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强国视域下交通类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探究

2021-12-10蒋毅刚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

【摘要】本文基于工匠精神的新时代意义,阐述工匠精神的培育与高职院校的使命,论述交通类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提出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工匠精神的办学地位;深化校企合作,共育工匠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深化教学改革,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等做法。

【关键词】交通强国 交通类高职院校 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1-0054-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年3月20日)中明确提出,将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作为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的重点。而建设交通强国,是党中央立足现实、直面变局、着眼长远,深刻把握我国和世界经济、科技、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领域,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急需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作支撑。交通类职业院校要主动承担起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使命,在顶层设计、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建设、课程思政等方面深化改革,为交通行业广育工匠人才。

一、工匠精神的新时代意义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工者,技也;匠者,心也,工匠,即为潜心于技艺的人。《辞海》里“工匠”特指“手艺工人”,是一个中性词。在古代,工匠并不算是一个高雅的行当。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提出“四民分业,士农工商”的主张,对国民进行专业划分,其中“工”即为“工匠”。“工匠精神”在古代也较少提及,仅局限于传统的手工匠人(如木匠、铁匠、石匠等)对产品品质的追求。

在新时代,“工匠精神”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赋予新的意义。工匠精神既包含在技术技能上有专长,又包含较高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展现为德艺双馨、技艺双全。工匠精神代表着一种人生态度,代表着一种工作态度,代表着一种时代精神气质。它是爱岗敬业、创新进取、追求卓越的浓缩,体现出对产品品质尽善尽美的追求,体现出对产品细节的专心专注,体现出对产品技术的熟练掌握,还体现出对工作的热爱和坚守。

二、工匠精神的培育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最密切相关的教育层次,其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经济社会的发展依赖于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培育。这是社会对劳动者价值认同的回归,也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向制造强国的内在需要。

长期以来,社会普遍对技术技能人才重视不足,对高职院校认同度较低,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是较低层次的劳动者。杭州于2019年带头设立了全国首个“工匠日”,标志着整个社会对工匠给予了更高的关注。这是对工匠精神的高度认同,也是对高等职业教育价值的“正名”。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有之义,也是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動体现。高等职业院校在开展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将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工匠精神与学科教学内容深度交融,让两者相辅相成。培育青年学生的工匠精神,是新时代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交通行业从来不缺乏工匠精神,正是一代代交通人秉承着工匠精神去披荆斩棘、架桥铺路,才创造出一件件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才推动了我国交通事业实现大发展。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交通建设新征程。这是全体交通人的神圣使命,也是党对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殷切希望。当前,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交通行业呈现出高质量快速发展的态势,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以航海类专业人才为例,据统计显示,我国现有普通船员约36万,供求比约1∶3;高级船员约13万,供求比约1∶11。也就是说,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交通类职业院校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实践证明,只有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才能强有力地支撑交通强国的建设。这对交通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目标。作为根植于交通行业的交通类职业院校,应在青年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为交通强国建设广育英才,源源不断输送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交通类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

工匠精神的培育,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像园丁一样松土、浇水、施肥、剪枝等细心栽培。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社会、行业、学校、家庭等多主体参与。本文仅选择交通类职业院校,探讨在交通强国背景下培育工匠精神的基本路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工匠精神的价值和地位

当下,工匠精神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风向标。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标志性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简称“职教20条”)中也多次提到工匠精神,并将工匠精神培育作为今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2019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明确将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国家“双高计划”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作为交通类高等职业院校,70%~80%以上的专业都是工科专业,要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更应强调和重视工匠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工作。高职院校管理层一定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工匠精神,坚持以培养“交通工匠”储备人才为己任,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工匠精神的办学地位。一是加强制度和政策设计。修订学校章程,将“工匠精神”写进章程,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予以落实,如《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章程》,将工匠精神的培育纳入“十四五”规划,作为一个重要的指导方向。二是修订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标准评价体系。

(二)深化校企合作,共育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培育,有赖于企业的参与。企业既是学生专业实践的重要场所,又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交通类高职院校应紧紧依托交通行业,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将其作为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形成“政校行企社”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培养高素质的交通工匠。当前,各院校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已有不错的基础,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深化:一是主动对接区域支柱产业,联合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学院,不断完善校企共建、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营机制;二是深化学徒制试点模式,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通过成立行业导师团、共建联盟等方式,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进一步创新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三是实施校企人员双向互动,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鼓励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到校兼职,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四是设置命名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让学生直接面对面接受大师的指导,感受工匠精神。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载体。交通类高职院校应积极创新校园文化育人模式,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并作为其中重要的内容进行宣传和引导。要在校园文化中,大力培育和传承“敢为人先”的交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是持续探索“校内+校外”的工匠精神协同育人新模式,邀请更多大国工匠进校园与师生面对面交流,通过师徒结对模式传承工匠精神;二是依托学团组织及协会广泛开展“工匠精神”宣传活动,传播工匠故事,在学生中培育和传承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三是建立技能大赛训练基地,通过技能大赛荣誉墙激励学生坚持“知识改变命运、技能点亮人生”的信念,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四是开展系列化“交通+工匠”精神培育微课建设,引导学生养成愛岗敬业、勇于创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五是加强校园实训基地、实训室的工匠精神宣传氛围营造,将独特的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铸就学生良好的专业品格;六是将工匠精神作为大学生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予以推进。

(四)深化教学改革,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载体。工匠精神蕴含着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体现出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本身就属于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加强“工匠精神”的课程思政,主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做践行工匠精神的典范,主动深入企业挂职实践,主动学习和掌握工匠精神,尤其是交通系统的工匠精神精髓、事迹和代表人物,了解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嵌入讲解;二是选择融入工匠精神的新型教材进行授课,在人文课程教学中增加“工匠精神”专题内容,也可考虑增开“工匠精神”课程;三是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模式加强学生互动,提升教学效果。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交通行业亦展现出蓬勃之势,急需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交通类专业工匠人才。交通类高职院校要以工匠精神为价值导向,结合交通强国战略要求,积极探索工匠精神培育路径,为社会主义交通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交通人才,助力交通强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胡林.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M].沈阳:辽海出版社,2020.

[2]邢良,曹科岩.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

[3]吴倢.探究基于“三教”改革的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1(12).

[4]李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

注: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耦合发展研究”(KY2016LX521);2020年度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项目“‘双高计划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路径研究”(JZY2020KAZ28)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蒋毅刚(1982— ),男,汉族,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
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国品牌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