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代核心素养

2021-12-11杨娜 杨金卓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51期
关键词:教育实践课程改革核心素养

杨娜 杨金卓

摘要: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职业教育工作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要求,指明了今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赋予新时代职业教育院校育人的新使命。搜索“核心素养”的条目,百度上的数字高约715万,中国知网显示约11000条结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教育实践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什么是素质教育呢?二十多年来,人们不断赋予素质教育以新的内涵: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到“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以及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等。素质教育内涵发展的逻辑轨迹是:教育实践中存在什么问题,时代发展提出了什么新要求,它就被增加相应的新质,即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现实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的对立面,其内涵是随着人们对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而逐步被充实完善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也拉开了从文件到实施的序幕。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我们的传统是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后来又提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落实“双基”是课程目标1.0版,三维目标是2.0版,核心素养就是3.0版。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阐述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具有宏观指导性质的教育思想,主要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重在转变教育目标指向,从单纯强调应试应考转向更加关注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阐述,可以使新时期素质教育目标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此外,核心素养也是对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与改进。尽管素质教育己深入人心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国长期存在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问题,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效。解决这一问题,要从完善评价标准入手。全面系统地凝练和描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建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标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新起点

核心素养就是“知识+能力+情商”的集合体,且超越学科范畴,并需用人类最前沿的科普性知识,不时予以淬炼与激活。总之,核心素养就是一个学生最有用的基础素养,所谓“做什么都离不开”,它能深刻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人的格局与发展。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督学张绪培则更加通俗地解释了核心素养。他说,今天孩子在课堂里学化学,不是让他成为化学家,因为这毕竟是极个别人的事。我们关注的是,毕业以后,作为一个公民,学过化学和没学过化学有什么差异?化学能留给他终身受用的东西是什么?这就是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需厘清的几个问题

一是素养与情景的关系。素养是在个体与情境的有效互动中生成的,这些情境包括家庭、健康、消费、休闲、职场、教育与训练,以及社区和公共领域等。素养与情境因素是相互呼应的,不同的情境所要求的素养组合也有所不同,不应该脱离特定的情境,抽象地谈论所谓“素养”。

二是素养是有机整体。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超越了长期以来知识与能力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素养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其中的态度因素特别重要。

三是核心素养与能力的关系。“核心素养”的含义比“能力”的意义更加宽泛,既包括传统教育领域的知识、能力,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超越知识、技能的内涵,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更加完善和系统地反映教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理念。同时,素养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且“素养”强调促进个人发展和形成运作良好的社会;而“能力”的形成由先天遗传和后天努力共同作用,更倾向于有益于个人,忽略对社会的作用。

四是核心素养是关键重要的素养。核心素养是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如果说素养是基本生活之所需的话,那么,核心素养则为优质生活之所需,它强调不同学习领域、不同情境中都不可或缺的共同底线要求,是关键的、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素养。“核心素养”的功能超出了“职业”和“学校”的范畴,素养的获得可以使学生升学或是更好地进行未来的工作,但是素养的功能不仅仅包括升学和就业,素养的获得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并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能够达到促进社会良好运行的目的。

五是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评价的关系。综合素质是对学生发展的整体要求,关注学生不同素养的协调发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具体的、系统化的描述。 一方面,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助于全面把握综合素质的具体内涵,科学确定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另一方面,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可以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状况和水平。

核心素养在教育实践中落地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北京师范大学李晓东副教授指出,“当前的核心素养建构,先确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在此基础上提出各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再将这些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具体化为学科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课程、教材的改革都离不开学校的实践。只有无数的学校实践,才能为顶层设计和课程、教材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決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新华网授权发布. 2017-10-27.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9, (21).

本文系宁夏第六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编号:JXKT-JC-06-127)成果。

猜你喜欢

教育实践课程改革核心素养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