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训练点,落实小练笔

2021-12-09渠美荣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小练笔策略探究小学语文

渠美荣

摘要:日常的小练笔要找准突破口,放低梯度,撬动学生的神经敏感处,让兴趣先行,培养学生自信心。让学生有梯子可扶,不害怕、不畏惧动笔,这样学生才能抬起头来看风景。教师练笔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一个个恰好的梯度,帮助学生走出动笔困境。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练笔;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心理规律,教师的练笔首先得让学生产生兴趣,让学生敢去写、乐于去写。教师要善于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真正找准教学的突破口,放低梯度,撬动学生的神经敏感处,让兴趣先行,培养学生动笔的信心。

一、小练笔不必过于拘泥于形式

在统编教材中,无论是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或是课后的习题,都可以作为练笔内容的依据。教师要根据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来确定练什么,怎么练。小练笔不同于习作课,非习作单元的练笔环节在课中所占的时间不宜过长。这就需要教师能认真地去了解教材,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具体学情,根据学生不同的学段明确习作要求,并提出适合本学段学生学习特点的练笔要求。教师不需要强制性地对小练笔的篇幅提什么要求,只要三言两语间有思考的影子就是成功的练笔。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时,正好学了几篇短小的诗歌,而笔者此前又看了一些关于写现代诗的纪录片,于是便鼓励学生尝试进行撰写。学生刚开始还担心自己写得不够好,在笔者一次次的鼓励下,写出来的内容相当精彩,可谓是直击灵魂。因此,教师要能意识到小练笔是不可拘泥于形式的,而是可随时操练的。教师不必太纠结于文本的解读,或者为某一种类型的文章服务,也许自己在课上设置的一个开放式提问都可以成为一则小练笔。

同时,教师要意识到小练笔在课堂的生成不要在意形式,一段话可以叫作小练笔,一句话未尝不可呢?一篇优秀的作文应该落实到学生每一句话的表达上去,每一句句子都是精华,也许拼凑起来也较为优秀了。在平时教学小练笔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有时学生并不能完成练笔要求,甚至有些偏离目标。当学生练笔的过程中,可以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先思考再动笔。帮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抓住核心训练点进行指导。

二、引导学生善于用眼睛看世界

设置小练笔的角度应多种多样,教师要能引导学生不要像作文一样局限在单纯人、物、事的描述中,最好能真正落实在生活的观察中。其实,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也是如此,能引导学生将生活之中的细枝末节成为练笔内容。

生活是写作的活水源头,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和创造。因此,教师要能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用眼睛看世界,是尤为重要的。学生怎么观察,重在留心。地处农村,春去秋来,田野,路旁,校园的变化,都是鲜活的画面;生活里,人事复杂多变,风俗人情,婚丧嫁娶,邻里趣事等;生物世界,五彩缤纷,观察它们的外形,生活习性等。这样明确了方向,教师不去有步骤有计划地采取一定的督促措施是不行的,要能结合各方面情况,灵活地做着安排与调整。

比如,教师可以以周为时间段,每周设置一个主题,这一周就围绕这一个方面来写,或者说,既可以是“小动物”周、“趣事”周、“庄稼”周、“春天”周……春天来了,就以春天的发现为主题,每天写话,一句两句,多少都行,或者在课前3分钟说说这个话题。也可以前三天写,后两天说,不拘于形式,贵在坚持。有了这样的跟踪措施,学生想不留心都难,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的好习惯,还能训练了学生写作能力与言语表达。

同时,小练笔教学不是与阅读教学割裂开的,而是要紧密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要指向“语用”,无论是行文线索的训练,遣词造句的方法,还是学生对言语内容的把握,言语形式的学习、表达,都应该在恰当的时机,结合课文因势利导训练。因为课文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学习课文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学习能力。教师不能让学生只是为了学课文而学课文,而是要能将小练笔作为成长的梯子,集腋成裘,慢慢坚持下来,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给予学生适当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中的小练笔是学生感悟文本后自然地模仿和真情的流露,很多妙句往往随文产生,妙趣横生,富有意趣。教材中选编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教师要能在课堂上好好利用小练笔的时间,鼓励学生们个性化的表达。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一)想象说写的训练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设置情境、话题,利用文中的留白等,因势利导,抓住语言训练的契机,对学生进行想象说写训练。不仅能丰富对课文的理解,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现象的认识。

比如,在教学《女娲补天》时,教师要能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女娲是怎样杀死黑龙的?是经历了怎样的波折与艰难情景?”等等,能提升学生的表达意识,还能让学生对于女娲的智慧勇敢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学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等一些有利于续写的文章时,教师要能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续写,往往会有很精彩的文章出现。这也说明学生并不是写不好作文,而是需要一个好的切入点。每一个学生都自然生长着一对想象的翅膀,教师需要做的是帮学生找到起飞的点。

(二)结构模仿的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章结构的形式相对较为固定,大体是总分、总分总、并列式等。教师要能引导学生通过先练段,再练篇的形式,掌握构段的技巧。比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明白课文是按照春夏秋冬,描写了不同时间小兴安岭的美丽;在学习《我们奇妙的世界》时,知晓“奇妙”总领全文,天空与大地的珍藏,体现了世界奇妙,最后以“奇妙”做总结,结构层次一目了然。这些学生熟悉的文章都是仿写的好材料,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能有意识地进行引导。

(三)有关分段的训练

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这也是教学的一种智慧。关于分段训练,在教学写景文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同学们,这像不像你拿着手机拍照?‘啪‘啪‘啪三张美丽的照片拍下来了。”学生听了之后,情不自禁地笑了。“你看!写作不就这么简单吗?你一自然段就写一处地方的景色,这不就会分段了吗?你把你看到事物的颜色、形状等,再加上适当的想象,你的文章内容不也就丰富生动了吗?最后,该抒情抒情,该表达看法表达看法。你的文章不就完整了吗?”这样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分段的技巧与方法,并懂得活学活用。

(四)标点的模仿训练

双引号的运用,学生刚开始加的时候可能不尽如人意,教师要能依托文本,引导学生多练习对话,“提示語在前、在后、在中间,怎么占格子?”等等,一定要练到位。在阅读教学中,遇到适当的课文,都要用一个时间段,不失时机地引导。比如,典型的利用对话形式来写的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等等。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能做个有心人,自然就会教得轻松,而学生自然就能学得轻松。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小练笔时,一定要能把握好一个尺度、一个角度、一种梯度,让学生爬得踏实、乐爬、愿爬,这也是需要教师能开启智慧的大门,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峰,走向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爱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练笔的有效性[J].当代教研论丛,2019年03期.

[2]陈苗姝.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指导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8年12期.

[3]苏玉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年12期.

[4]王春霞.谈“文”说“练”——小学语文随堂小练笔的探究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18期.

[5]张耿斌.让“小练笔”释放出“大能量”——浅谈如何优化课堂练笔[J].课外语文,2017年18期.

猜你喜欢

小练笔策略探究小学语文
浅谈小练笔在教学中的作用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课堂小练笔有效指导的尝试与探索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打开学生作文思路的探索
巧借导图之力,有效指导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