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微思政”育人实践研究

2021-12-09范全越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9期
关键词:微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微媒体时代,传统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本文对高职院校“微思政”教育进行实践探索,旨在发挥其交互性、共享性、快捷性、时效性的优势,实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全员参与、全程融入和全面覆盖,增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影响力、亲和力、感召力,希望能够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育人实效。

关键词:微媒体;“微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9-0130-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课题“互联网视阈下高职院校微思政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SJB0285

微媒体时代,各种“微平台”“微媒介”应运而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应顺应时代变化,改革创新,探索实践更具有亲和力和感召力的“微思政”教育模式。

一、高职院校“微思政”教育的内涵

“微思政”是根据微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适应微媒体时代发展要求,依托和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微媒体平台,以一种极具亲和力的方式对高职院校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行引导的一种全新思政教育方式。“微思政”教育是对传统思政教育方式的创新发展,弥补了现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不足,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微思政”教育实践探索,能够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育人实效。“微思政”教育模式是微媒体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大学生思想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的高职院校思政育人模式,因此,准确把握并充分运用“微思政”的优势和特点,有助于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育人效果和实效,实现思政育人目标,“微思政”教育的主要特点包括师生对话的交互性、网络信息的共享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育人形式的多样性、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和时效性等。

二、微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单一化的教育形式难以适应微时代的发展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政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是特定的,受教育者只能在固定的地点和时间接受教育者的知识传授,所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以思政课、专题讲座、班会例会、专题讨论等单一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片面化、单一化,教育的主客体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反馈,从而导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效果不佳。

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亟须改变传统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以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的需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以微博、微信、抖音等为代表的微媒体平台促进了高职院校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满足了大学生追求个性和新鲜事物的需求,大学生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各类信息的发布者,他们可以运用各种微媒介和微平台检索、参与、发布感兴趣的内容和话题,这使高职院校学生对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方法失去了兴趣。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应主动创新大学生“微思政”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增强大学生在“微思政”教育过程中的获得感,增强“微思政”教育实效[1]。

(二)思政教育工作者微媒体素养亟须进一步提升

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大学生个性发展需求。随着微媒介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在B站、微博等微平台上日益活跃,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或发布信息,每个人都是信息发布和传递的中心,高职院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面临重大挑战。因此,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提升新媒体运用能力,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和方式,适应时代发展。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是复杂的,各种信息泥沙俱下,一些未经筛选的低级、不良信息可能误导大学生,阻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提升信息化素养,敏锐地作出判断,助力学生成人、成才。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微媒介、微平台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这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有助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强髙校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三)思政教育的预见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是指它可以根据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结合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等,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发展趋势及其影响作出预测与推断,预测大学生思想可能出现的倾向和问题。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是微信、微博等微平台的主流用户,他们依赖互联网,在线时间长,获取的信息量大,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就是教育的主体,没有教育者的讲授,直接绕过了思政教育工作者这一传统教育主体,这使传统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的绝对话语权受到挑战和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有效互动和交流。在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信息不對称以及缺乏有效交流,使传统思政教学和思政教育效果不明显。新媒体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环境体系发生了变化,微媒体、微媒介得到应用得到了广泛推广和运用,以微信和微博为代表的微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单一的信息传播模式,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2]。

三、微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网络“微思政”教育实践探索

(一)建设“微团队”,强化“微时效”

微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教师传统的主体地位面临挑战和威胁,如何在微媒体时代背景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所以,必须建设思政教育“微队伍”,打造高素质思政教育“微团队”,强化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微时效”。

一是扩大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队伍。微媒体时代,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更为复杂和多元,高职院校亟须培养一批能熟练运用网络技术的大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后备力量,作为大学生,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思维动态,能够进行思政教育微平台的日常维护和信息公开,能够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团队”的重要力量。

二是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微媒介素养。在微媒体时代背景下,需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师政治理论学习体系,不断提升思政教师理论素养。随着互联网及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在提升理论素养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微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与运用技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微媒体应用与操作,学习最新的网络应用工具,不断提升自身的微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

三是打造校园微媒体平台运营和监督队伍。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和选拔一批具有强烈责任感和政治使命感的校园微媒体运营团队,团队需涵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学生干部、学生党员。校园微媒体运营团队需通过自身的正面示范,引导和带领广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运用微媒体,使微信、微博、抖音等微媒体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得到广泛认可,及时为师生答疑解惑,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环境,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二)运用“微媒介”,打造“微平台”

