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属性的初中田径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与实施要点

2021-12-09黄春秀张庆新李军

体育教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设计

黄春秀 张庆新 李军

摘  要:初中教育阶段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鉴于初中学生青春期身心发育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变化,立足不同运动项目的属性,制定有效的体育教学设计,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至关重要。田径是初中阶段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项目属性,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多学科教学的融通性,以三年为一个单元进行整体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新时代、新目标、新教学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大单元;初中田径;教学设计;项目属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11-0028-03

一、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依据

早在1994年,毛振明教授就提出了大单元教学是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并撰文指出我国体育教学中普遍实施的小单元教学的弊病,对实施大单元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初步的设想[1]。潘建芬教授进一步以体育课程为例,进行了大单元教学设计初探,阐明大单元教学设计是贯穿学期、年级、水平或学段的大单元“线”的设计[2]。在体育教学中,在各类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体现。大单元教学将素质提升与兴趣培养相结合,将教学的诸要素融会贯通,整体联动。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提出要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拓展了学生学习目标的内涵,新目标呼唤着新理念、大观念、大视野,而大单元教学设计正是大观念之下体育教学改革求真、求实、求创的具体落实。

二、田径项目的属性

(一)田径是体能主导类的运动项目

根据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运动项目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两大类,田径是体能主导类的运动项目,通过跑、跳、投三大类项目的学练赛,发展学生力量、速度和耐力等身体素质。因此,在初中田径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既要关注初中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又要关注每个学期田径教学内容的结构性和进阶性。

(二)田径项目是封闭式运动技能

根据在执行动作技能过程中环境变化的可预见性对运动项目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封闭式运动技能和开放式运动技能两大类,而田径项目属于封闭式运动技能,具有单一性、重复性、周期性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对这一特性的项目学习和练习的兴趣不高,尤其是中长跑项目,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设置有引领性的学习主题并创设真实的情境也需要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呈现出来。

(三)田径项目具有成绩测量的客观性

成绩测量的客观性是指田径运动在比赛时是通过测量时间、高度和远度决定胜负与名次的[3]。田径包含走、跑、跳、投等运动项目,其运动结果都是可测的、可量化的,具有客观性。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在学习目标的制定上可采用可量化、具有挑战性的进阶性指标予以呈现。在学習评价的制定上以具体的学习目标为评价要点,结合过程性评价进行进阶式的多向性评价。

三、初中田径大单元教学设计实施要点

(一)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具有进阶性

在制定三年的初中田径大单元教学内容时,要有一个整体的布局。在小学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跑、跳、投运动技能,在其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具有进阶性,呈现层次递进,逐步提高与进阶的过程(表1)。

初中田径教学内容涉及跑、跳、投三个项目,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每个学年每个项目教学内容以进阶的方式呈现。如短跑项目,从发展学生快速跑的能力开始,逐渐过渡到100米的专项技术练习,并根据学年和学生不同,制定不同的目标,如目标1、目标2等。在中长跑教学中,采用累跑马拉松的方式,从10公里的小马拉松到半程马拉松、全程马拉松,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和主动性,并激发学生为自己设定适切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二)在学习目标的设置上,要具有可量化性

在教学中不少教师习惯于把学习目标制定得大而全,用词模糊、宽泛、笼统,缺少可操作性和实现的可能性。例如在短跑课上,一些教师把学习目标确定为“改进提高途中跑技术”。这样的目标模糊、无法检测,导致学习目标被虚置,使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缺乏针对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虚无不定,缺少努力方向,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落实。

学习目标的设置,可运用“SMART”原则,即目标是明确的、可测量、可实现的、具有相关性和有明确时间期限这五个维度[4]。在初中田径大单元设计中,对学生学习目标进行量化,用准确、具体的、在一个学年结束后可以实现的目标来制定学生要达成的学习目标。田径项目是通过时间、远度或高度来测量成绩,具有成绩测量客观性的特点。通过制定合理的、具体的、量化的、可实现的学习目标,控制运动负荷,以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目标量化包括自定量化目标和指定量化目标。所确定的指定量化目标是针对大部分学生的(中等生)。但由于学生原有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等不同,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对优秀生及体弱生,可以采用自定量化目标或和同质的同伴一块自定量化学习目标的方式。例如,同样是短跑课,如确定的学习目标是“较好地掌握短跑的全程跑技术,并能够在15秒6以内跑完100米全程”,而优秀生及体弱生根据自身能力自定跑完100米全程的学习目标(如优秀生可确定为14秒、体弱生为17秒跑完100米全程)。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具有个性化的、可量化的学习目标。教有所依,学有方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促进学生素质的个性化发展。

