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2021-12-09罗楠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1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

罗楠

【摘要】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希望将所有的写作形式和方法传授于学生,但高段习作难度较大,许多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缺少逻辑性,无法表达真情实感,从而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思维导图属于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将习作方法更为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减少学生习作压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习作。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成为每位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思维导图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与高段习作教学的融合方法,意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同时,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段习作;小学语文

习作能力能够充分展现学生知识的应用情况,考察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但通过对小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可知,在进入小学语文高年级阶段,学生普遍存在习作问题,缺少习作思路,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习作过程中,而这种问题直接影响学生发展。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且相对简单的教学工具,将其合理应用在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实现习作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师必须了解思维导图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握习作技巧,促进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

人类大脑具有无限可能,人类思维依托大脑作为载体也具有无限开发潜力。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中,许多创新想法大多来自思维演变,通过发散思维而创作出更多有效想法和新型事物。在新时期背景下,思维导图也借助信息技术展现在人们面前,并且朝向更多方位的发展趋势走进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现阶段,思维导图更是被应用在教育领域中,小学语文教育因思维导图的出现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展现更多的学习方法,在优化教学方法的同时,强化学生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提升。思维导图的出现带来的并不只是教学模式上的创新,更是思维方式的变革,也为拓展学生思维做出一定贡献。本身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是一种“双重转化”的过程,学生需要在脑海中转化所要描述的客观事物,而后通过思维的再次加工,将习作的具体脉络以文字的形式最终呈现在文章中。在“双重转化”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如何以文字的形式将头脑思维转化成习作文章,如若学生出现思想混乱甚至是思维模糊的情况都将直接影响最终的习作质量,因此,习作思维能力对于小学高段学生来说极为关键。思维导图是能够将抽象化思维可视化处理的一种工具,能够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将小学习作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脉络,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为此,将思维导图融入到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势在必行。

二、利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的策略

(一)运用思维导图,增加情感融入

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将习作方法和技巧传授于学生,虽然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习作,但许多学生最终呈现的文章缺少整体脉络,无法真正表达真实情感,所呈现的内容也过于枯燥乏味,并不能真正展现文章所创作的意义。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习作时常秉持应付了事的心理,认为只要写作内容达到教师要求字数既可,而这种思想不但影响文章情感表达,还降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影响学生发展。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习作能力,教师可应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为学生讲解高段习作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代入情感。例如:教师开展《我想对您说》习作课程教学时,可提问学生:“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是否将自己的想法和真情实感表达给家长?是否存在跟父母不同意见?是否与朋友诉说自己的苦闷?”此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回忆生活的点滴,在回忆过程中形成情感,而后教师可組织学生阅读一些范文,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文章中优美语句的应用手法,研究此手法如何才能更好的运用到自己习作过程。在学生已经进入到学习状态后,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将习作思维模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形成知识的串联,使学生能够真正懂得情感融入习作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完成文章创作,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二)应用思维导图,提高创作热情

学生处于成长阶段,往往存在注意力不易集中情况,而在习作时学生一旦走神,便会导致思路中断无法继续创作,此时教师便可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引导学生整理生活中和以往学习过程中总结的习作素材,从而更好的完成创作。例如:教师在《松鼠》一课教学过程中,可立足于学生角度分析文章,因本篇文章具有较强趣味性,教师在课上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并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整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后将自己整理的内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为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完成思维导图,教师可组织学生成立讨论小组,在小组讨论出现障碍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相应指导。此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文章创作过程中,学生在阅读课文后,也较容易被文章中的小松鼠所感染,也能感受到作者虽松鼠的喜爱,从而学习作者写作手法,整理学生自己文章的脉络,了解情感的真正表达方式,进而达到高段习作的教学目标。

(三)理清层次关系,整理习作脉络

虽然高段学生对习作已经具有一定认识,但依然有部分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缺少清晰脉络,导致最终的习作效果不佳。在思维导图和语文习作教学融合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明确一个中心点,遵循以点向外延伸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明确每一部分文章的写作方式,从而完成文章过渡,理清文章层次关系。例如:教师在开展《_____即景》习作课程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先制定创作顺序,如先行描写窗外即景,遵循空间的顺序从近到远的对窗外景物进行细致描写,此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写作结构,从而更好的展现习作主题。

结束语:在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更像是一种向导,能够帮助学生完成思维转化,通过习作脉络更好的完成文章创作。另外,思维导图也能够引导学生利用文字抒发自己内心情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为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发挥语文思维能力,教师需将思维导图切实贯彻于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成长特点,优化习作教学手法,调动学生内心情感,在提高教学趣味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到习作的魅力,从而全身心的参与到习作课堂中,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卫华.小学语文阅读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价值分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8):33-34.

[2]雍晓娟.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智力,2021(22):53-54.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小学语文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