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观塑造下语文教学如何做到“润物无声”

2021-12-09徐庭钧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哈姆莱特润物无声高中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见,帮助高中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被摆在语文教学的首要地位。然而,在高中生价值观塑造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在于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心理从未成年向成年的过渡期,他们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对于成人的指导常常产生抗拒和排斥反应,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叛逆少年”。可以说,叛逆少年在高中并非个例,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状,高中生的生理年龄和心理状态决定了这一现实不因人为因素而转移。这就给高中生价值观塑造提出了挑战。

所谓价值观,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对不同事物的价值评价。这种价值评价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价值观的塑造其实从小就有。到了高中时期,学生的基本价值观已经成形,此时再谈价值观塑造,实际上指的是对价值观进行微调——将错误的价值方向扭转过来,将偏歪的价值观念修正。可想而知,这种调整必然不是大刀阔斧的,而应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走向正确道路。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到底应该如何帮助高中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呢?

一、更新观念,削弱高中生叛逆情绪

新课改强调一切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叛逆心理的出现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此时,为了表现自己不再是小孩以及自身的独特个性,青少年对任何事物都本能地抱有批判态度。青春叛逆期通常初中就开始了,高中时发展到顶峰,直到成年后真正获得成年人的各项权利和义务,才能真正脱离这种叛逆心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尊重学生身心发育规律,在顺应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各项教学活动。

(一)客观对待学生的叛逆心理。

叛逆期是青少年成长必经的过程,是自我意识与外界期望之间矛盾的外化表现,只有经历这一过程,学生才能形成独立稳定的自我意识。在现实中,经常有教师和家长对青少年的叛逆行为大动肝火,亦或是束手无策,前者态度会激化与青少年的关系,后者属于消极的不作为。帮助叛逆少年塑造正确的价值观的首要前提,是教师和家长客观对待学生的叛逆心理,正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在这一关键时期因势利导地修正高中生的价值观问题。

(二)正确疏导学生的叛逆情绪。

青少年的叛逆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有时无需疏导也能自行排遣,但是少数学生容易因此钻进牛角尖,如果放任不管可能会酿成不良后果。对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摸清学生的心理动向,做好疏导,将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1]。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是语言文化,天然带有价值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中敏锐发现其心理动向,进而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困惑的误区。

(三)合理运用学生的叛逆冲动。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叛逆少年既可能引发师生教学矛盾,又可能统一为教学内在推动力。高中生的叛逆心理在合理运用下可以取得不俗的正面效果。比如,叛逆心理让学生渴望表现自己,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告诉学生我们大家都是普通人,只有对人类和社会做出贡献才能被历史铭记,学生的叛逆心就会被导入为人类而努力的大方向。即使这种叛逆心理只是一时冲动,但只要发生过就会留下痕迹,久而久之自然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二、立足教学,培养社会主义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形成社会主义价值观需要多途径的共同努力。

(一)以教材为载体。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了诸多人文精神内涵丰富的优秀作品,散文、小说、喜剧、古诗词、文言文等多种文学体裁[2],符合党和国家倡导的主旋律和正能量要求,全面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在教学中,以这些经典篇章为载体,宣扬作品中的价值观因子,熏陶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助于正面价值观的塑造。

如人教版语文教材高一上册中的《百合花》,以解放战争为背景,描写了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小故事。对和平年代的成长起来的学生来说,对战争背景也许难以理解,但是对于借被子这样的小事却很容易有代入感。尤其是小通讯员顶多才十八岁,跟高中生年龄相近,他面对女同志的羞涩,借被子时的慌张,提议还被子时洗干净,返回前给“我”留馒头等行为,与当今高中生面对女同学的羞涩,请求别人帮忙时的忐忑,关心别人时的傲娇表现等等,一一重叠起来。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会默默对比自己在类似场景中的表现,发现自己与小战士的差异,在对照中完成价值观对照与修正。

