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2021-12-09杨冬根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1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产教融合

杨冬根

【摘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全面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研究如何才能有效协调行业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的机制和制度,有助于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方式和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和提升,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达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产教融合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形式,是职业教育与其它教育形式区别的重要特征。经过多年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已形成一些固定形式,并取得极大成功,但很多方面的问题也同样凸显。

一、产教融合建设存在的问题

1.政府的导向力度不足。

虽然政策阐明了产教融合对于高职院校以及企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没有针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出台明确的政策规定,导致高职院校和企业不能更好的实施产教融合。致使部分高职院校和企业只为了应付检查指标而进行表面合作,没能真正意义实施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

2.部分高职院校的认识度偏低。

部分高职院校在实施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期间对于产教融合没有一个完全的认识和了解,实行的产教融合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意义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除此之外,由于高校的认识程度偏低,会造成高校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单纯的提高社会就业率,而没能为人才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进行统筹考虑。

二、产教深度协同育人具体路径

1. 校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产教融合,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当考虑和吸收企业、行业意见,使企业、行业共同参与到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中去,共同分析专业人才培养中应突出的教育重点、方向和目标,明确人才需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努力实现培养方案,既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符合国家课程体系标准,又能够适应新时代社会和企业用人需求。

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应根据专业特点、企业实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此,可以实行如2+1的培养模式,即在校完成2年的专业理论与基础学习,最后一年进入企业单位进行毕业综合训练、顶岗实习。在此模式下,校企双方对学生进行沟通、协同管理,建立校企双方长效合作培养机制。学校在企业进行实践训练,在企业专门技术人才的指导下深入学习实践技能和技巧,企业对在企实习学生按照员工常规守则对其进行管理。

2. 对接需求,打造应用型专业集群

院校应当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形势、产业发展需求进行专业调整,即制定合理、科学的专业设置标准和专业规划,努力打造以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专业集群。院校应当根据专业建设发展目标,积极整合学科资源,进一步优化现行专业结构,以产教融合为方向快速推进和实现专业改造和调整,构建完善应用型专业培养体系。

3.设置模块,优化应用课程体系

基于院校实际、学生发展能力要求,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调整,构建科学、针对性的课程模块体系——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知识结构需求,对专业教学内容、大纲、教学模块等进行分级分类,为学生学习提供“套餐”选择,使教学更适应于学生需求与发展,体现院校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此外,在课程改革调整中应处理好专业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以及公共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其更利于学生知识学习与技能习得,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强化实践,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而学生创新能力培養关键在于实践教学环节能够科学且贯彻落实。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中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它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对此,应对实践教学环节予以高度关注,必须要对这一环节加强监管。企业要为在企实习、实践的学生提供技术人才指导,并按照企业员工管理常规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院校则应进一步构建完善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体系,设置准备—中期检查—实践成果认定的监控模式,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全面、立体、动态性的质量监控和管理,提高学生的实践学习水平,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真正实现实践教学的理想目标。

5.外引内培,加速师资队伍转型

产教融合是新时代适应新社会性发展、育人新要求的教学模式,其融合院校与企业两大主体力量,要求在院校教学中充分发挥院校与人力量,同时加入企业力量,以企业资源促进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在产教融合中,宏观上,院校和企业是关键、是主体、是指路人;微观上,教师力量不容小觑,是引路人、教学理想执行人和实践者,对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以师资强大院校办学力量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院校应当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熟悉行业、结构合理的“双师双能型”队伍,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素养,同时还十分了解行业规范,能够立足院校内部实现与企业、行业的友好对话。对此,院校应积极聘请企业专业、工程师来授课,或利用企业实际生产岗位为“双师双能型”教学队伍培养提供平台。此外,教师应与企业展现应用性课题研究,加强技术创新研究,合作進行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教师的科研、教学管理能力。

新时代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要全面深入产教融合,进一步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工作进展,有效联结院校与企业、社会力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中,校企双方应当积极探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应用型专业集群、优化应用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响应产教融合要求,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于世宏.论订单式旅游人才培养模式[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12-113.

[2]张荣香,张玉强.高职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继续教育研究.2019年05期

[3]李广琼,黄少年.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年29期.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物联网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