新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信息快速传播,以微信、微博、微电影、微视频等为代表的微媒介应运而生,引领人们进入一个全新时代——微媒体时代。作为微媒体时代的积极推动者和参与者,高职院校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在微媒体时代扮演着重要角色,要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必须充分发挥主流微媒体的积极作用。微媒体时代对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作为校园信息公开和交流的载体,校园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公众号可以通过发布和通知相关信息,提高学校管理和服务效率,实现与师生的互动交流。另一方面,很多自媒体也存在一些不良信息,信息传播的多样性也可能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增强微媒体运用能力,将其转化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大学生正确使用微媒体提供指导,将微媒体平台变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把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3]。

以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为代表的微媒体是开展大学生“微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高职院校应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契机,加大信息化平台建设投入,充分发挥微媒体平台在高职院校“微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微思政”教育手段的多元化。建设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媒体平台,除学习加大建设投入外,还需要师生共同努力,积极发挥广大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动师生积极参与“微思政”教育平台建设,提升广大高职院校师生新媒体素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微平台,发挥“微思政”教育平台快捷性、时效性的特点,及时与大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既要把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又要保证大学生在思政教育活动中的话语权,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

(三)汇集“微力量”,加强“微管理”

在微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其责任也越来越重大。构建与现代社会发展、现代教育理念、教育发展规律相适应的,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要求一致的思政教育体系,需要汇聚师生思政教育微力量,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微管理。

一是强化“微思政”教育科研队伍建设。微媒体时代对高职院校“微思政”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载体均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网络“微思政”教育在微媒体时代背景下变得便来越来越不可或缺,高职院校应根据网络教育发展的现状,整合当前网络“微思政”教育力量,优化和完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微团队”,加强“微思政”教育研究,建立完整的“微思政”教育体系,汇聚各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力量,形成高职院校“微思政”教育合力,提升教育实效。

二是创新网络“微思政”教育方式。微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可利用微课、微视频、微动画等网络微教育平台,开展“微思政”教育,拓宽“微思政”教育渠道,凝聚大学生微力量。

三是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微管理,完善立法保障体系。在微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质量泥沙俱下,为建设良好的网络环境,国家需要适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净化互联网和微媒体环境。

四是完善网络管理体系。高职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应当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的“微团队”,通过“微团队”的建设,实现学校、社会、教师、院系以及广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共享与互动。高职院校应在舆论宣传中占据主导地位,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营造健康、安全、进步、向上的“微思政”网络环境[4]。

(四)营造“微环境”,鼓励“微生活”

微媒体时代,网络环境复杂,高职院校要为思政教育微媒体平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保障微媒体的健康发展,发挥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微生活”方式。微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复杂,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越来越难以预测,要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微環境”,高职院校就必须自觉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进入“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开展精细化教育管理。激发高职院校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高职院校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从而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微环境”。

随着微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自媒体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学生的学习和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同时也满足了高职院校师生个性化发展要求,然而,网络自媒体平台虽便捷,但也是一把双刃剑,自媒体平台信息泥沙俱下,真假难辨,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利用自媒体平台时加强自律,谨言慎行,不泄露信息或散布谣言,营造健康的自媒体“微环境”。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顺应网络自媒体发展趋势,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微平台,与学生建立良性互动,让学生表达真实想法,及时展现大学生思想动向。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引导和推广便捷的“微生活”,制定指导“微生活”的规范。“微生活”指的是以微博、微信、抖音等微平台为主要信息获取和信息披露方式,以移动客户端为载体,加强人与人与生活方式的沟通、交流、互动的生活方式。在“微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微平台关注感兴趣的话题、人物或组织,从而建立自己的朋友圈。生活在微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通过制定“微生活”规范,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络秩序,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实效[5]。

四、结语

微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须牢牢把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人格形成特点,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汇集各方智慧和资源,建立和完善符合时代要求和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微思政”教育机制,才能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策.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原则及路径[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0(8):60-65.

[2] 杨曼萍.“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挑战与应对[J].邵阳学院学报,2020(6):108-112.

[3] 陈坤.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2):120-123.

[4] 王剑刚.“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7):164-166.

[5] 刘丽琴.“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微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40-42.

作者简介 范全越,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党建、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微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微媒体研究现状综述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微媒体在高校《大学传播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影响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