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音乐欣赏教学对高职院校美育教育的价值
2021-12-09许月
许月
摘要:教育体制改革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品质修养的培养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高职院校中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本文将围绕着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价值,探讨高校美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以此提出相关音乐鉴赏教育的策略,让学生可以从音乐中感受艺术之美,以此实现高职院校美育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 高职院校 美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1-0137-03
音乐鉴赏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辨别能力,还需要让学生从音乐作品中学会欣赏和感受音乐创作的意义,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高职院校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艺术审美能力,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文化,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思想情感,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感受音乐的多元文化内涵。
一、高职院校在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的现存问题
很多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更多地是围绕学生专业应用技能上的培养,缺少对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重视,对课程规划和教学资源都缺少一定的支持。从现阶段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现存问题具体来分析:第一,高职院校对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内容缺少科学规划,内容较为单一,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不足。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流行音乐,对于本民族经典乐曲缺少了解,究其根源在于很多教师在教学上主要围绕西方音乐作品教学,对我国音乐素材选择较少,教学方式也是直接借鉴的西方音乐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所了解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文化都来源于西方音乐内容,从而造成学生对音乐认识的偏差,偏爱西方音乐,忽视了本民族音乐的价值。第二,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偏重形式化,缺少实践活动,而且音乐欣赏课所设置的课时过少,学生不能系统地学习音乐方面知识,只能停留在传统音乐学习模式中,以理论教学为主,这样学生参与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会降低,学生也无法真正体会音乐欣赏教学的价值。第三,教师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加之部分高校教学资源和设施的不完善,教师仅仅根据个人音乐偏好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结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对音乐学习的内在需求等参考,所以,课程教学规划不合理,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这与新时代素质教育和因材施教观念相悖,难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
二、高职院校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对美育教育的价值意义
(一)音乐欣赏教学是启发学生思想素质的重要方式
音乐欣赏是高职院校提升学生思想品质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院校可以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教育,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发展的内在需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音乐作为表达或寄托人们感情的艺术语言,它比一般的语言更能直接地传达情感,并且,它始终与美感结合在一起。音乐以自身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渗透听者的内心世界,通过听者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对音乐作品内涵的体验,听者会从内而外产生强烈的情感积淀力量,对启迪人的智慧、激发人的艺术创作力都有着重要的功能意义。经过实践证明,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都对音乐有着很强的喜爱之情,比如爱因斯坦、卢梭、歌德等,音乐对于他们的成长和事业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可以促使人转变心态,使其超越语言表达和文学层次,从而获得理性的认识,可以激发人的逻辑思维,产生对生活、对理想、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强烈的热情,让人的思想更开阔,知识层面更加丰富多元,从这一点看,音乐具有很强的渗透作用。通过音乐欣赏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作曲家的生活背景、创作环境、艺术素养、音乐风格等,从音乐作品出发逐渐扩展知识的宽度,懂得政治、历史等多方面知识,以此丰富学生的知识文化视野。
(二)音乐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品位,提升艺术鉴赏力
從高职院校教育整体而言,不管是学生的教育背景、成长经历、知识基础等都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基础薄弱,自身的学习习惯和思想观念没有建立起来,加上受现代网络流行音乐的影响,对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品位略有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视角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理解程度,在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还有待提升的基础上,学生看待音乐作品必然只能达到浅层次的欣赏,无法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所以,高职院校对音乐欣赏教学目的就在于逐步改变学生审美品位不足的问题,通过美育教育,让音乐之美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思想观念和审美品位,使学生建立对学习的兴趣,逐步深入学生的思想、生活,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逻辑思维,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表现。音乐作品中旋律的音高、力度强弱变化、音色的转化所带来的内心感受,让学生体会音乐旋律美、节奏美、音色美、结构美的同时,提升对音乐内涵的敏锐感知能力和想象力,通过情感体验,使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作品中蕴含的情绪和意境产生联想和想象。爱因斯坦曾对音乐有这样一番解释:“音乐是推动直觉的力量,凭借这份力量,让我找到光学运动的原理。”由此可以看出,音乐对于人的感知力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能够带给人很多新奇的发现。
(三)音乐欣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心态