(三)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具有多样性

田径运动属于体能主导类的封闭式运动技能。对这种单一、重复、周期性为主的运动项目,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参与度不够。如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在学习方法的运用上具有多样性。

在体育教学中,根据体育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和这种活动下学生的认识活动对教学方法分类,可以分为以下五种: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示范法、错误动作纠正与帮助法;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以比赛活动为主的游戏法、比赛法等;以探究性活动为主的自主学练法、问题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初中田径大单元教学设计中,要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如何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练习与比赛为载体,来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图1)。

因此,在初中田径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学练、探究与合作、挑战性的学习方法,创设真实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练习的内在动机和能动学习,通过系列的学习,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的完全迁移,实现从“知道”到“做到”,从“做到”到“做好”。例如,在接力跑的教学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比赛时真实的情景进行接力棒交接技术的练习。在中长跑的教学中,采用三年的累跑马拉松,强化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小组累跑、班级累跑、定向越野累跑、目标引领等方式进行。

(四)在教学组织的形式上,要具有多变性

针对在田径项目学习中存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不足、参与度不高的情况,采用多变的教学组织,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设置不同的目标,以目标引领的方式,层层递进、循序提高、阶梯成长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如在实心球教学中,以北京市2021年初中毕业生体育现场考试成绩标准(女)为例,按5.6米6分,6.4米7分、6.8米8分、7.2米9分、7.6米10分的标准,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在练习场地设置不同的目标线,要求学生达到自己的目标,并向更高的目标努力。采用两种方式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种方式:学生站在同一个方向进行练习(第一阶段)(图2)。

第二种方式:两人面对面练习,但有不同的目标线(第二阶段)(图3、4)。

两人面对面练习,但有不同的目标线(第三阶段) (图4)。

在教学组织的多变上,还可以采用学练赛一体化的小赛季比赛模式进行,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以本学年的18课时为例,其最后3课时结合本学年的教学内容安排一个比赛季,以推动和促进学生练习的主动性,也为学生的学习成果搭建了展示平台。如在初中八年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中,呈现小赛季形式。在比赛季设计了多种有针对性的比赛项目。跑类:(1)个人项目有100米、200米、400米、800米(女)、1000米(男)。(2)集体项目有男、女400米接力赛、校内定向越野。跳类:立定跳远、跳远。营造全员参与比赛、全员参与裁判工作的比赛氛围,检验教学成果的同时,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参与比赛的乐趣、团队的力量,培养体育核心素养。

(五)在教学评价的方式上,要具有多向性

田径项目都是可测、可量化的,具有客观性的特点。因此,在制定大单元教学设计时对学生的教学评价要具有多向性。在教学评价中,不只关注于教师对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而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自定量化的学习目标(学生进行自我诊断)运用过程性评价,在评价中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努力度和提高度。例如,在中长跑教学时,教师确定的单元学习目标是“较好地掌握途中跑技术,并在4分18秒内跑完1000米全程(男生)”,然后让每个学生自定一个学习目标,并要求一一说出来。单元结束以后,检测学生是否能正确地评价自我,是否发挥出最佳水平,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在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向性中,还应关注学生间的自评和互评。从学生的视角去評价、去设计。如在八年级大单元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在学练赛整个过程的表现,从学生的角度设计评价的内容、方法,使评价内容简单、明了,便于学生自评和互评。

四、结语

初中田径大单元教学设计是在基于田径项目属性上进行的教学设计,是对初中三年田径教学的顶层设计,是对教材的整体规划,贯穿于不同水平的教学内容、不同年级的目标定位、教学方法的层级进阶、区别对待的教学组织以及诊断性的教学评价。需要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具有进阶性;在学习目标的设置上,具有可量化性;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具有多样性;在教学组织的形式上,具有多变性;在教学评价的方式上,具有多向性。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大单元教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J].浙江体育科学,1994,16(10).

[2]潘建芬.大单元教学设计初探——以体育课程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18,26(10).

[3]赵超君,陈世雄,胡滨,高琬鑫.把握田径运动特征 提升综合育人价值——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体育与健康必修全一册》田径教材介绍与教学实施建议[J].中国学校体育,2020.

[4]李字庆.SMART原则及其与绩效管理关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36(7).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专项课题“‘学练赛一体化视角下中小学体育结构化教学的实证研究”(2020TY013112ZB)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设计
多元“对话”促结构融通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特征及课堂类型
高中生物大单元整体学习的实践研究
道德与法治“大单元”主题教学视角下的建构实践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项目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研究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浅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