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基本经验

2021-12-09王怀超

关键词: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建设

王怀超 张 瑞

(1.国家开放大学,北京 100039; 2.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 100091)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壮丽诗篇,集中干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状况,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制度的历史性跨越。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第二件大事是,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或者说为社会主义社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社会主义革命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积累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弱走向持续繁荣富强的历史性转折。

第三件大事是,进行了和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这一创举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十几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进步,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使中国这辆现代化列车赶上了时代步伐。改革开放以来仅仅40多年的时间,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十跃升到第二位,共计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达70%;人均国民收入从190美元连续翻番增长至100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比重从1.8%上升为16%,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达到30%。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10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变革,中国人民命运发生的变化,其深度和广度,其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100年来,从致力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历史性成就?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基本经验。

一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顺应时代潮流,做时代的促进派。

其实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是应时代所需而生,可以说“应运而生”。

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危机与民族危机深重。中国人民受到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民不聊生。无数仁人志士艰辛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中国人民进行了多次不屈不挠的抗争,均以失败而告终。孙中山领导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未能改变中国人民受压迫受剥削的悲惨命运。

20世纪初,世界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俄国的十月革命,一是中国的五四运动。俄国革命的枪炮声,为中国送来了先进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可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高举救亡图存、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旗帜,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组织和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冲破重重艰难险阻,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和现代化的潮流,适时地提出了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党组织和领导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加速了国家工业化步伐,奠定了国家的物质基础,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准确判断时代主题,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中华大地上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社会主义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极大地推进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极大地改变了亿万人民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态,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发展进程,提高了社会文明水平。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①

当今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进程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重塑,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因此要密切关注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稳住阵脚,保持定力,沉着应对,着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善于化危为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继续挺立时代潮头,在时代发展潮流中掌握主动,奋力前行。

二是有一种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十分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早在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郑重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将其鲜明地写在旗帜上。正如毛泽东同志概括的那样:“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1945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又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写道:“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总结中国共产党建党24年经验做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一次与时俱进。正是由于确立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才蓬勃发展,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特别是在领导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中,逐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正如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多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③的确如此,这样一个拥有9000多万党员,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执政的大党,没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没有统一的认识、意志、行动,要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是不可能的。

三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趋势做出的分析和论断,而实际情况是具体的、复杂的,尤其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民族之中进行的,各国之间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一个普遍适用的原则和模式。这就需要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从本国实际出发进行独立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无产阶级政党。

早在1930年5月,毛泽东就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所以,“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④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又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主义才能实现”,“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⑤。中国共产党立足于近代中国国情,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党的行动指南——毛泽东思想,并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担负起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任。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通过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前人没有做过,也无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也没有答案。对此,毛泽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⑥遵循这样的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取得了宝贵经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共产党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重新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继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⑦。他还强调:“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⑧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⑨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遵循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正在逐步改变20世纪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错误做法给社会主义运动造成的负面影响,正在全世界人民心中重新树立起社会主义的正面形象。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再次引起了世界各国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再次得到世界各国有识之士的广泛认同”⑩。

四是有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

“战略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还需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之初,就明确认识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其中,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前提。随着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等对旧中国解放道路探索的失败,中国共产党基于近代中国的客观现实,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张,为中国革命制定了分“两步走”的战略规划。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继续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和过渡阶段,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必然趋势和未来方向。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使新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两个阶段,中国实现了近代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也迅速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用十五年的时间实现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建立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第二步,再用20多年的时间,到20世纪末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两步走”的发展战略,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了理论准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确立了分“三步走”,用70年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第一步,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与“两步走”战略相比,“三步走”战略更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阶段性和艰巨性。同时,“三步走”战略的鲜明特色还在于,用“解决温饱问题”、“达到小康水平”等更加切合人民利益和生活实际的语言描述现代化的目标和阶段。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不断取得阶段性胜利和巨大成就,同时,其内容也伴随时间进程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中共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对我国现代化战略做出了新的安排。即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前,全党和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正为实现国家现代化目标而奋斗。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每一个阶段上提出了明确的战略目标,才能凝聚起全党的力量和人民的共识,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朝着宏伟目标奋进。

五是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目标决定道路,道路决定成败。确定了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还需要找到符合实际、能够实现目标的发展道路。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战略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或者说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但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找到符合国情、切实有效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探索、多次失败、反复比较,最终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壮大人民力量、武装夺取政权的发展道路。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经过几十年浴血奋战,最后于1949年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战略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鲜明地提出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目标。当时,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工业极端落后,私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人民生活水平极端低下。如何把我国落后的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尽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当时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带有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有关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广泛讨论,最后确立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就是一条包含战略目标在内的发展道路,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战略目标是国家工业化,发展道路是逐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具体路径是通过发展生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在这条发展道路的指引下,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胜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出发,确立了分“三步走”,用70年时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构想。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中国共产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基本路线的内容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其战略目标是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尤其是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要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我们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只要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拓创新,国家现代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六是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艰辛历程,我们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无论是搞革命,还是搞建设、搞改革,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在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就是因为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就是因为有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现在,我国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矛盾聚集期、社会风险加剧期、社会环境不稳定期,尤其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正如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要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关键是要有一个成熟稳定的领导核心,就是要有一个成熟稳定的政治局,有一个成熟稳定的政治局常委会。邓小平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前后一再强调:“关键在领导核心”,“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国家的命运、党的命运、人民的命运需要有这样一个领导集体”,“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领导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邓小平的这些重要论述,既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交代”。我们一定要牢记在心,并身体力行,坚定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

七是有一种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

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有了明确的战略目标,找到了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还需要一种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就是靠这种精神,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是靠这种精神,战胜了千疮百孔、一穷二白、问题如山的巨大困难,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显著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放开手脚,开拓创新,大胆地闯,大胆地试,闯出了一条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路,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框架,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成就。4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大胆探索,不断开拓创新的历史。

事实证明,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政党,如果没有一种精神力量作为支柱,没有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都是难以生存的。对于一个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中国家,有一种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力量作为民族的凝聚力,就显得格外重要。

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在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奋勇前进,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但是,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前所未有。要继续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必须充分认识这一历史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必须继续发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现代化是干出来的,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告诉我们的一条真理,必须时刻牢记。

我们要永远铭记一代代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奋斗历程,永远继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实干精神,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走向未来,迎接挑战。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那样: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勇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敢于冲破旧的思想观念,敢于清除阻碍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弊端,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注释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438页。

④⑤《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5、111-112页,第534页。

⑥《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09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3页。

⑩王怀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态势》,《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年第5期。

猜你喜欢

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建设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