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图胜千言

2021-12-09代士莉

学周刊 2021年36期
关键词:图文并茂中学语文思维导图

代士莉

摘 要:新课改催生了很多新的教学手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是一种图文并茂的展现形式,将其运用于中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极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应更深刻地认识思维导图的概况,并了解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根据其在课前、课中、课后的使用情况积极思考策略,以促进思维导图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高效运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中学语文;图文并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6-012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6.064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中学语文教学不断进行改革,引入了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思维导图凭借其形象性和立体化特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

一、思维导图的概况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近年来我国教育教学中新兴的一种思维工具,其发明者是被誉为英国“记忆之父”的著名大脑潜能和学习方法研究专家、世界记忆锦标赛和世界快速阅读锦标赛创始人托尼·巴赞。思维导图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初期,但被传入我国并得到教师的认可和使用,却是近些年的事情。

以往我们的思维定式多是直线型的,而思维导图则借助于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等多种形式来展现信息内容,增强记忆效果,并激发人的兴趣和创造力。其实简单来说,思维导图这种形式就是把你的思维尽可能全面地画出来。思维导图图文并重,尤其善于将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其富有形象性和立体感,为人类提供了有效思维的图形工具,开启了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一般是树状结构。其有四个基本特征:其一,中央图形上集中了注意的焦点;其二,整个结构呈现从中央向四周放射的形式;其三,分支上设置一个个关键的图形或者一些关键词语;其四,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二、思维导图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现状

(一)思维导图知识普及率不高,教师使用率不高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兴的思维模式,其制作需要一些技巧,大多数教师都能通过自身的学习进行积极地运用,从而促进高效语文课堂的建立。但有的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和新思维,认为语文学习重在牢记知识点和加强练习力度,根本无须采用一些新颖的形式。也有一些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只是根据教学经验来授课,或是觉得自己学不会一些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因此产生畏惧心理,干脆就安于现状。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思维导图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二)思维导图华而不实,不能真正体现学生思维

为了促进教学中学生对文章知识的梳理和归纳,教师往往让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学习一篇课文的结构、一个单元的重点知识点,甚至一本书的阅读思路等,学生画得非常漂亮。可仔细阅读后教师发现,学生过于重视思维导图的形式美,而在内容方面,并未展现出这一知识的重点内容和主要特征,制作思维导图成了画画作业,不但体现不出语文知识的特点和语文思维的构成,反而舍本逐末,华而不实。可想而知,学习的实效性并不强。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一)思维导图在课前的使用

1.教师在授课前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教学设计的撰写。中学语文教学计划中包含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措施等,内容很多,教师如果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便于将教学计划中繁杂的内容变得一目了然,重点突出,也便于后续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也可以在集体备课时采用思维导图展现教学设计,方便教师讨论,形成一致意见。

2.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个性鲜明的思维导图,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和背景了解,并通过对思维导图的补充和修正,加深对新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文内容的总结,加深对文章结构的梳理和把握,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

(二)思维导图在课堂上的使用

在中学语文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课程知识,让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1.对于课文内容的教学。教学课文时,教师采用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展现文章的行文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内涵。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这篇课文时,教师便可以设計一个树形思维导图。首先,利用图片在中心位置再现背影的轮廓,并用大字号重笔展现“背影”两个字。然后,在树形图的几个主干上,分别设定再现背影、引出背影、刻画背影、再忆背影四个部分。接着,在每个小的枝干上,可以伸出一些小枝,如刻画背影部分,可以设定心理活动、肖像描写、反语使用等几个小的知识点。如此,整个树形思维导图便完成了。由此思维导图,学生便明白了《背影》这篇课文的四大部分内容,同时也理解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艰难,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父亲对“我”和“我”对父亲的情感。

2.对于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的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内容连接起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出题形式灵活,实用性强,对于中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展现综合性学习的步骤和口语交际的注意事项。如在开展七年级下册“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教学时,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展现活动的过程,“正眼看招牌”部分,可设定如下活动:调查访问,火眼金睛;整理交流,归纳问题;文明交流,礼貌真诚。“我来写广告词”部分,可设定收集广告、赏析广告、拟写广告几个步骤。这些活动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而且结构清晰,一目了然,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也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3.对于名著的学习。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梳理名著内容,突出知识重难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目的。如《西游记》的阅读,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后制作思维导图。《西游记》的知识点很多,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可以制作思维导图的角度也很多,如可以按照行程路线设定思维导图,可以按照人物来设定思维导图,还可以按照遭遇的八十一难设定思维导图。总之,只要是学生认真思考过的,基于学生的理解和思維激发出的思路都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精彩内容的展现。如此,学生便可以了解到《西游记》这部作品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写作特色等,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展示,了解到《西游记》阅读的多个角度,从而形成多元思维,为学生以后的名著阅读开启了更多的思路提示,促使学生更加高效、更加有的放矢地阅读与学习名著,从而实现“新课标”中“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名著阅读目标。

4.对于写作的教学。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最让教师和学生头疼的内容。学生往往背诵了很多的素材,可写出的作文要么干巴无骨,要么无话可说。究其原因是学生不会写作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绘制思维导图,构思写作主题、筛选写作内容、梳理写作思路、选择写作技法等,这样便于学生在写作中能始终保持思路清晰,紧紧围绕中心进行写作。如有学生在写作“我有一个想法”的命题作文时,便设定了如下的思维导图(见下图)。这一写作思路,不仅展现了整篇文章的结构,也表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话题的选择范围及示例。让人一看就明白这篇文章该如何下笔,从而做到心中有数,笔下有物,句中有情。

(三)思维导图在课后的使用

课后的巩固、反思环节是教师课程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画出思维导图,对本堂课中的课程目标、课程组织、学习活动等进行思考,及时肯定做得好的地方,对于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也要积极探索、思考改进策略,并在思维导图上进行重点标注,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是一种新颖而高效的思维工具,也是一种充满趣味、知识量丰富的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受一些因素的制约,师生在使用思维导图开展教与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经过教师的积极探索和课堂的不断实践,必能裨补阙漏,使思维导图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得到更加适当、高效的使用,从而为语文教学助力,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助力。

参考文献:

[1]刘文亚.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2).

[2]张中文,马德俊,谷素青.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6).

[3]侯诚.思维导图在初中阶段名著阅读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6(8).

[4]蔡晓琳.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以《西游记》的思维导图教学为例[J].课外语文,2019(3).

[责任编辑 李爱莉]

猜你喜欢

图文并茂中学语文思维导图
浅谈幼儿园美工区活动的有效开展
如何开展图文并茂的初中地理教学
论公共图书馆中的优秀儿童绘本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