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油配合扶阳罐循经温推改善风寒湿型肩周炎的疗效分析
2021-12-10张海花谭柳梅
张海花 黄 静 谭柳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医医院 (柳州市壮医医院)康复医学科,广西柳州 545006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主要是肩关节周围组织劳损,退行性病变及伤后治疗不当等导致疾病产生,促使患者肩关节囊以及周围韧带、肌腱粘连,滑囊增厚、挛缩所致[1]。肩周炎病势缠绵,复发率高,发作时疼痛难忍,运动功能受限,生活工作质量明显下降[2]。临床上对肩周炎的治疗以缓解疼痛,恢复肩关节活动度为主要目的,多采用保守治疗方式,应用针灸、封闭、推拿、中药内服外用及功能锻炼等方法缓解患者症状,但治疗周期较长,预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不理想。中医认为该病属痹症范畴,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致使经络阻滞、气血不畅为其病因[3-4]。扶阳罐是集温灸、温刮、走罐、推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方法,在肩周炎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5]。因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柳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118例,探讨生姜油配合扶阳罐循经温推对其疼痛、肩关节活动度和临床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柳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8例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观察组男27例,女32例;年龄32~68岁,平均(42.96±7.66)岁;病程1~6个月,平均(1.88±0.76)个月;对照组男25例,女34例;年龄30~67岁,平均(43.07±7.85)岁;病程1~7个月,平均(1.95±0.83)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诊断标准:《肩周炎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诊断标准[6];中医分型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风寒湿型肩周炎[7]。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和分型标准;②患者年龄20~70岁;③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内科疾病引起的肩背部疼痛患者;②合并有心、肝、肾及脑血管等疾病患者;③正在服用镇痛药者;④孕妇及年老体弱者;⑤患有精神疾病或沟通障碍不能配合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患者取坐位,采用㨰法、拿法放松患侧肩部,然后行风池、肩井、天宗穴按揉指压点穴、弹拨、牵拉等推拿手法。再用擦法使肩局部透热为宜。1次/d,共治疗14 d。
观察组给予生姜油配合扶阳罐循经温推治疗:以循经原则为基础,取适量自制生姜油涂抹患肩,用扶阳罐(株洲扶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CLHG-1)由躯干向手臂分别沿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及手太阳小肠经循行线路回旋温推,每经3遍,再行温刮,每经2遍。期间应及时询问患者适应度,并控制好扶阳罐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度。1次/d,共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肩关节活动度、血清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水平和临床疗效。(1)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8],分值范围为0~10分,评分越高疼痛越严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9],分值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差;肩关节活动度采用肩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评估[10],包括前屈、外展、后伸、外旋和内旋,评分越高活动范围越大。(2)血清IL-17、IL-6水平检测: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静置1~3 h,25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层血清,放于-80℃冰箱中保存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7、IL-6水平,试剂盒由武汉华美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具体操作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IL-17正常值<1.50 pg/ml,IL-6正常值为0.49~4.67 pg/ml。(3)临床疗效以治疗前后ADL量表评分变化为判定标准[11]。①显效:患者部分日常生活活动可独立完成,疾病症状缓解明显,病情得到有效控制,ADL评分疗效指数增加≥25%。②有效:患者需要在帮助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症状得到缓解,10%≤ADL评分疗效指数增加<25%。③无效:患者症状出现明显恶化,不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ADL评分疗效指数增加<10%或减少。其中疗效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前评分×100%。临床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1%,高于对照组的79.66%(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ADL和ROM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VAS、ADL和RO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VAS、ADL评分低于治疗前,ROM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VAS和ADL评分低于对照组,RO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ADL和ROM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ADL和ROM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n VAS ADL ROM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观察组 59 6.85±1.48 3.39±1.07 14.552 0.000 20.15±4.2910.59±4.13 12.331 0.000 15.79±4.5621.34±3.19 7.660 0.000对照组 59 6.21±1.57 5.42±1.26 3.014 0.003 19.36±4.8716.58±4.16 3.334 0.001 15.68±3.6818.52±3.74 4.158 0.000 t值 0.966 9.433 0.935 7.849 0.144 4.406 P值 0.336 0.000 0.352 0.000 0.886 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7、IL-6比较
