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基于服装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

2021-12-11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院校高职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广东 东莞 523710)

1 工作室的概述及研究现状

工作室源于欧洲的包豪斯,是设计师或艺术家工作的场所。现在高职院校的工作室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场所。工作室制是西方设计教育体系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我国20 世纪末被中央美术学院引入并实施,随后在我国多所设计院校推行,经过几年大力发展后,高职院校的工作室模式也发展起来,并开展了工作室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工作室的实践范围逐步扩大。2015 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深化相关专业课程改革,突出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重点打造一批能够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国家级、省级示范专业点,带动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目前关于高职院校构建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多学者也进行了研究,例如,庞松鹤从工作室育人模式各个要素提出建议:校企共建工作室,完善运行机制;优化课程体系,调整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引入企业考评,改革考核方式;校企互聘教师,实现合作共赢[1]。

2 服装工作室对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

2.1 转换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

在服装工作室模式下的教学中,转变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原来服装专业工艺实践课的教学模式为:教师讲解工艺原理,制作方法和技巧,并进行示范,然后学生进行练习,制作完成规定的作品,由于成品跟市场不能接轨,学生制作的积极性不够高,动手能力差的学生甚至不能掌握制作的技巧,不能及时消化所学的知识,有些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基于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中,工作室承接的项目来自于市场,由于市场的灵活变化,项目就会不断变化,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教学内容就要不断地更新,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内容,教学内容与市场同步,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兴趣,工作室的学生根据课程需要分工合作,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习的热情提高了,氛围改善了,在工艺实践教学中学习的专业知识与市场需求相一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质量,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2.2 优化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在服装工作室的项目教学中使校企合作达到最佳效果,企业带着项目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中,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将来可以为企业所用,成为企业的后备军,为企业培养其真正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工作室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使企业和学校双方资源得到充分发挥,达到双赢的效果。

2.3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工作室的教师由学校的教师和企业的导师组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主动深入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和学习,了解市场的最新需求,有助于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针对市场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不断地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市场化,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3 服装工作室模式下人才培养的实施

3.1 确立工作室人才培养方案

工作室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是经过对市场的调研、企业用人需求以及毕业生的调查制定出来的,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科学,更加符合企业岗位的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的要求。

3.2 课程与教学的设置

3.2.1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保证这个环节的有效实施,需要有合理的课程设置,课程的设置是以企业的工作项目为导向进行设置的,按照企业岗位需求,围绕工作过程整合专业知识、资料信息、专业技能。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通过对实际的工作任务中所需的专业能力进行分析,服装设计专业设置了对应的课程:女装专题、男装专题、童装专题、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材料再造和服装画表达技法等课程。其中软件的学习是所有工作的基础和保证能完成现代企业的工作前提,专题设计是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设计与制作能力,不断增强专业技术。重视实践课程的有效练习,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专业技能,遵循“作业—成品—商品”相结合的模式,在这些课程中使学生掌握所需的专业技能,达到企业对服装设计师、设计助理、营销员、样板师等岗位的要求。始终坚持“学生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内容、通过工作完成学习”,这样设置的课程才能满足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3.2.2 教学设置

教学是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工作室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服装设计专业的工作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将任务分配给学生,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参与的项目均是真实的实践项目,项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的企业提供的,也有来自于学校内部的。基于工作室的实践平台,师生通过项目的操作过程来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市场的需求。教学的模式也就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传统的按照课本上的章节进行教与学,而是按照市场的要求进行教学,将传统的章节教学改为实际项目教学,在项目的实施中完成教学,强调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既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师生双方入手改变教学方法,一个教学项目的实施,首先在接到项目之前,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市场调研,寻求合适的项目进行引入,项目引入之后,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根据项目的要求,进行分阶段实施,在分阶段的过程中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进入到相应的阶段进行实践,通过此阶段的学习,学生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任务,同时也完成了与团队其他学生的合作,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基于工作室的项目化教学立足于市场,依据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突出其技能性、应用性、职业性的特点,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

3.3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最有效反馈,服装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最重要的是对专业技能的考核。对于专业课程,尤其是专业技能的考核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大部分是以服装设计的作品或者制作的产品为考核内容。考核的作品需要由学校的教师,企业的导师,市场共同进行评价,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零距离无缝对接,被市场接受的产品直接转化为商品。这种开放性的考核方式,更接近市场,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更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

4 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培养人才的方法和模式不能一成不变,需要跟随市场的需求不断地进行改革。而基于工作室的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当前市场的需求,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学校和企业的价值取向不同,学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企业以盈利为主,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在技术支持、资金投入等方面一般都做不到位,人才培养的意识薄弱,在工作室的学习中,本应该是学生的专业技能进步最快的过程,但是往往由于企业的重视度不够,技术指导过于表面化,深入不下去,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就停留在了原地,很难进步;高职院校在目标定位、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等方面措施不够健全,会忽略对学生系统性的培养;工作室教师队伍存在结构不稳定、职业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也有待提高。

5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都要适时地转变,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要。通过服装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建立工作室,以人才培养为主导,促进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开发;依据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工作室结合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积极主动与企业的项目接轨;在项目学习中,学生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以市场真实的项目实现学习情景的岗位化,教学过程与社会实践完全融为一体,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时间,为学生进入社会打好基础,从而带动毕业后的就业。该模式适应了当前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教师应该积极地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业技能库建设初探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