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发展体育核心素养的小学网球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1-12-11冉平
冉平
摘要:在新课标的改革下,体育这一门学科已经变得越来越关键,尤其是对于学生素质体能教育的重视程度早已远超从前。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基础核心,这个阶段的学生一切都是崭新的状态。而面对综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推进,体育也越来越得到关注,而小学网球课程作为小学体育的一项核心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因此,本文将基于此现状,浅谈基于发展体育核心素养的小学网球教学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体育核心素养 小学体育 网球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正文]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小学网球课堂的缺陷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突出。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小学教师总是将语文、数学、英语三大学科巨头作为教学重心。对于体育这一门课程总是排在边缘或者是末尾。但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讲究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后,体育就被大家逐步关注了起来。而小学网球教育更是关注度一般,作为小学网球教师,应当努力创新教学方式,讲网球教育深化创新,将网球教育的优势更好的呈现。
一、小学网球教学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小学体育教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小学网球教育作为发展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角色也越来越突出,但其现实情况也仍然存在一定的受限。一方面,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不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度都较为一般,因此在上网球课程的时候很可能存在课程被其余主科老师占用的情况,这会导致本身课程设置就不多的网球课程时间被压占。其次是学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会觉得体育课程不重要,在学习的时候更多只是以玩的心态在接触,这会大大的降低小学网球老师的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受家庭差异化的影响,学生的网球水平参差不齐,有一些家庭注重网球教育,可能会对孩子进行课外培训,或者是父母与孩子作为休闲娱乐共同训练。而有的家庭可能并不是很重视网球教育,导致与学生并不是很了解网球教学。这种差异化也会加大小学网球老师的教学难度,教师需要衡量其中的差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基于发展体育核心素养的小学网球教学实践建议
2.1通过比对研究,将学生的不同网球水平进行分组
鉴于不同的学生网球水平不一的现状,小学老师在进行网球教学的时候应该采取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的网球水平进行小组划分。例如可以选择一带一的方式,让网球水平好的学生带领网球水平一般的学生进行训练,这样可以大大的加强小学网球课堂的教学效率。良好的小学教育考核评估体系,对于学生的素质化教育具有很好的评估价值,因此教师在进行分组比赛的同时,也可以将此计入为小学网球课堂的最终分数评价。但此分数还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去考核,对于本身具有基础的学生应该进行较高要求的评定,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进行降维评定,这样的借鉴意义才会更大。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人教版)网球课上,小学网球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差异,对网球教学的课程进行调整,针对班级男女生的身体情况不一致的现状,去调整男女生的运动量水平。也可以进行男女生混合搭配的方式,增加男女生对彼此的性别认知;或者是分男生一组女生一组,同性搭配的方式去统一训练量。总而言之,不论是哪一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提高小学网球教育效率的极佳方式。教师应该结合每个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去衡量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2.2开展小学网球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技精神
在小学网球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采取单一的示范教学方式,学生将会决定课堂枯燥乏味。并且很多时候学生都会是一种眼睛掌握,实操零分的状态。因此教师可以进行基础教学的实操下,分组解散学生进行比赛的模式去增加教学方式。让教学课堂不再单一乏味,同时又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例如,在小学网球课(人教版)六年级的教学中,经过前期多年及的培训,这个时候的学生基本都掌握了网球的操作技能。这个最后的总结阶段,举行一次网球竞赛,对于学生的技能巩固必然是具有很大的意义的。小学网球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多组,每一组选取一位小队长,第一轮先进行一些理论知识的考核,例如网球规则、注意事项等等。第二轮必然就是进行实操训练,两两结对,进行比分制竞技。通过组与组的训练比赛,了解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增加小学生对网球的兴趣爱好,从而又很好的提高了网球课堂的教学效率。
[结束语]通过以上小学网球教育教育现状分析及小学网球教育方法探究,希望加强众多小学教师对网球教育的认知水平。通过借鉴参考以上教学方式使得自己的网球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总之,在小学的网球教育课堂上,教师要懂得结合学生的实际网球素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不断的创新小学网球课堂方法,激发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萍花.创新体育课堂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J].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2016,1(23)
[2]马考志.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J].河南理工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