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2021-12-09刘芳
刘芳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改变以往只注重分数的教育思想,选择情境教学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情境教学能够使学生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学习,解放学生的个性,实现语文教学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情景教学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以及现状,探讨情境教学在小学中段语文的应用,并给出相应的策略,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践行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很大的改变,只会学习而不会使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生会被时代淘汰。因此,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利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为其以后的发展做铺垫。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其对应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即使是小学中段的学生认知和理解水平也相对较弱,且学生之间有着很强的差异性,但是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很少考虑这一问题,仍然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重视对教材内容的讲解而非理解。另外,一部分语文教师在上课时甚至忽略对情感的教育,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来讲解重难点,颠倒了上课的顺序,学生不能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对文章的理解也不会深刻,语文教学的效果不会得到提高。
二、情境教学法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情感需要
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掌握生字生词以及写作技巧,而是对学生感情的教育,使学生通过课文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并与其产生共鸣,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情怀所在。情境化的教学的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课文的感知能力,还能调动学生上课时的情绪,提高认知水平。
(二)养成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指出"一切认识都是从感官开始"一句话道破了学生的认识特点,说明了感官感知得具体且直观的信息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学生感官的基础上设置情境,将形象以间接或者直接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提高语文课堂的效果
与高年级的学生相比,小学生的自律意识并不强,上课时很容易走神,而语文教師所选用的教学方式也直接影响着其学习的有效性。以往的教学方法比较单调乏味,会降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相比之下情境教学法具有更强的灵活性,课堂氛围也比较轻松,学生可以在教授创设的情境中去思考问题,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参与教学的热情也会得到提高,能够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三、在语文课堂中落实情景教学法的策略
(一)创建信息化教学情境
在语文教材中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是生动有趣的,对于那些无趣,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文章和知识点,教师应该选择情境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爱好倾向创设情境。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可以选择图片或者短视频的方式创设情境,使情境更加趣味化,使学生能够轻松地了解语文知识,增加自信心。在信息化的情境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不能过分依赖信息化,设计的情境要始终围绕着语文教材以及教学任务。另外,教师在利用信息化创设情境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最后,教师在利用信息化创设情境时,应该为学生留足思考空间。比如,在学习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海上日出》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方式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用提前做好的微课短视频为学生播放在不同天气不同季节海上的日出情况,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使学生更加明白作者笔下大自然的美好。此外,教师也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些纪录片,将其中有关海上日出的景象剪辑出来并通过多媒体呈现到学生眼前,使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海上日出的特点。
(二)营设生活情境
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水平有限,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首先,教师应该仔细研究教材,将教材中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整理出来,并创设情境。其次,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比如,在学习《在天晴了的时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情境问题"大家有没有观察雨后的小路、草地、花朵以及空气呢?假如现在刚下过雨,你背着书包走在回家的小路上,周围的小路会是怎样的呢?会不会是湿润的带着泥土的芳香,雨过天晴没有了雨点的打压花朵是不是都恢复了原状,慢慢抬起了头?"然后让学生结合教师设置的情境去阅读诗歌,并进行自主思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雨后天晴的画面会浮现在脑海中,对于作者所描写的"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凉爽又温柔""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抬起了它们的头"就更加能欣赏和理解。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更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有感情地去朗诵来创建情境
学生在朗读的时候使用了视觉和听觉,视听结合将枯燥的文字变成动态的可以想象的画面,在朗读的过程中加强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朗读的这一优势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增强情感体验。比如,在学习《七月的天山》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介绍作者背景,然后利用视频或者图片为学生介绍天山,在学生对作者以及天山有了初步的印象之后,组织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天山的美丽。在读到"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其语言的魅力,鼓励学生想象野花与绸缎、霞光以及彩虹之间的联系,体会绵延、耀眼以及绚烂这些词的含义。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脑海中就会构建一幅天山脚下满是野花的美丽画面,并进行角色代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语感,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与语文素养。
结语: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和生活性,涉及到情感、审美以及语言构建,所以以往只注重讲解表面意思而忽略情感培养的教学方法不符合新时代培养学生的要求。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以及兴趣的培养,选择情境教学的方法为学生构建合适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作者的思想,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王海艳.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30):113-114.
[2]李叶挺.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21(4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