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在股骨颈骨折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分析
2021-12-10郭大可
郭大可
(铁岭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 铁岭 112000)
在临床骨折疾病中,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类型,其多发群体为老年人,且患者发生股骨颈骨折后,其血供会受到较大影响,若治疗不及时,则极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从而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1]。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股骨颈骨折,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目前在判断患者骨折分型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为影像学检查,如螺旋CT、X线片等,不同的方法检出效果存在一定差异[2-3]。因此本文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选取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起全部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即分析了在股骨颈骨折临床诊断中应用螺旋CT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选取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起全部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年龄值为50-75(62.5±12.5)岁;性别比例男/女为34/26;受伤原因:外力撞击伤30例、车祸伤12例、高处坠落伤18例。患者和家属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
2 方法:应用螺旋CT诊断方法和X线检查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具体方法为:(1)X线检查:即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骨盆标准水平位、侧位、前后位片,焦片距离1.2m,下肢内旋15°,电压65kV,电流160mAs,前后位中心线指向耻骨联合上缘与双髋前上棘中点连线。(2)螺旋CT检查: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机,扫描时参数设置:电流200mAs,螺距1.375,层间距5mmm,层厚5mm,电压120kV。检查时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需包括整个股骨颈,完成扫描时需从髂骨上边缘至股骨小转子下方,结束后采用配套的Brilliance 2.0图像后处理工作站,按照层间距0.64mm和层厚0.64mm进行重建,并向图像工作站传输完成多平面重建和容积重现的后处理,最后观察骨折分型情况。
3 观察指标:比较2种方法诊断符合率、不同分型(根据Garden分型[4],分为Ⅰ型(无移位型)、Ⅱ型(嵌入型)、Ⅲ型(移位型)、Ⅳ型(错位型)。检出率及诊断效能(包括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
5 结果
5.1 2种方法诊断符合率观察对比:本组60例患者经X线检出54例,诊断符合率90.0%,而经螺旋CT检出60例,诊断符合率100%,二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价值。见表1。
5.2 2种方法对不同分型检出率观察对比:2种方法对不同分型检出率对比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种方法对不同分型检出率观察对比(n,%)
5.3 2种方法诊断效能观察对比:患者采用螺旋CT诊断的效能中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均明显高于CT诊断(P<0.05),有统计学价值。见表3。
表3 2种方法诊断效能观察对比(n,%)
讨 论
在临床各类型骨折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的即为股骨颈骨折,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存在显著影响,所以及时治疗尤为关键。在选择治疗方案的过程中,首先需对患者的具体分型加以明确,然后选择相应方案加以治疗,一般采取保守治疗或内固定治疗Garden I、Ⅱ型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Garden Ⅲ型、IV型患者[5]。因此诊断股骨颈骨折的过程中,需确保分型准确、有效。以往采用X线诊断该病症时,其存在一定的缺点,即患者图像显示患侧肢体并非出于中立位,而经常处于外旋位,这对医师判断分型存在一定影响。由于摄影技术的差异,所以患者出现漏诊的概率也相对较高。而通过对患者采用螺旋CT诊断,其是一种全新的高毫安大功率输出球管,其具有高达64排的探测器,扫描速度快,且具有良好的空间、时间分辨率。特别是此种扫描方式的最薄层达到0.64mm,其增厚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为最薄,所以可促使图像分辨率显著提升,因此获取的病灶图像质量最优。采用螺旋CT诊断股骨颈骨折的过程中,其可从不同角度、方位病灶旋转的位置图像,加之其后处理技术十分强大,因而能极大的提升诊断的准确性,且利于医师全面性分析患者的骨折情况,从而实现准确分型[6]。本文的研究中,本组60例患者经X线诊断符合率90.0%,而经螺旋CT诊断符合率100%,二者差异显著(P<0.05)。这表明在股骨颈骨折临床诊断中应用螺旋CT的诊断符合率更高,利于检出疾病。2种方法对不同分型检出率对比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这表明在股骨颈骨折临床诊断中应用螺旋CT可明确骨折分型。螺旋CT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均明显高于CT诊断(P<0.05)。这表明在股骨颈骨折临床诊断中应用螺旋CT的诊断效能更好。可见,在临床诊断股骨颈骨折中螺旋CT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和价值。
综上所述,在临床诊断股骨颈骨折中螺旋CT的应用价值显著,即诊断准确性高,且可明确骨折分型,并为患者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值得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