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普通高中家校共育中 家长“参与感”的强化策略探究

2021-12-09邹小玲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参与感农村高中家校共育

邹小玲

【摘   要】  家校共育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重要话题。对于一个寄宿生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农村高中来说,家校共育受制于时间、空间等多方因素。因此,需要积极探索家校共育有效途径,打破束缚,调动家长在家校共育中的参与感,让他们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教育不缺位、爱不缺失。

【关键词】  家校共育;参与感;农村高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家校共育是教育现代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家长除了为子女的教育提供必要物质条件支持外,更主要的是能对子女思想、行为、心理等内在的成长提供积极引导和帮助。有研究表明,家长参与教育有助于帮助子女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利于孩子提升学习成绩,增强生活的幸福体验。对于一所以寄宿生为主的普通农村高中来说,大多数学生要么因父母外出务工而留守,要么因父母外来务工而被冷落,家庭教育成为他们成长中比较薄弱的一环。部分家长也没有认识到参与子女成长和学校教育是自己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导致家庭在教育中的责任缺失。

家校合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常态,但是许多家长习惯性地认为家校合作就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存在问题或有违纪行为时通知家长来校共同处理问题。这样的认知其实是将家校合作内容狭窄化,而且也体现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识还是很片面。在教育中,家长应成为学校可依靠的教育资源。因此,实现家校共育的前提之一就是要构建良好的家校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不仅让家长了解、理解学校的教育工作内容,而且能让他们真正参与其中,让家长关心教育,成为懂教育、会教育、乐教育的人,这样才能补齐教育短板,优化教育生态,凝聚家校合力,实现共同育人。

结合多年教育实践,笔者认为,农村普通高中家校共育中,要强化家长的“参与感”,探索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总结的话题。

一、邀请共同管理,让家长参与更有仪式感

1.主动与家长面对面

在信息化时代,常见的家校沟通是以电话、微信等形式,家长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学校“通知”的状态,所以用开放办学的姿态,让家长在参与教育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展现了学校的管理自信和底气。

大力开展“每天都是家长接待日”活动,就是为了方便家长、促进家长全面深入地了解学校管理文化,也能更好地倾听家长的意见与建议。每周周一到周五,由各个年级分别邀请数位家长代表,组织他们走进校园。家长佩戴家长代表证,走进课堂全程参与听课,走进操场观摩跑操,走进食堂与子女共进午餐,走进办公室与老师面对面交流,走进考场与老师一起参与监考,一起进行试卷面批等,各个环节均发放评价表格,由家长进行评价打分。家长在参与中,能够深度体验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氛围,感受老师备课、研讨时的敬业认真,了解学校管理的严谨细致。学校成立“家长接待日工作小组”,全程做好引导服务,同时组织家长建言献策,邀请家长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评价,广泛征集家长意见与建议,汇集家长智慧,努力改进学校工作。家长在耳闻目睹中也更能理解孩子、老师和学校,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育人工作中。

积极开展“万师访万家”活动,虽然利用微信、QQ等方式进行“电子家访”方便、快捷,但是登门家访能够让教师深入学生家庭,在面对面促膝谈心中,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家庭状况,促进彼此的情感交流,让教育更有温度、温情。此外,经过充分“备课”的登门家访,更能有效地促进家校共同管理。比如,在家访时,教师带上学生的成长档案手册、获奖证书,在与家长共同探讨交流中,能够对家长的教育困惑进行“一对一”的“会诊”,对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收集。同时,有利于帮助学校建立准确细致的学生基本情况档案,促进教师与家境贫寒、思想贫困、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精准结对帮扶,做到让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不因学困而厌学、不因心困而逃学。

2.建设“家长委员会”

要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的自主性,家长委员会就必须改变按照家长的工作情况、受教育程度等条件进行直接组织的方式,家长委员会代表应是由全体学生及其家长共同投票选出来的,这样才能让家长委员会更具影响力。实践证明,真正让学生和家长信服的家长委员会成员与职业、收入、学历等毫无关系。比如学校品学兼优却身患渐冻症的夏同学的妈妈就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她对儿子不离不弃,无微不至,对生活积极阳光、乐观通达,母子俩相互扶持、永不言弃的事迹感染了很多人,赢得了诸多家长的认可,大家一致推选她为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

家长委员会的职责是参与学校管理,对涉及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配合和支持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监督学校开展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校不断发展。因此,家校共育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保障他们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另一方面还要让家长委员会充分行使集体教育参与权,促进学校的民主管理。比如,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4次家长课堂活动,至少1次家长代表大会。通过听取学校工作报告、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论坛等方式,积极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协同机制,对于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凝聚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二、搭建活动载体,让家长参与更有获得感

