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策略

2021-12-09张红永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学习兴趣

张红永

摘  要: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只有学生对学科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他才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心理上接受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1]。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究知识学习效果有着天壤之别。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环节精心设计,刺激学生的兴奋点,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丢掉思想包袱全身心融入课堂。同时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双主体交流,融入学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喜爱,从而激发学生爱屋及乌的情感共鸣。

关键词: 教学活动;学习兴趣;双主体交流

在广大农村地区,“三留人员”即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留守儿童问题尤为严重,严重制约着乡村教育的发展和振兴。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家校沟通的渠道阻塞,加之学生底子薄,知识面窄,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学困生很难转化。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方法就是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保持足够的兴趣,也只有这样学习效率才能有保障。只要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全神贯注于整个教学活动,带着兴趣去学习。其内心才会是愉快的,行动才会是积极的,观察、思维、记忆等多种智力活动才会是最主动、最有效的。但农村学生恰恰缺失的就是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如何能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每一个乡村教师应思考的问题。基于这种认识,作为乡村教师,我们备课时,在设计教案、选择教法和教学手段、安排教学环节等方面必须要整合教材,认认真真考虑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让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地贯穿于教学活动始末,和谐发展,相得益彰。同时教学不应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而是要深入挖掘其内涵;不应是僵死的知识灌输,而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2]。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做到:避免晦涩难懂的语言,消除紧张尴尬的气氛,创造兴趣盎然、积极主动的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到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压迫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丢失,从而开始厌学,最后导致辍学,进入恶性循环。下面笔者就以十多年的农村数学教育教学经历,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设置悬念,刺激学生兴奋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惊讶感情——是寻找知识的强大源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在学生面前故弄玄虚,抛出一些学生似懂非懂、不可思议的新事物、新观点。展现得越多,学生的惊讶程度就越鲜明,求知欲望就会越浓厚[3]。同时“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环节中的导入尤为重要,比如在“视图与投影”教学中用“皮影戏”进行导入,播放舞蹈“俏夕阳”片段,在欢快的音乐节奏中, 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在“几何初步”教学中先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的建筑、著名景点、生活中的点线面体等生活原图,让学生感知到几何图形就在我们身边,撕下“数学”学科的神秘面纱。在“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中,播放《战狼》片段,让学生感受利用坐标导弹可以实现精准打击,同时进行爱国教育;让学生扮演角色,将每一个学生看成一个点,将教室看成一个平面,以游戏展开教学,让学生将自己的位置用有序数对准确地表示出来,使得有序数对和平面上的点以“一对一对应”关系具体化,变抽象为具体,学生更易理解。教师要把这些表面上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放置在富有趣味的具体情境中,让它有血有肉。同时牢牢把握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以愉悦的情绪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第一时间凝聚到课堂中来。所以教学导入非常关键,上课前哪怕是让学生唱一首歌,或做一个小游戏,或拍一段抖音小视频,这些活动本身与本节课的内容无关,但这个环节的存在却让学生浮躁的心立刻收拢于课堂之中。

二、挖掘课程资源,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是包罗万象的,既有课外的也有课堂内的。如:教材、幾何模型、教学挂图、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媒体、广告招牌等,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资源。可以说生活有多大,教学资源就有多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教学资源。如:利用多媒体制作短小精悍的课件,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几何”部分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视听功能,让抽象、晦涩的几何概念、性质、定理变得生动直观,学生不但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且巧用具体可观的素材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具体、更生动、更直接。大而言之它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教学的空间,提高教学效率;小而言之它能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心思,消除师生心灵上的隔阂,从而实现师生之间“双主体”平等交流,教学相长。如在“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课件将常见的几何体平面展开图进行动态模拟,加深理解和记忆。尤其是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有11种之多,学生不能全部记住,这时除了让学生动手亲自感知外,在记忆方法上,教师可要求对其进行分类记忆,将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归纳为:一四一型、二三一型、二二二型、三三型,便于学生识记。同时,一名出色的乡村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他始终要不断更新,不断变化。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定教学方法,要结合教学实际临时更改教学设计,准确处理教与学的矛盾,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尤其在“双减”落地后,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能让学习成为学生的心理负担。由于数学学科特点本身就缺乏趣味,故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就要多花心思,调动一切教学资源,刺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奋点。

三、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是一个“双主体”交流过程,教师和学生作为两个独立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相得益彰,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教凌驾于学生之上;要注意在课堂上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融入学生,把握好“慈母”和“严父”的角色转换,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教师的动作、语言、表情要有亲和力,有时候一个肯定赞许的眼神能让学生感动一生,使学生能获得幸福感和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光点,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轻易地予以否定或肯定[3]。当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哪怕是错误的想法,至少说明学生思考了、参与了。教师只要不失时机加以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就能真正地动起来,这样学生学习的劲头就足了,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就有了。由此说明: 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

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农村初中学校85%以上都是留守儿童,在我校所做的一项留守儿童问题调查中显示:在小学1~3年级90%左右的学生由父母看护,学生的数学成绩及格率在98%左右;4~6年级后,学生基本由祖父母看护,学生学习成绩开始下滑,从一个优生滑向边缘生,最终沦为学困生;进入初中后,由于农村学校校内住宿条件限制,大部分学生在校外住宿,学生成为真正的留守儿童。纵观农村学生成长曲线,更多的学生在学习上曾经是有过优越感的,故作为一线的乡村初中教师,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唤醒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彰显教师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在教学中,学生对某学科教师情感越好,就越爱听某教师的课,尤其是初中学生正好进入青春叛逆期,这种“爱屋及乌”的情感效应更加强烈。相反,学生和某位教师有隔阂,就会讨厌某位老师教的课。因此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不忘初心,方能不辱使命。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和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真正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姐姐”。掌握、关注学生校外生活的细节,抓住他们的兴奋点,才能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生动、有效、有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生活上要和他们交朋友,想办法融入学生。尤其是农村学校,学生基本上都是寄宿生,老师本身就扮演者“半个家长”的角色,因此我们就既要当好“严父”,更要当好“慈母”;关注、关心学生的校外生活,经常到学生的住宿地走訪、座谈,拉近师生距离,加深师生感情。

总之,把知识留给学生,将快乐带进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伴随着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对学习有兴趣,便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自主学习,把学习当作享受,乐此不疲,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反之,如果对学习不感兴趣,学生就会开始厌学,最终自我放弃,将心思置于学习之外的事情上,从而学习就成了负担。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好功课是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白淑冬.让兴趣成就语文课堂教学[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5).

[2]许文洁.初中生数学学习培养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0.

[3]李银花.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8(05).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学习兴趣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表达力的多元设计与实践探索——台北市南湖高级中学语文组“写∞手”教学活动探析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