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核舟记》看中国“匠心”精神

2021-12-09李振成上官菲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核舟国货物件

李振成 上官菲

《核舟记》是魏学伊受王叔远核舟之赠而落笔的一篇文章,核舟可谓巧夺天工,非奇才所不能造之;而《核舟记》也是一篇值得反复推敲琢磨的文章,用笔之传神精妙是文学界历来所肯定称道的,经过对核舟的一番描述,不仅仅体现出了核舟的精妙,更给读者展现出了小小的核舟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蕴。

一、“匠心独运”的精湛技巧

近几年有这么一种精神被挖掘出来并且被冠以一个神圣的名字,这种精神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成为一个优秀的工匠所具有的必备品质,而优秀工匠拥有的精巧而独到的心思被我们称之为匠心,匠心可以孕育物件之奇,成他辈不能成之物件。

(一)匠心孕育物件之奇

王叔远可谓手工艺人界的鬼才,他所造的核舟不仅惊艳了魏学伊,还惊艳了看到《核舟记》的不同时代的读者们,所以如果要理解匠心所孕育出的物件的奇处,就要对这个拥有如此大影响的手工艺品从多角度多方面抽丝剥茧的分析。

首先是核舟的体积虽小,但是容纳的世界很大。“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这句话点明了核舟的材料之小巧,在如此小的物件上雕刻出了一个世界,此非技艺炉火纯青者所不能为之;上面不但雕刻出了一个世界,而且世界中的所有物象都栩栩如生,上面雕刻出的五个人,八扇窗,还有篷、炉、人物手中所拿的手卷,甚至手中的念珠都颗颗分明,这足以见得雕刻家之技艺精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核舟虽小,意蕴无穷。

其次就是直接从核舟之上所刻事物的精巧程度来体现这个物件之奇,无论是“小窗”还是“雕栏”,王叔远都将其雕刻的栩栩如生,最妙的是这舟还有工匠本人的奇思妙想糅合于其中,比如“箬篷”一物,用箬叶做成的篷,在刻画之余更增加了其艺术性。如果这仅仅是一件艺术品就罢了,但这舟奇就奇在,它还是工匠将自己高雅的文学情调加入其中创作而成的。这件作品历来为人所称道的莫过于“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两句诗在凭栏处的雕刻,不仅仅雕刻难度很高,最重要的是将核舟的整体已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所以匠心所孕育出的物件必然不同凡响,这其中无论是前期的构思,还是中期的着手于创作,还是最终意蕴境界的提升,都倾注着工匠毕生心血。

还有一个很新奇的点在于核舟中色彩的杂糅运用,“石青”用来为对联上色,而小舟的背面题名用的是墨色,篆章用的是丹色,王叔远对于色彩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将其表达的恰到好处,把核舟给人的整体上的视觉感受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以此看来,核舟之所以能够被友人主动地记录下来,最终成为世人所赞叹的奇物,匠心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

(二)匠心构造人物之灵

匠心不仅仅可以孕育物件之奇,也可以构造人物之灵。

王叔远所雕刻出来的核舟上所有的人物就像是对人物进行的3D立体打印,将人物活生生的展现在世人面前,人物所展示出来的举手投足间的灵气就是王叔远独具匠心的产物,这样的灵气不是仅仅雕刻出来人物就能够表现出来的,首先要求工匠对所雕刻人物有着自己独特的观察角度,并且选择出一个最能够展现出人物性格以及神采的动作,同时也要选取合适的雕刻位置,将人物和周围的景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最后就是最关键的一步,在所有的雕刻工序都完成之后还要求工匠对人物的细枝末节进行再次进行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刻品不惧千次雕,只有严格地进行每一步的操作,才有希望雕刻出一个神采飞扬的人物。

在《核舟记》中对核舟上人物的描寫有很多,其中最为世人所赞叹的就是“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这句话最为直接的写出了核舟上所雕刻苏轼挚友的佛印禅师这个人物所特有具有的独特道风,此时展现出来的已经不仅仅是这个人物本身的形象,更是能够将佛印禅师身上不可言说的灵气雕刻出来,至于人物的细节,甚至佛印禅师中的念珠都颗颗分明,拥有精湛的雕刻技巧,具有独到的匠心,雕刻出来的人物必将不同凡响。

