而当前新高考视域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科素养,提高其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实践能力。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今后步入社会,能够通过自身养成的良好习惯和对于有关知识的运用能力创造更多机会,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就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我国教育新环境下,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逐渐深入。高中政治学科作为加强学生法治意识等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今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高中政治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生活等诸多方面,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为了促进学生成为遵纪守法、掌握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优秀公民。本文就将对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展开研究。
一、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提升学生公共参与意识
政治作为培养学生德育等的重要学科,可以积极采取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通过创设充满趣味性的真实情境,体现出以生为本理念,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分析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知识应用水平,树立正确思想观念。教师可以借助与教材中有关的真实事件,借助讲述故事或让学生以演绎形式展现出来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共鸣。让学生在与同学和教师剖析资料,思考相关知识的运用方式时,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提高公共参与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例如:當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消费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关课题,探讨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通过货币贬值等问题进行思考,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通过这种更加开放且活跃的教学氛围,能够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加强其公共参与意识,提高集体主义精神。
二、渗透时事内容,增强学生政治认同
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是民族强大的后备力量。教师想要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感,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就可以积极采取结合时事的方式,通过带领学生利用自身所学分析和讨论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提高其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增强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教师可以采取在课前利用5-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根据近期发生的时事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每节课由一个小组的人员进行时事解说与分析活动。
首先,教师在时事新闻的选择上需要给予学生一定引导,了解并掌握学生所选择的讨论题目。其内容需要能够与教学内容结合,并渗透正确政治认同观念和具有正面引导作用。这样可以逐渐帮助学生养成关注家国大事,关注时政新闻的习惯。通过选题,锻炼学生对于材料筛选以及收集的能力;通过讨论,提高学生教材运用水平和实践能力,并加强其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自信心和政治认同。
三、拓展课程资源,增强学生综合水平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我国教学目标过于注重要求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记忆,将教材看作主要且唯一的学习资源。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高考中的题材也逐渐更加结合实际并拓展更多时事,且要求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拓展教学知识,利用多媒体等方式丰富更多真实事件与生活技能的内容,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提高个人知识应用能力,加强对于书本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例如: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案件屡禁不止,学生与社会、与家庭、与同学之间的矛盾无法通过自身进行疏导,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就以校园霸凌事件为例,这样的恶性事件几乎在每一所学校都有发生,那么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开展讨论活动,谈一谈自己心目中认为哪些事情是属于霸凌事件。学生通过交流反思自身,并在分析问题、思考解决办法的过程中加强法治意识,在今后遇到相同事件时可以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有效保护自己,并在今后发展过程中有效应用,提高知识实践能力。在帮助学生了解到侵犯他人权利和触犯法律的严重后果之后,引导其树立正确法治观念和公共参与精神,降低青少年犯罪率,促进人才培养和学科核心素养提升。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政治学习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国家政治体系、相关法律知识、经济运营等诸多内容的理解。那么,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就需要采取更加丰富的教学方式,通过有效手段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加强国家当前经济政治体系的了解和认同,有效提高爱国热情。积极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以及对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及能力。
参考文献
[1]柯勇,杨越.基于视频切片分析的“三主四步”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课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1(28):43-44.
[2]陶佳.智慧课堂与高中政治教学方式创新——以《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1(27):86-87.
[3]王朝民.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如何立德树人[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8):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