1.走近父母,走进心灵

“父母的工作内容是什么”“父母的岗位角色如何”……以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指导学生利用节假日走进父母单位,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邀请不同职业的家长走上讲台分享人生阅历或专业知识等方式,一方面能够增加孩子课堂之外的知识,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孩子了解父母工作内容,体验父母岗位角色,增进亲子之间的理解沟通。

虽然是寄宿制为主的学校,但并不会阻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的传递”。学校借助母亲节等,积极开展以“臻心爱·表达爱·回应爱”為主题的特色活动。班主任利用晨会、班级微信群等方式提前安排,让学生和妈妈分别将自己关于爱的心里话写成“小纸条”。在母亲节这天,由班主任、科任老师牵线,将这些短小而动人的“小纸条”通过微信、QQ等方式替双方传递,并选择一部分在主题班会课上进行朗读。这神秘而又甜蜜的表达方式,让许多平时羞于表达情感的孩子和父母相处变得积极主动,虽未见面,但是能让父母与子女的心在表达爱、回应爱中靠得更近。

让孩子主动走近父母,让他们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体验父母的快乐和艰辛,收获感动和思考,了解社会,贴近社会,同时,也为父母参与子女成长提供机会,让他们与子女、学校和家庭之间在理解和尊重中双向靠近。

2.见证成长,感受荣光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父母来说,最大的欣慰莫过于亲自见证孩子的成长。为此,学校开展了“我的成长邀父母见证”的系列活动,比如在优秀学生表彰大会上邀请家长上台为孩子颁奖,在十八岁成人仪式上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走过成人门,在高三毕业典礼上邀请家长为孩子写成长寄语等,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仪式感中激发自信自豪精神,坚定自立自强信念,也让家长与子女一起感受荣光,在参与中见证孩子的成长,从而拥有满满的成就感。

三、整合多重资源,让家长参与更有幸福感

1.智慧校园让家校沟通更便捷

在信息化时代,智慧校园的建设能够有效打破时空阻隔,让家校沟通渠道更为畅通。比如,电子班牌是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内容之一。它可以进行丰富的信息展示,呈现精彩的教学生活;可以进行班级风采展示,如班级照片、班级口号、班级荣誉等;还可以查看学生成长的个性记录,如活动心得、学习体会、成长轨迹等。借助电子班牌,学生、家长、学校之间搭建了便捷的沟通交流的桥梁。

2.新媒体让家校沟通更温馨

因学校家长多为务工人员,因此在家校沟通上要与时俱进,教师在坚持传统登门家访的同时,利用微信、QQ等新媒体创新家访形式。比如坚持每月月底给家长发一封信,告知本月教育教学内容,以此让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在校的生活、学习情况。比如假期中定期利用微信群发送安全教育、学习检查督促、教育方法指导等多方面的短信,与学生及家长零距离沟通,让老师的关爱伴随学生度过充实的假期。比如班级QQ群等载体,让老师、学生、家长既可以进行集体交流、集思广益、互相探讨,又可以一对一地私聊,维护私人空间,轻松高效。

家校教育的良性互动,一方面拉近了家校、师生之间的距离,促使双方能主动沟通、双向交流,另一方面让众多农村留守孩子的父母能及时关注孩子成长,实时与子女互动,使他们在参与子女教育中收获幸福感。

四、教育理念引领,让家长参与更有方向感

1.专家讲座,保障专业指导

根据学校面向家长的问卷调查数据,我们发现大多数父母并非是不愿意参与孩子的成长,而是面对高中阶段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孩子,不知如何去交流沟通,如何在宽严相济、言传身教中影响孩子。因此,学校定期邀请优秀教育专家来校为学生和家长开设专题讲座,让家长学会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如何积极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与孩子一起规划未来等,为家长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供有力的专业保障。

2.家长学校,促进交流互助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兴趣爱好、能力差异等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也是不尽相同。每位家长在教育引導过程中的经验或困惑也是多样化的。因此开设“家长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沙龙,比如“家长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家长如何做到与孩子‘心心相印”等,可以让家长在沟通交流中相互取长补短,获得启发。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公众号每月向家长推送优秀家长的教育心得或家庭教育、家风家训等方面高质量的文章或视频,让家长能够随时随地获得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满足了家长的教育需求,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

打开校门办教育,着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格局,需要自信也需要勇气。强化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参与感”,拉近了学校与家庭的距离,加深了学校与家长的理解和互信,促进了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同心同向,合力合为,必能家校共赢。

【参考文献】

[1]陈琦.智慧校园下的“合伙人”式家校共育[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13):13-15.

猜你喜欢

参与感农村高中家校共育
浅析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升高中体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还需完善的农村高中语文教学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新闻报道中的“第一人称笔法”
浅谈农村高中班主任管理
如何打造农村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课堂
浅析信息图表设计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