所谓匠心构造人物之灵,对工匠的要求不再会停留于雕刻技巧这一次层面之上,更深层次的要求就是工匠精神上的一种高深境界,对这个人物的整体把握以及对应到雕刻工艺上所要设定的细节,这些都是塑造出一个具有灵气人物的前提所在。所以匠心难得,人物之灵亦难得。

二、以小见大:国潮国货的独具匠心和引领世界潮流的代表品牌

匠心不仅仅可以体现在手工艺人对作品的打造上,在其它领域也可以进行一个出人意料的跨界联动,其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联动对匠心是一个非常好的诠释。

(一)非遗匠心,跨界联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将其视为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这样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同时也是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它所界定的范围很广,所以其中蕴含的价值也会更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所体现出的大国工匠精神也和《核舟记》中的工匠精神不谋而合,这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一种责任意识,对事物讲究传承其本身最精髓的部分,流传下来的都是工匠的呕心沥血之作。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匠心的跨界联动中,涌现出了很多艺术界的璀璨明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很多优秀的手工艺品,这是对于工匠来说一段独一无二的独家记忆,是家族老一辈情感传承的纽带,是他们立于社会一方的拿手绝活,所以他们会对自己所创造出的每一个物件严苛,做到和《核舟记》中的核舟一样具有灵气,让每一个物件都具有了灵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所酿造而出的工匠精神和独特匠心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力。

中国的剪纸艺术就是一项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寿阳民间福寿剪纸就是起源于北魏时期,传承时间悠久,2009年正式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传名录中,它的特点就是故事性极强,一副剪纸下就是一个世界,一眼望不到头的感觉让人印象极深,与此同时,它的基调还是简洁明快的,不会有过多的纹路使剪纸看上去复杂,每一个设计都包含着创作者的深思熟虑。兼职过程可以堪比核舟的雕刻过程,每一步都是三思之后的决定,任何细小的一步都有可能成为关乎整个作品最终境界高低的关键步骤。多年来,在寿阳县众多的剪纸艺人都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米兰英老师,赵玉娥老师等都是多年来研究这项艺术的大家,他们将自己全部的心血灌注在剪纸艺术上,所以寿阳民间福寿剪纸才能够在文化界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拓碑技艺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石碑,它是从古时候就传承下来的经典。石碑是漂泊在海外不能归乡的游子表达乡愁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将所有留存在心中的故人妥善安置于这个世界的重要方式,更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重要体现形式。关于拓碑,对工匠的要求并不比其它领域的工匠要求低,要想做出一块好的石碑,首先笔锋上一定要刚健有力,创作出来的字体要具有和颜筋柳骨一样的风韵,一个好的拓碑艺人能够通过自己所刻字体去表达出一种藏于内心深处的感情,说到底还是需要有着独一无二的匠心才能够刻出情感,刻出灵魂。寿阳的拓碑技艺留存久远,它的创作过程也是和雕刻核舟一样步骤繁多,从第一开始的将纸覆在石碑之上到后期的刷墨掀下,要求工匠拥有着超乎常人的耐心以及灵动的思维,及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合理的调整,每一步都会是工匠思维的结晶。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匠心的跨界联动中,匠心为非遗的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匠心永在,非遗永传。

(二)国货代表:华为和中国李宁

匠心这样精益求精的精神在任何领域都适用,想要做成一件事就需要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而匠心精神就是秉承着对自己所创造的事物负责到底的初心而存在的思想意识。结合我国当前的大形势,国货中发展势如破竹的华为和中国李宁就是具有匠心精神的强有力的代表。

中国华为有限公司截止到目前已经取得了业界公认的四个全球第一:通讯设备全球第一,网络设备全球第一,核心路由器全球第一,5G专利数全球第一。一个伟大的时代即将来临,有人称这个时代是“5G时代”。在这个时代下,电子科技和数据芯片的路上有很多人,他们都在低头赶路,每一个小的突破都要夜以继日的不懈努力才有希望实现,在这里,努力只是实现目标的先决条件,最重要的就是在这其中要对自己所打造的事物进行精雕细琢。每一次数据的测定,每一次数据的汇总,都是考验创造者耐力的时刻,任何数据出现失误就可能导致这个研究项目就此止步,但是在这方面领域想要有所建树就一定要进行数据的处理,机器的调试,反复的实验操作,最终放入合适的环境进行重复的运行,后期对所产生的问题进行修复和处理,这样一套工序下来才有可能完成一个项目的雏形。如果将所创造的芯片等科技和核舟做一个类比,那这套工序也可以和雕刻核舟的过程做一个平等的比较,它们都需要一种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最终所缔造出来的成果都是心血的凝结。