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感知力和鉴赏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很多学生会受艺术品质低下、内容粗制滥造、内涵庸俗的网络作品影响,对于价值观念、艺术鉴赏品位还没有十分成熟的学生来说,一时之间难以分辨音乐的好坏优劣,无法正确评判音乐作品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对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比较模糊。所以,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借助音乐的力量,让学生在聆听和感受音乐作品时,理解作品表达的内涵和思想。而且音乐也会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促使学生学会反思自我,思考人生状态。音乐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还能让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压力和生活矛盾中获得心灵慰藉,能够让内心沉淀下来,暂时放下生活和学业的种种烦恼,使身心舒展,获得音乐世界中的美好体验。随着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增强,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应用技能和专业素质对于未来就业十分关键,相比其他本科院校毕业生,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会更大。因此,高职院校学生不管是从心理层面上,还是精神层面上都需要调整好自身的心态,保持正确的三观。音乐欣赏课程虽然不能直接提供给学生应用技能,但是能带给学生坚定内心的力量,能够让学生从音乐作品欣赏中学到丰富的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增进身心健康,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面对精神的压力和人生的各种挫折与挑战,都能够以平常心对待。
三、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与美育教育综合发展的实施策略
(一)重视对音乐美的启蒙,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
随着课程体系改革和音乐课程教学标准的确立,对高校开展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乐理内容的教学,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审美能力。第一,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程学习的动力,围绕学生个性化需求,突出音乐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和创造音乐,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音乐鉴赏和创造活动中;第二,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完善丰富教学内容,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在知识的拓展方面结合当前流行音乐作品中品质较高的作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出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从作品欣赏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意境,以此加深对音乐内容的感受和领悟。例如:欣赏民族管弦乐作品《春江花月夜》,教师在导入课程时可从中国古典诗词入手,然后逐步延伸,与舞蹈联系到一起,通过多种欣赏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和不同的意境。《春江花月夜》前身是一首著名的琵琶曲《夕阳箫鼓》,1925年,乐曲被民间音乐家们改编为民族器乐合奏曲。从曲名上看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曲中很多情境可以让人有诗意的联想。同时,这首乐曲创作的风格内容也与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作《春江花月夜》同名,教师通过乐曲与诗词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感受我国民族音乐创作特点,体会古朴和谐、雍容典雅、节奏平稳的旋律,学习乐曲利用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深入感受深远恢弘的意境,以及强大的艺术与唯美的感染力。
(二)站在学生学习的视角,创新教学形式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每个学生都是有独立思维的个体,教师在教学中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视听结合,让学生能够从直观上感受音乐氛围,了解音乐作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欣赏教学体验活动,唤醒学生对艺术欣赏和感知的能力。教师要合理灵活选择教学内容,改变传统讲述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式、合作学习。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适合学生并且受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作品,采用分组比拼教学模式,让学生不仅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还能通过亲身实践和感受,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声势律动教学方式,将音乐与舞蹈融合起来,在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时,选取典型的、易学的舞蹈,将舞蹈动作进行分解,搭配适合的音乐背景,让学生在良好的音乐氛围下,体会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三)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拓宽学生音乐视野
教师想要强化美育教育作用,需要通过音乐欣赏课程合理选择音乐作品,通过引导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了解,并且在进行美育渗透过程中,可以结合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让音乐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也能加深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从作品中体会政治情怀,从思政理念中感知作品的内涵。比如:在学习《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首作品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创作的背景,这是由关鹤岩领头的创作小组在20世纪60—70年代创作的具有浓郁陕北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从辽阔悠扬到欢快热烈,描绘出人们对于高原风光和满山山丹丹花的赞美之情,从歌曲旋律上也表现出高昂与热切,象征着人们对于未来满怀希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待。所以,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民族乐曲时,要充分挖掘歌曲创作的背景以及歌曲内容表现的地域特点和风土人情,让学生不仅提升音乐审美素养,还能从中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且丰富的传统文化,以及创作者对未来生活的追求和民族情怀。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方式,通过中西方音乐作品的对比,选择共同的主题内容,体会不同国家对同一主题创作的特点。以肖邦音乐作品为例,作为19世纪波兰最伟大的民族作曲家、爱国主义音乐家,肖邦创作的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深刻反映出当时欧洲资产階级民族运动的时代背景,有很高的民族文化价值。像肖邦创作的《升F大调夜曲》《降E大调夜曲》等作品,融入了浓烈的波兰民族风格,作品内涵表现了中世纪欧洲受压迫的波兰民族的愤怒。教师可以从作品的旋律、风格、情感等方面切入,体会作曲家对于民族精神和英雄气概的具体表现。
四、结语
音乐欣赏课程是一种超越民族、文化、语言的综合性艺术,高职音乐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聆听作品,从音乐旋律、风格、创作背景等方面感受音乐内涵,理解作品创作意义。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和方式,渗透美育教育,根据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宋绮婷.浅谈高校美育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探索——以“古筝音乐欣赏”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03):73-74.
[2]欧阳琼.音乐欣赏教学对高职院校美育教育的价值[J].北方音乐,2020(15):145-146.
[3]洪红.在“活”的美育中提升学生音乐鉴赏力[J].百科知识,2020(03):61-62.
[4]林妮妮,刘彩琼.浅论音乐欣赏教学在高职院校美育教育中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9(2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