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的浅析

2021-12-09陈金林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1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陈金林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吸收历史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然而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迫于压力,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大量知识,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影响,无法提高学习效率。针对这个现象,教师应该将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在乎结果,不在乎过程,导致部分学生虽然能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却没有真正理解到知识的含义。而且受到高考制度的影响,很多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忆知识点应付考试,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这种教学方式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运用思想,培养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论,让生活走进历史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通过独立思考问题,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其历史素养。而陶行知先生也在其教育思想中提到,教育不能脱离实际,教育者的任务是要指导青年一代为理想生活而奋斗,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不断发展成长。

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要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生活化特性,使学生愿意主动投入课堂学习中。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因素。学生如果对历史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就会很快将好奇转化为兴趣,从而主动探索历史知识,这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教师要从生活中找到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者话题,引入课堂中,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然而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生认为历史格外枯燥无趣,只是为了成绩而学习。如何才能让学生将“强迫我学习”转化为“我愿意主动学”,是每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将生活实际与历史教学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将一些历史事件与现代化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历史学科的生活化特性,从而落实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了解,让学生可以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知行合一,传授技巧

“教学做合一”也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念之一,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与现代化素质教育观念结合到一起,强调历史教学的实践性,提升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性思维,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

“教学做合一”实际上就是强调通过实践的方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讲授历史课时,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复杂的知识理解历史的本质,注重实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带着主观色彩去分析历史,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客观学习和从多个方面分析历史事件,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教师想要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就需要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技巧和方法,使学生能够自行挖掘历史史实和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朝代、历史人物、历史背景都了如指掌。当学生回到教材学习知识时,就会事半功倍了。此外,历史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教师要将历史知识融会贯通,结合政治、语文等学科学习历史,使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更进一步。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应该带领学生一步一步了解历史事件,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对事件的过程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查询有关鸦片战争的史实,对此事件有一个大概了解。在课堂开展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及自己的理解分析导致鸦片战争发生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了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学生通过多个方面去分析鸦片战争,能更深刻地了解历史的本质,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以史为例,培养素养

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很多学生不敢直接提出质疑,导致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此外,由于历史具有不可逆的特点,学生认为历史非常神秘,距离生活很遥远,导致学生无法将历史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这些问题给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造成了困难。现在就以《甲午中日战争》为例,分析如何才能开展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这节课需要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原因及其背景,其中背景包括了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分析教材,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历史事件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中国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图片,让学生能够体会历史上的中国弱小无能,明白中国一步步崛起并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之情。此外,教师应该让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为什么失败,使学生能够感受当时社会的腐朽。在历史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日本统治者,你会发动战争吗?请说出原因。第二个问题:如果你是清政府,面对日本发动的战争,你持着什么样的态度?分角色去思考问题,就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以上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以现实意义为指导,强调学生的实践、思考,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定位,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学习。利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指导历史教学实践,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激发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将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明贵.概念教学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价值刍议[J]. 历史教学问题,2016(5).

[2]安思蒙.历史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學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7.

[3]张华中.基于实践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刍议——以普通高中为例[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5(9):33-38.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