治疗前,两组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IL-17、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IL-17、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IL-17、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7、IL-6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7、IL-6比较(± s)
组别 n IL-17(pg/ml) IL-6(pg/ml)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观察组 59 1.95±0.27 1.31±0.14 16.163 0.000 8.69±0.43 5.02±0.36 50.267 0.000对照组 59 1.93±0.43 1.72±0.02 3.747 0.000 8.61±0.18 7.49±0.21 31.104 0.000 t值 0.303 22.269 1.318 45.522 P值 0.763 0.000 0.190 0.000
3 讨论
肩周炎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也称为“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等。病位在骨、关节、筋脉、肌肉。《素问·痹论篇》[12]中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病因主要是风寒湿邪侵入,痹阻于筋脉关节,以致气血运行不畅,瘀阻经脉,而发为本病[12]。《脉因证治·痹》[13]中记载:“风为行痹、寒为痛痹、湿为着痹。三气致病之原,或外兼它患……”。清代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14]中记载:“痹者,闭而不通……气血亏损”。由此可见,风寒湿三邪入侵肩部,会使患者肩部经络运行受阻,且随湿寒侵蚀,诱发肩部疼痛,损伤筋脉关节,由此造成患者发病。湿性重着黏滞,损伤阳气,造成人体肩部经脉阻滞,使得气血津液凝结不通,加之腠理毛窍闭塞,使得人体卫阳积郁而无处宣泄,从而出现肩关节发生重滞、疼痛和活动障碍等。肩关节发生疼痛主要是因邪阻经络导致瘀结,造成病理改变,同时由于体虚阳气不足,卫外不固,腠理空疏,导致邪气乘虚而入。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多由素体肝肾不足并感受风寒湿外邪而致。
肩周炎的中医疗法很多,主要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通过中药内服祛风通络、散寒止痛,但许多患者因中药味道重难以接受;外治法直接作用于患处,起效快,又可免于内服中药,让患者更易接受[15]。扶阳罐将传统拔罐、刮痧和灸法与现代物理治疗技术相结合,加入了磁疗和红外线的作用,具有活血祛瘀、散寒胜湿、温通经络、温补阳气、强壮保健等功效,温补而不壅滞,祛邪而不伤正。治疗局部病变的同时,还能调理脏腑,强壮保健,而且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有研究显示,罐底座高强磁片能产生磁场,从而引导人体电流走向,改变其分布,促使局部微粒运动、生物膜通透性得以增强,调节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功能,以此消除局部组织肿胀、疼痛情况[5]。红外线功能可使人体血液循环得到调节,从而增强组织活力、提高免疫力,并且局部神经温热刺激能增强大脑皮质兴奋性,改善局部组织及内脏代谢,增强吞噬作用,缓解不适症状。而中医经络系统具有联络脏腑,沟通肢体关节,运行气血濡养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等作用。循经温推可通过疏通手三阳经的经络,平衡阴阳,改善局部症状。生姜是姜科植物姜的根茎,性味辛、温,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等功效。研究显示生姜油对急、慢性炎症具有抗炎作用,作为介质行扶阳罐治疗,可增强温经通络、散寒胜湿、活血止痛的功效,可更好地缓解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VAS、ADL评分低于对照组,RO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生姜油配合扶阳罐循经温推能明显改善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临床症状,使之疼痛症状得到良好缓解,提高临床疗效。
血清IL-17是由活化CD4+淋巴细胞所产生具有促进炎症滋生的细胞因子,对间质细胞分泌炎性和造血性细胞因子具有诱导作用,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对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及病变组织病变情况存在影响性作用。血清IL-6与血清IL-17同属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是免疫细胞作用于其他细胞所产生的蛋白质,对免疫系统及免疫反应具有调节作用。肩周炎疾病的发生,是由肩关节组织出现炎症反应所导致,因此,血清IL-17、血清IL-6可作为肩周炎疾病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17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殷建权等[1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生姜油配合扶阳罐循经温推能明显改善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的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生姜油配合扶阳罐循经温推改善风寒湿型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肩关节活动度,降低血清IL-17、IL-6水平。本研究所纳入的样本数量有限,仍需进一步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