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2021-12-09韩琳
韩琳
摘 要:识字是语文学习的根基,小学生识字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语文学习水平,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为此,语文教学必须要严抓识字教学。新课程改革以来,识字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效率。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且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识字量;识字法;高频字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6-006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6.031
农村小学生在入学之前,由于家长并不会关注其识字量,导致家长也不会去探寻如何教孩子识字,所以孩子普遍没有识字的经历,这就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有效开展识字教学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才能高质量地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成为摆在每一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面前最为棘手的问题。在这里,教学手段的应用至关重要,原因在于手段合理能够有效调节教学进度,确保学生更好地吸收教师所教的内容。反之则不然,必然会导致学生跟不上或听不懂的情况出现,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对此,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确保学生在识字教学中能够保持高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便成为关键中的关键。
一、农村小学识字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的识字目标中提出,整个小学阶段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发现主要存在着学生识字积极性不足、缺乏科学的识字方法、识字效率低且易混淆、学生识字量差距较大等问题。
(一)学生识字积极性不足
在农村小学,识字教学通常采用最常规的模式,即“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听写”三个环节。小学生个性活泼,喜欢新奇事物,这样陈旧的教学模式会使他们感觉识字是非常无聊的过程,进而缺乏识字的积极性。
(二)缺乏科学的识字方法
识字是有方法可循的,科学的识字方法能够使识字事半功倍。但是在农村小学,由于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学生们缺乏科学的识字方法,存在死记硬背的情况。尤其是一些教师,为了使学生提高识字量,常常会布置“××字写××行”或者“错误的字写××行”这类机械而又重复的方法,虽然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该字的印象,但是却使学生逐渐对识字失去了兴趣。
(三)识字效率低且易混淆
在个别农村小学,教师片面追求识字量,导致学生虽然识字较多,但是对于高频字把握不牢固,容易混淆,识字效率低下。比如,有的学生分不清“电”和“申”,有的学生分不清“体”和“休”,有的学生分不清“廷”和“延”,有的学生分不清“历”和“厉”……在平时作业和考试时,教师会发现被学生搞混的字有很多。
(四)学生识字量差距较大
在农村小学,学生的识字量差距非常大,有的学生有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识字量方面远远超出了其他学生,也有的学生课内的生字都掌握不牢固,这样一来,识字教学很难兼顾所有学生。统一的识字量要求会让学生只会做统一的事情,不利于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各年级学生间的识字量差异较大,识字量最低与最高之间的差异在800-1000字。如此巨大的差距,如果运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自然无法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发展,这为很多教师带来了困扰。
二、农村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实施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丰富识字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优化识字方法,加深学生印象;重点关注“高频字”,提高识字效率;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情提出差别性要求。
(一)丰富识字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识字积极性
前文中提到,在农村小学的识字过程中,很少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必然会导致学生感觉到识字的枯燥,识字氛围自然会在无形中变得非常压抑,学生的识字效果显然不会太理想。对此,在农村小学识字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识字教学固有的教学特点,及时了解学生在识字过程的实际需要,带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识字比赛。例如:学生普遍存在争强好胜的心理,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识字量的评选活动,调动学生识字的热情,以此促进识字教学能够做到高质量地开展。在这一过程里,教师要打破常规,可以根据学生识字情况向学生设置一些荣誉称号,比如“识字青铜”“识字王者”等,只要学生识字量上升到某一个高度就会获此殊荣,学生自然会为了赢得荣誉而努力奋斗,在无形中为其营造一个竞争的氛围。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识字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高阶段”的读物,通过认读和领读的形式,让学生认识更多较为复杂但又使用较为频繁的生字,确保学生识字的潜能不断得到激发,让学生始终能够获得成就感,这样识字教学的氛围会始终趋于理想化,“教”与“学”的效果自是不言而喻。