(二)以阅读为途径。

教育部和教育专家都对适合高中生阅读的经典图书做出了推荐,学校和教师也会专门开设阅读课为学生答疑解惑。进入教育推荐阅读书单的书籍明显符合主流价值观要求,毋庸置疑对于价值观有着极其正面的影响[3]。另一方面,除了这些语文教学相关的书籍,学生日常生活总能接触一些新闻报道,同样有利于价值观的培养。

如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册《哈姆莱特(节选)》中,哈姆莱特发出“生存还是毁灭”的内心独白,当个人理想和社会现实发生冲突,我们该何去何从?教材后的学习提示“有兴趣的同学可阅读《哈姆莱特》全剧,更完整、深入地理解哈姆莱特这个人物,进一步领略莎士比亚剧作的独特魅力”。当学生读完《哈姆莱特全剧》后不禁掩卷沉思:哈姆莱特的爱情悲剧根源在何处?哈姆莱特为爱赴死真的可取吗?这些疑问都直指个人价值观,当这些疑问得以解答時,就是价值观完善的过程。

(三)以写作为映射。

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审美价值等提出了较高的综合性要求。学生一方面容易对写作这一行为本身产生畏难、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写作实质上是一种价值观输出,当教师批阅作文时也就是一种价值观检验,叛逆心重的高中生对此易于抵触。因此,运用写作帮助高中生塑造价值观是把双刃剑,稍不留神可能会两败俱伤,操作时务必慎之又慎。

有学者认为:“高中生在写作中标新立异、追求与众不同归根结底是想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思想。[4]”笔者以为这正是叛逆少年的价值观表达,心理上的叛逆表现为写作上的标新立异,这种标新立异并非理性的创新,而是为了与众不同而故作不同。大多数学生选择按照教师的指导写出符合命题要求、价值观主流的作文,叛逆少年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或是不肯好好写作,或是写作出的作品不符合要求。无论何种叛逆行为,都映射出其叛逆的内心,教师需要及时关注并引导。首先,让学生写作表达内心,让学生内心的汹涌诉诸笔端;其次,从这些作品中寻找学生内心失衡的根源,追根溯源地解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的目光投向真善美,以正确价值观进行写作。

三、对接生活,价值与行为相辅相成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的土壤是培育德育的源泉[5],价值观塑造同样离不开生活。例如在学习《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时,可以引导学生同时关注抗击新冠病毒的新闻报道,将作者的科研探究精神与当前医护人员自愿奔赴抗疫最前线的壮举联系起来,感受他们为了国家和人们甘于奉献自身的崇高精神。在这一过程中,促使学生扪心自问:处在他们的位置,我会如何选择?明确了自己想要追求的目标,我现在可以做什么?在这些沉默的自问中,学生对于國家与个人的价值判断逐渐形成了。可见,价值观塑造并非什么高大上的新事物,而是根植于生活的一问一答,做好生活问答题就可以塑造好价值观。

追根到底,塑造价值观是为了以正确的价值观指引人生追求和日常行为,因此,在帮助高中生塑造价值观时不妨更多地引入生活素材,让榜样的价值选择和追求成为高中生的学习素材,指引学生的人生道路抉择,在语文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唯有帮助学生塑造好价值观,才能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未来人才。

参考文献:

[1]姜海燕.语文教学对学生叛逆心理的转化与疏导刍探[J].成才之路,2020(02):16-17.

[2]赵武寿.依托部编语文教材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探讨[J].成才之路,2021(24):30-31.

[3]何韫.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融入策略分析[J].学园,2014(32):107.

[4]王金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叛逆心理的应对探讨[J].教书育人,2020(07):32.

[5]刘菁.以生活之壤滋养德育之根——谈初中语文课堂“价值观塑造”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21(03):13+15.

徐庭钧,贵州省罗甸县边阳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哈姆莱特润物无声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哈姆莱特》探究阅读
润物无声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爱在心头 润物无声
润物无声
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从政体层面解析《哈姆莱特》主题思想
欲望还是母亲的欲望?——拉康再论《哈姆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