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促进农村高中学生语文思维发展与提升为核心的阅读教学策略
2021-12-09陈述卿
陈述卿
摘 要: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模块,在針对农村高中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能够从语文思维的角度进行教学布局和设计,让学生通过阅读教学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促进语文思维发展,和其他语文学习模块形成联动,使学生得到综合素养的全面塑造。
关键词:农村高中;语文思维;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6-00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6.042
很多农村高中存在教学资源欠缺的问题,一些农村高中教师所秉持的教学理念也较为落后,表现在语文教育中教师只注重知识教育,忽略了能力培养,尤其是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塑造。为了有效提升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要从阅读教学模块入手,优化阅读教学的方法、途径及学习评价,让学生掌握阅读学习的方法,获得语文思维能力的构建。
一、当下农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阶段学习的主要目标在于升学,但从个体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仅仅聚焦于升学是不够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延伸阅读学习的深度,在掌握了学习方法,形成了语文学习思维之后,学习会事半功倍。当下农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具体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程式化的课堂讲授代替了学生的自主阅读
农村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为了完成当堂课的教学目标,不会为学生留足够的阅读学习时间,片面地认为让学生自主阅读会浪费时间,这种教学思想明显受到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很多教师都是程式化地开展阅读教学,让学生先阅读文本,然后提问、总结,这种刻板的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而是一种灌输性质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是完成了阅读,但并没有在阅读学习中发现快乐、掌握方法。还有一些语文教师将文本进行拆解,使原本整体的文章变成零散的知识点,让学生分段阅读,或者只读单句,这种阅读方式破坏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学生无法通过片段式的阅读掌握整体内容,看似是捷径,实际上只会让学生的后续学习更加困难[1]。高三阶段的教师为了抓紧时间,甚至直接让学生运用总结出来的阅读经验和技巧,按照这些技巧性的内容答题,学生不去理解和掌握文本内涵就去答题是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只顾完成考试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高中生语文思维习惯的养成。
(二)过度运用做题替代文本阅读
一些农村高中语文教师片面地认为做题训练能让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形成语文思维,便为学生布置大量的语文阅读练习题,试图用做题和反复的模拟训练代替阅读及阅读积累,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这种以做题替代阅读的方法只是题海训练,学生无法在这种“快餐式”学习的过程中吸取阅读的足够营养,阅读的学习能力始终上不去,只能粗浅地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学会的也只是答题的方法,而不是阅读的方法。实际上,阅读题目只是检查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手段,并不是阅读学习以及语文思维的学习方法,教师舍本逐末地采用此类替代式学习,只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能够获得的积累以及阅读感悟很少,原本个性化的阅读学习不再有趣味性,还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甚至会反感这一学科。
(三)只重视文本学习忽略对阅读思想内涵的挖掘
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只注重答题技巧的教学,没有让学生在学习时咀嚼和揣摩文本,对于阅读学习也多为默读,学生获得的阅读体验不足,没有朗读、吟诵的引领,学生也丧失了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机会,不利于语感的形成和促进。同时,教师仅仅从答题技巧上进行的教学也不利于让学生了解文本中的思想内涵,无法发挥语文学习对个体品性和行为的影响,忽略了个体的长远发展。
二、在农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养成的相关策略
(一)开展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形象思维中走向思维深刻
传统的农村高中阅读教学导致学生的阅读学习并不深刻,学生很难获得语文思维的塑造,对阅读的认识仍停留在表层,形象思维发展程度较慢。为了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教师要通过在阅读教学中构建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加强对本文的感受,从而在情境中完成思考。
情境教学带动形象思维能力提升时,需要教师根据文本的特征设置问题,让学生进入情境,并在问题的带动下得到想象力的激发,在联想和想象的过程中丰富自己对文学形象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在设定情境提问时,要紧紧围绕文本的重点,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设置,让学生围绕问题开始思考[2]。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能够得到语文思维的贯串式发展,教师也可以通过整合不同的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阅读的综合学习。在阅读同一题材下的不同课文时,教师要向学生提问文章的共同之处,结合文章的主题让学生的形象思维更加舒展,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的内容有更深刻的认知,而且随自身想象力和思考力的融入,也会让语文思维更易形成。教师在指导学生回答情境问题时,要提醒学生根据语境思考,不能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要在连动前后的过程中找到阅读学习的解题思路,并在揣摩语境的过程中深化思维,感受阅读文本中的前后语境、文化意境等,感受作者寄托于文本中的真实表达意图,避免思维只停留在表层,只通过语言现象探寻作者的表达意图。此类思考能够让学生的思维逐渐走向深化,掌握通过问题看本质的思维能力。
