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淡安针灸治疗传染性疾病用穴规律复杂网络分析

2021-12-10赵志斌李伟红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21期
关键词:腧穴传染性处方

赵志斌 李伟红

海军军医大学中医系针灸推拿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承淡安(1899—1957年),名澹盦,又名承澹庵、承淡庵,原名承启桐。江苏省江阴市人,曾用笔名九芝,后以“淡安”行世。先生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针灸专业杂志—《针灸杂志》,设立了中国最早的针灸专门医院,撰写了《中国针灸学》等学术专著十余部,为近代针灸的复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2]。承淡安先生对针灸治疗传染性疾病的医案颇丰,涉及赤痢、霍乱、鼠疫、流行性脑脊髓炎、麻疹、疟疾、感冒、流行性感冒、麻风、结核、淋病等病症。本研究以2004年10月由项平、夏有兵编撰,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承淡安针灸经验集》为研究依据,将书中传染性有关的疾病进行撷取和整理,并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探寻承淡安先生针灸治疗传染性疾病用穴的规律,希望能对目前的针灸临床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与信息提取

本研究以2004年10月第一版印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承淡安针灸经验集》[3]为研究对象,对书中记录的传染性病证进行整理,分为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两部分,收入辨证论治条目13个,辨病论治条目21个。共提取出针灸处方88条,腧穴124个。

1.2 统计学方法

①数据纳入与标准化:1个病证下确立一条针灸主方,对于不同证型有加减的则以“主方+配穴”的形式登记为1条新的处方;条文中针刺同时配合艾灸治疗的,将艾灸处方作为1条新方纳入数据库。本研究参考国家“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华主编《针灸学》[4],对原著中记载的腧穴名、经络名进行规范化处理,有简写的补全腧穴全名,如“大肠=大肠俞;阳关=腰阳关”;有异名的则以教材为准统一名称,如“绝骨=悬钟”。②建立数据库:以MicrosoftExcel 2007软件为基础建立承淡安针灸治疗传染性疾病处方数据库,并以“XXX.csv”格式导入Gephi0.9.2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并实现可视化图谱,导入IBMSPSS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

2 结果

2.1 温热病针灸治疗方案

中医温热病概念是与传染性疾病相类似的一个概念[5]。温热病的针灸治疗已不见于现行的针灸学教材,原因在于这类疾病的西药治疗已经较为完备。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激素等对这类疾病的病因学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而确切的效果。但针灸治疗是一种辨证治疗方法,并不针对特殊的致病因素,而主要针对一些传染性疾病的特定症状表现进行治疗,因此,其经验对于目前运用针灸在临床辅助治疗传染性疾病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见表1。

表1 温热病针灸治疗简表

2.2 常用腧穴频次

用MicrosoftExcel 2007软件对数据库进行统计,得到88条处方中使用频次>10次的腧穴18个,分别是肺俞、身柱、风池、合谷、足三里、大椎、间使、外关、尺泽、中脘、复溜、鱼际、液门、委中、太渊、三阴交、内庭、曲池。见图1。

图1 使用频次>10次以上的腧穴

2.3 腧穴经络使用频次

承淡安针灸治疗传染性疾病的腧穴使用涉及全部14条经脉以及经外奇穴。按照频次高低降序排列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任脉、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经外奇穴。见表2。

表2 腧穴归经频次表

2.4 核心穴位节点信息

运用复杂网络技术对承师针灸治疗传染性疾病的穴位处方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一个网络信息节点代表一个腧穴。节点度(NodeDegree)是指节点连接的总边数,是描述网络局部特征的基本参数,也是判断腧穴重要性的依据之一。节点度越大则表示节点的中心性(Centrality)越高[6]。使用Gephi0.9.2软件展示承淡安针灸治疗传染性疾病的核心穴位,按照使用频次>10次的标准共获得节点度值>37的穴位18个,以此为基础构成承师针灸传染性疾病的核心处方。表3中百分比表示该节点的总度值占全部124个节点度值的占比情况。其中度值最高的前5个穴位为肺俞、身柱、风池、合谷、足三里。核心穴位占总穴位数的14.5%,总度值为865,占全部穴位总度值的35.42%。其主要归经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和任脉,并多取特定穴中的五腧穴为核心处方。见表3。

