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健康教育群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2021-12-10傅咏华倪燕婷
傅咏华 倪燕婷
慢性心力衰竭是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转归,有研究显示我国心力衰竭病死率为4.1%[1],6个月的再住院率约为50%,5年病死率高达60%[2],其以高病死率、致残率、昂贵的医疗费用成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高度关注的医疗卫生核心问题之一。有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多,理解存在误区,不重视自我管理,因此导致超1/3的患者再入院[3-4]。研究证明微信教育在冠心病[5]、慢性肾衰竭[6]、妇科恶性肿瘤[7]、骨质疏松患者[8]等疾病的延续护理中,有效的改善了其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本研究将微信群健康教育运用到其延续护理中,为期6个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3月—2019年8月医院心内科出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诊断慢性心力衰竭≥3个月;能熟练独立操作微信;沟通无障碍,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条件: 精神异常,认知、听力、视觉严重障碍;文盲;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和肿瘤等。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72例。 观察组中男54例,女18例;平均年龄73.89±7.52岁。对照组中男42例,女26例;平均年龄7.57±8.5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出院时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包括出院后疾病相关知识、如何预防诱发因素、药物指导、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作息及活动、饮食指导、功能锻炼、门诊随访等,并每个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教育跟进。
1.2.2 观察组 在常规院外电话随访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微信健康教育指导。内容包括:
(1)建立“好心人”微信群:成立微信群维护小组,由1名护士长、4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管医师8名成员组成。打印微信群二维码,患者在出院时责任护士负责指导扫码入群。
(2)健康指导方法和内容:微信群维护小组成员每周一、三、五16:00~18:00推送语音、图文、小视频的方式讲解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知识。内容包括:指导患者日常药物管理:讲解常用药物的服用方法、用药目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特别是利尿剂的使用与调整;指导患者日常非药物管理:①自我体征的监测教育:正确测量体重、心率并记录;②良好的生活方式教育:戒烟限酒、低脂饮食食谱、运动处方与建议(包括运动强度、何时停止运动)、心力衰竭诱发因素的规避措施等。微信群由护士负责亲情化互动,包括了解患者非药物措施的落实情况,解答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鼓励病友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由医师负责解答患者药物治疗存在的疑问、疾病变化时的咨询。
1.3 资料收集
入组患者的信息由课题组成员负责收集录入,在其出院时由责任护士负责发放和收集量表,指导填写并回收评价量表,要求独立完成填写,填写过程中及时解答疑问。收回量表时,检查量表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若发现有空缺或遗漏,当场补全。在资料录入时双人核对,确保录入资料的准确性。6个月后的量表由门诊护士负责收回。
1.4 评价指标
(1)自我管理心力衰竭指数(SCHFI)量表:量表包括3个维度(自我护理维持、自我护理管理和自我护理信心)15个条目,除了自我护理管理中的2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其余条目均采取Likert 4级计分法,得分越高说明自我管理行为越好。
(2)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量表:量表包括综合医院焦虑情绪测定表和综合医院抑郁情绪测定表两个维度,每个维度各有7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计分法。每个维度总分0~7分代表无焦虑或抑郁 ;总分8~10分代表可能或“临界” 焦虑或抑郁;总分11~20分代表可能有明显焦虑或抑郁 。
(3)患者6个月内的再住院率:出院后6个月内因心力衰竭发作重复入住我院的人数在其入组人数的占比,占比越高说明其疾病控制越差,预后越差。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 检验水准 α=0.05,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CHFI量表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心力衰竭指数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心力衰竭指数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HFI量表得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D量表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HAD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HAD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D量表得分比较(分)
2.3 患者6个月内的再住院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内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6个月内的再住院率比较
3 讨论
3.1 通过微信健康教育能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微信健康教育群具有信息传递方便快捷、针对性强、存储便利、传播迅速等优势,对于心功能差导致居家静养的心力衰竭患者可以足不出户的接收到教育,而且资料易于保存,对有用信息可随时反复查阅。微信群通过定期实时推送慢性心力衰竭居家自我管理相关知识,比如:秋冬季如何避免感冒、冬季心力衰竭患者如何进补、心力衰竭患者日常小贴士、如何区分“发胖”还是“浮肿”等“接地气”的教育来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从而使患者认识到如何加强日常自我管理来规避心力衰竭诱发因素。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秦玲玲等[9]研究中指出的基于微信的延续护理对患者疾病知识水平影响效果显著的结果相一致。
3.2 通过微信健康教育能缓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负面情绪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程长,病情较易反复,长期住院治疗,社会活动明显减少,多数患者均表现出较为严重的焦虑、悲观、抑郁等负性情绪,有文献指出[10-11],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出现率高达24%~42%,而负性情绪往往对患者病情控制及康复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利用微信进行教育不仅让健康教育知识传递更灵活、更方便,同时比传统口头、书面健康教育更具有互动性,而且在互动的时候更具有隐私保护性,在疾病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使患者提升信心,抒发情绪。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较对照组更好的得到了缓解。
3.3 通过微信健康教育能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
微信平台在对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延续为期6个月的健康教育过程中,不断强化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加强遵医行为提升患者居家自我管理能力,规避诱发因素,减缓疾病发展。表3显示,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的再住院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微信健康教育对减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次数,延长其缓解期,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12-13]。
综上所述,借助微信进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护理,实现与患者之间高效信息的传递与交流,能规范并提高患者居家自我管理能力,减少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