(二)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在辨析归纳中获得逻辑思维发展
语文思维培养过程中,比较阅读也是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形成的有效策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教学,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学习时间和空间,通过有步骤地引导,让学生理清文本之间的思路及叙事顺序。阅读的训练要基于学生对于文本的初步了解,教师要让学生先通过预习了解基本内容,然后在课上和教师共同讨论,这种先预习后讨论的方式更适合高中阶段学习较为紧张的情况[3]。在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联动多媒体设备,就不同文本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比较阅读中文章的不同需要从思想感情、语言风格、表达技巧以及语言意境四个方面切入,按照这种逻辑关系开展阅读学习时,学生更能掌握学习的方法,对于后续的阅读学习及应对考试也会更加有章可循,尤其利于学生在进行文本中心归纳时,思路更加清晰。
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时,也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分享,有条理地依据文本归纳、阐述观点和见解,通过这一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得到更全方位的语文思维训练。在课后阶段,教师也可以融入比较教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深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寻找相关文章开展对比阅读,进一步拓宽思维空间。
(三)对文本进行多维解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及创造性思维
开展阅读教学的核心在于让学生能够将对文本由表面性理解转变为深层理解,形成此类语文思维需要教师开阔学生眼界,用更多的文章帮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有创意地解读文本。语文教师要真正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学习打开思路,避免用所谓的标准答案约束学生的思维。从阅读的方法论角度看,多视角有创意的进行文本解读也是对文章的思考,多维度的解读需要教师为学生做出示范,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能够更加明确文本的叙事逻辑。教师要利用多维度的解读,让学生认识到文本的中心内涵实际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个体可以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行深度揣摩。
学会质疑文本的内容也是培养辩证思维的有效路径,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求同思维贯串始终,教师和学生都过于遵从课本中的权威,按照固有的程式化模式开展阅读教学,容易扼杀学生的思维发展,批判式的思维可以让学生在逆向思維以及换位思考的过程中,通过类比法、因果法等推断拓展思维能力,增强对知识的多元化认知[4]。
教师也要引导学生针对阅读内容进行合理解读和质疑的同时拿出证据,这才是批判性思维的实际价值所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意味着学生要能发现问题并进行自主求证,对于文本的求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信息收集以支持自己的论点,这项能力也是促进学生其他语文学习模块共同发展的重要杠杆,让学生带着思考开展学习,学会站在不同思考内容层次,这也是个体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素养之一。
三、结语
针对农村高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能够从语文思维培养的角度出发,加强对语文思维品质训练的重视度,鼓励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投入感情,进行合理想象和实效性思考,掌握思辨思维、逻辑思维等相关语文能力。教师也要打破传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境,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能仅仅使用应试教育的唯一标准为教学导向,教师需要关注能力培养这一层面,让学生在掌握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开展学习,不能用生硬的题海战术替代阅读学习。同时,教师也要尽量创建与学生之间沟通对话的平台,推动新型语文课堂的构建,扭转农村高中语文教学思路落后的问题,有意识地运用科学教学手段打开学生思维宽度,加强思文深度训练,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掌握阅读学习的方法,让阅读真正走入学生内心,不仅提高成绩,更能成为个体终身发展的重要认知基础。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才是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深耕探索,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表现调整教学策略,让语文思维教育真正落地,促进我国农村高中语文教学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周玉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提升的有效方法与策略[J].试题与研究,2018(19):55.
[2]张玉娟.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1):164.
[3]乔文燕.去粗取精简而有效——新课标下农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J].语文天地,2019(28):70.
[4]朱赟婷.新课标下农村高中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困境与思考[J].家长(上半月),2019(3):113.
[责任编辑 张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