提到“中国李宁”这一品牌,它是国民支持和信赖的国货之光。一个能够得到消费者信赖的品牌,在其品牌的品质打造上一定会倾注更多的心血,将匠心精神发挥到一个极致。一个品牌的受众越广,对品质的要求也会更严格,在这一方面,“中国李宁”给业界做出了一个优秀的榜样,他们在产品设计初期就会考虑到产品的受众,对他们的需求做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之后设计出最合适于他们的产品;在产品设计出来之后,还会对质量进行严格筛查,保证进入市场的就是自己创造出来成功的产品,最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显而易见的是,要打造这样的品牌品质,就一定要对产品从设计初期到生产再到最后上市前的最后筛查做一个严格的规范,这样对产品的精雕细琢也是我们大国工匠的匠心精神的一个优秀的应用。

匠心精神所应用的范围本不应该有局限,这是在任何领域都适用的精神法则,只有将匠心作为初心,创造的路才能走得更长更远,真正的创造出优秀的艺术品。

三、中国的“匠心”精神

中国匠心精神内涵丰富,在这里需要从多角度进行阐释。

首先,匠心精神代表着一种超乎于常人的耐力,忍常人所不能忍,成常人所不能成。对作品的精雕细琢是一场持久战,所谓“慢工出细活”也就是这个道理,时间跨度的拉长就要求工匠能够压下焦躁,在整个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保持头脑清醒,思路清晰,不能带有急切的情绪,因为每一步都很关键,步步都不能出错,坚持不懈的努力就是匠心精神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匠心精神是一种思维的奇妙跳跃,它要求工匠具有灵和巧的思维意识,因为一个作品所富含的灵气一定是创作者本身所拥有的,只有思维灵活,才能够完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工匠应该根据最初对作品的一个设想,结合现在作品的完成程度去及时调整下一步该落在哪里,这样就对思维的跳跃和灵敏度要求很高,所以匠心精神也代表着一种独一无二的慧心。

匠心精神最重要的核心在于精益求精。工匠會不断地对作品进行一个修改和调整,对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严谨认真,做到无纰漏,最完美,这样的严苛要求恰恰是工匠具有的匠心精神中最难能可贵的点。他们会将自己手中的作品修改千万次,精雕细琢的完成每一个细节,每一次修改都是将自己的旧思想推翻建立新思想,这对于工匠本身来说就是挑战,投注自己的全部心力将作品送上卓越的顶峰,这就是我们大国工匠所具有的匠心精神。虽精,但仍要求精。

对于我们中国而言,这样的匠心精神还代表着一种责任,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所具备的匠心精神,还是现在处于业界前沿的华为科技有限公司,或者是国货之光“中国李宁”,他们肩上都承担着属于自己的一份责任。手工艺人承担着家族中技艺传承的重任,也承担着将这门技艺在整个中华民族中发扬光大的重任,这样的责任推动着他们砥砺前行;在如今科技竞争的时代,华为公司承担着推动祖国科技发展的重任,一直在科技的道路上探索前行,即是道阻且跻,他们仍然会低头前行;作为国货之光的“中国李宁”,他们前进的每一步都会带动整个国货界前行,这样的责任也是匠心精神中的一种独特内涵。

《核舟记》中的匠心精神孕育出了为后世所称道的精妙核舟,而中国的匠心精神却从未止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界联动,国货界的蓬勃发展,这都是匠心精神在推动着整个民族在前进的见证。在中国,匠心精神永远不会设限,匠心精神也永远不会缺席。

参考文献:

[1]吕越,盛斌.探究“中国制造”的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之谜[J].清华金融评论,2018年10期.

[2]高东升,规划司: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 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8年03期.

李振成,上官菲,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九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核舟国货物件
打开话匣子的好物件
老物件
千年国货奶茶店
核舟究竟有多大
路上那些记忆中的国货老物件
旧元素,新物件
着力表现事物的特征
国货之光
心脏“核舟记”
从《核舟记》窥探核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