2.識字游戏。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通常都向往能将任何活动变为有意思的游戏,使自己沉迷其中。对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始终保持识字的热情,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能够深刻记忆所学的生字,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识字量。例如:在学生掌握一些较为简单的汉字基础上,教师可以制作一种可以将整个汉字以结构性来展示的道具,将汉字的某一个结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回忆之前学的汉字里有哪些具有该结构,随后再露出另一个结构,让学生去猜想、去抢答,最后再将整个汉字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掌握这个生字。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以饱满的状态夯实了基础,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生字的构成,从而将识字的难度大大降低,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这一过程显然也为学生打造出了一个极为理想的识字氛围,教师引导和学生学习的效果显然能够达到甚至远远超出预期目标。
(二)优化识字方法,加深学生印象
汉字的学习只要掌握了方法,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但是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不足,思维能力薄弱,所以对于识字方法的总结和应用还需要教师多加指导。具体来说,识字方法有偏旁识字法、联想识字法、象形识字法等,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加深印象。
1.偏旁识字法。虽然一年级开始学生便接触识字,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是偏低的,对于阅读来说还有很大的阻碍。为了扩大学生的识字量,教师可以采用偏旁识字法,使学生通过偏旁学习更多的汉字。比如,提手旁(扌)表示与手有关系的动作,如:打、拍、提、拉等;三点水(氵)表示与水有关的字,如:江、河、海、溪等;草头(艹)表示植物,如:花、草、菜、茶……教师可以在学习相关字词的时候进行拓展,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2.联想识字法。汉字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有的汉字是同音异形字,如青、蜻、清;有的汉字是反义字,如高和矮、胖和瘦、大和小等;有的汉字偏旁相同,如踢、踏、跳、跌等,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进行联想,使学生增加识字量。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为汉字组词,从而扩大学生的识字量。
3.象形识字法。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因此象形识字法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适合。课本中的“山、石、田、土、井”这一类字是由古代的象形字演变而成,这些字与实物都有许多相似处,所以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实物图片后再识记更为容易。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所以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相结合,利于学生识记。如用手遮目“看”,用竹毛制成“笔”。通过这样的描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直观印象,达到了既认形又明意的效果。
(三)重點关注“高频字”,提高识字效率
《通用规范汉字表》共收录汉字8105个,新课改之前,要求小学生识字量达到3000个;新课程改革之后,则要求小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识字量的要求降低了,但是对于常用汉字的要求依然不容小觑。很多学生在常用汉字,尤其是高频字的认知中存在问题——会读不会写、易混淆,等等。为此,教师应该在识字教学中,重点关注高频字,不断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深度辨析、学习、总结,使学生牢固掌握高频字。
(四)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情提出差别性要求
以上提到农村小学生的识字量有着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识字量要求。
1.对于识字量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应该找到其识字量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如,有的学生识字量低是因为对识字缺乏兴趣,教师就可以从激发兴趣入手,多为其布置一些有趣的识字任务,如——将今天所学的生字画出来,等等。也有的学生识字量低是因为课后不复习,课内的汉字掌握不牢固。教师就可以以听写等形式来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并且对此加以辅导。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该从最基础的要求做起,要求其掌握一类字。
2.对于识字量水平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提出一些要求,如:掌握一类字,会读二类字等,使学生达到要求。
3.对于识字量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在课后增加阅读量,因为识字水平高的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阻碍相对较少,并且可以通过阅读进一步加大识字量。
三、结语
认识文字是阅读能力产生和写作能力的基础所在,识字量越大越能确保阅读过程更加顺利,阅读量不断增大才能为更好地进行文字理解与表达提供极为理想的前提。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时代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动性都有了明显的增加,小学生自然也不例外,所以有效加强学生识字教学,对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孔令艳.利用情境化课堂教学提升小学生识字能力[N].科学导报,2021-06-22(B03).
[2]黄静娟.灵动多姿 玩转生字——小学语文课堂中识字教学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6).
[3]袁菲.小学语文低段多样化识字教学探究[J].山西教育(教学),2021(6).
[4]王君霞.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16).
[责任编辑 张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