表3 针灸治疗感染性疾病核心腧穴节点信息

2.5 腧穴配伍复杂网络结构

复杂网络的基本结构参数主要包括节点 数(Nodes)和 边 数(Edges)、平 均 路 径 长 度(Averagenetworkdistance)、网络直径(Diameter)和聚类系数(Clusteringcoefficient)等。平均路径长度是指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平均距离。这个值反映了网络中节点之间的分离程度。值越小,说明网络中节点之间的连接程度越大。聚类系数和平均路径长度共同表现出所谓的“小世界”效应,给出了聚类或聚类节点的一般标志。网络的小世界特性意味着网络节点的平均路径很小。网络的直径是网络绘制直径测量的最大长度,即任意两点之间存在一个最短的距离,这些最短距离的最大值就是网络绘制的直径。权重值(Weight)是指两个穴位在多个复合处方中使用的频率。权重值越大则频率也越大,两个穴位之间的联系也就越紧密,距离就越小[7-9]。通过Gephi分析,得到复杂网络的基本结构参数和网络视图,并统计权重值排名前10的腧穴配伍。见表4~5、图2。

图2 承淡安针灸治疗传染性疾病取穴复杂网络示意图

表4 腧穴配伍网络基本结构参数

表5 承淡安治疗传染性疾病5组常用腧穴组合

2.6 关联规则分析

关联分析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分析技术,是指发现存在于大量数据集中的关联性或相关性,从而描述一个事物中某些属性同时岀现的规律和模式。关联分析可从大量数据中发现事物、特征或者数据之间的,频繁出现的相互依赖关系和关联关系[10-12]。应用IBMSPSSModeler18.0软件输入数据,将使用频次≥10的18个腧穴作为高频穴位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关联规则网状图如图3,两者之间的线越粗表示其相关性越高。如图2所示,关联性最高的腧穴配伍为肺俞-身柱。

图3 承淡安治疗传染性疾病高频穴位关联规则网络图

3 讨论

3.1 选经与选穴

承淡安先生治疗传染性疾病使用最多的前3条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和任脉。传染性疾病多发病较急,病程发展较快。如流行性感冒,中医称“时行感冒”“风温”“瘟疫”,其潜伏期为1~7 d,多为2~4 d。主要症状表现为高热、肌痛和全身不适。发热可在发病后3~4 d自行消退[13]。又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在中医看来该病亦属于“瘟疫”范畴[14-15]。《灵枢·根结》中有“暴病者取之太阳”的说法,《素问·热论》中又记载:“巨阳为诸阳主气”[16-17]。承师选用足太阳膀胱经为治疗传染性疾病取穴的主经脉可能与此有关。另外,从选穴角度分析,使用频次最高的肺俞、肾俞、脾俞等皆为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背俞穴;督脉“主一身之阳”,为“阳脉之海”可与足太阳经穴位相须为用[18]。在用穴上,身柱、大椎为督脉常用腧穴,分别出现了30次和19次。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经,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阴脉之海”的说法[19]。承师针灸处方中中脘、气海、天突等任脉腧穴的使用频次与督脉主穴大致相当。

3.2 腧穴配伍规律

从关联规则网络图中可以看出,承淡安治疗传染性疾病的核心处方为“肺俞-身柱-风池-外关”。回顾数据库发现该方主要集中在肺系疾病的条目之下。如伤风选用风池、肺俞、身柱、外关为主穴,有鼻炎症状加上星、合谷,有支气管炎加太渊、尺泽;如风温病根据主症的不同选取不同的处方:头痛选风池、头临泣、攒竹、头维,筋骨痛选外关、阳陵泉、昆仑,呕吐选中脘、足三里等;如遇热性传染病所导致的热入心包证选用大杼、风门、身柱、肺俞、小海、大陵为主穴;如喉风病选用风池、液门、鱼际、肺俞、手三里、少商为主要穴位等。

3.3 心得与体会

1986年1月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承淡安的女儿承为奋女士编撰的《承淡安针灸选集》[20]中提到了承师对于针灸治疗传染性疾病的一个重要观点,“患者但在体力未至十分衰弱时有效。针术对于各种急性病症之有效大多如是。及体力已衰,针术即不发生效用。”这一观点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针灸是依赖于机体自身的调节机制发挥作用的,只有在机体尚有调节能力或潜力的前提下,针灸才能发挥其治疗作用;二是针灸的作用是有限的只能在机体可能的范围内进行调节。尽管针灸不可能作为治疗传染性疾病的主要疗法,但针灸对于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以及缓解传染性疾病的某些重要症状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承淡安时代的一些治疗经验则正是为针灸治疗传染性疾病的作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猜你喜欢

腧穴传染性处方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人间处方
旅途止泻按脾腧
腧穴解剖学之教学设计
诚信危机具有传染性
处方
祝您健康处方(8)烧心、反胃
祝您健康处方(7)心悸、过早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