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关怀理念下的盲人助行产品设计研究

2021-12-08李冉刘正一

工业设计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盲人

李冉 刘正一

摘要:文章通过对盲人的社会生活状态与出行情境進行探索分析和研究,试图从盲人的行为习惯和社会环境因素为切入点,从人文关怀理念的角度出发,对盲人助行产品设计进行探究。以期促进盲人产品更加人性化,并为此类产品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人文关怀;盲人;助行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11-0070-02

1人文关怀理念概述

人文关怀理念是基于人性化设计之上,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结合人的生活习性、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的特征,最终达到满足人们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性化设计的产品也越来越多。人文关怀理念倡导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更加关注人的自我尊严和价值,是人性化设计的升华。人文关怀是一种设计态度、一种思想,包含对人们目前生活现状的关注,也包含了对其未来的关心和自身价值的肯定。

2盲人助行产品设计的现状

据研究显示,我国是盲人人数最多的国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盲人助行相关产业并不完善,盲人出行困难的问题亟待解决。清华大学GIX学院团队设计的电子导盲犬Doogo目前正处于测试阶段。Doogo模拟导盲犬功能,配备了激光雷达和深度摄像头,能帮助盲人用户导航和避障,以此提升盲人的出行体验。奥地利公司Tec-Innovation推出了一款智能鞋,可以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帮助盲人或视力障碍者探测到四米远的障碍物。中兴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的“天蝠帽”,通过内置超声波探障,支持宽角度不同距离的障碍物品进行声音预警,同时辅助盲杖进行实地探测,远程实时引导,有效规避碰撞损伤。倪珍表示,现今国内对盲人出行设备的研究相当匮乏,国外相关电子产品种类丰富,技术也相对成熟圈。如磁力引导盲道、导盲机器人、穿戴式导盲产品以及通讯设备等。徐谊涵指出大多数盲人是通过一根普通的长杆式盲杖来辅助行走的。用来辅助盲人出行、导航而设计的高科技产品也有不少,但成本过高,使用复杂,受众小,无法批量生产,所以尚未普及。

现如今盲人助行产品还有很多不足之处:(1)盲道占用率高;(2)出行交通工具匮乏;(3)盲杖使用率高但存在局限性;(4)导盲犬成本高、训练周期长;(4)一些高科技产品由于价格昂贵、使用复杂等问题导致受众人群较小。因此,从人文关怀角度考虑,设计出更便捷的盲人助行产品是十分必要的。

3盲人的特殊性分析

盲人的特殊性分析主要从盲人用户的感官特征、心理特征、认知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感官特征:感官是人接收外界信号的主要来源,由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当盲人视觉机能受损或者缺失后,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功能将超常发展做出相应补偿。在盲人出行时,大多依靠超常的听觉和触觉机能进行导航探路和规避障碍。

2)心理特征:盲人普遍具有孤独感、自卑感、敏感多疑等特点,这使得他们更难融入社会群体,与社会严重脱节,这也是盲人不愿出门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认知层面来讲,认知能力主要体现在大脑对信息的接收、汲取和判断,以及对事物进行辨别和完成任务流程等方面。伴随着盲人群体社会生存能力的逐步衰退,其在认知上也呈负增长的趋势。

3)认知特征:对盲人群体而言,视觉能力的缺失,会导致障碍感觉和空间知觉变弱,甚至记忆力、注意力、思维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出现了盲人在行走时迷失方向、路况不熟等状况。用户情境分析见图1所示。

4盲人的出行频率与出行环境因素分析

4.1盲人出行频率分析

据调查,我国盲人就业率仅有2%,其中大部分盲人从事按摩行业,这些盲人一般就近生活,出行时间具有规律性。除此之外,绝大多数盲人处于无业状态,生活作息时间相对固定,时间充裕,他们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需求,也会有特殊活动的安排,据问卷调研结果分析表明,每天外出的盲人数量并不多,大多数盲人活动范围小,偶尔迫于需要,会远距离出行。

4.2出行环境因素分析

盲人是社会的一员,不可能离开现实社会而单独生存。从盲人迈出家门开始,可以将盲人所面临的环境因素分为两大类型,分别为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包括盲人自身调节、产品辅助、路人帮忙等,可以解决方向辨别、乘车打车、上下台阶等问题;不可控因素,即外在的、无法预估的现实因素,包括盲道被占用、道路规划、道路不平整、特殊天气、红绿灯、门牌识别等。盲人的外出环境如图2所示。

5人文关怀理念下的盲人助行产品设计策略

5.1契合盲人特征

盲人在出行时往往受到较大的阻碍,相较于正常人会困难许多。首先,盲人在出行过程中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身体协调机能较差、空间感弱无法辨别方向、障碍规避困难、视觉机能受损后听觉与触觉感官高度敏感等;其次,盲人在行走时,一般呈“一手盲杖,一手导航”的形态,在这种状态下,在道路上行走时要兼顾路况、环境、导航提醒、障碍物规避等,行路更加不易。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进行人性化设计,用户在使用导航过程中,可同时兼具拍摄路况功能,实时监测路况并提醒盲人用户规避障碍,使行走路途更加安全。导航在盲人模式下的语音提示方向功能极其重要,通过语音提醒,可以让盲人提高辨别方向的能力。此外,盲杖也是盲人出行时的必备产品。目前,市面上的盲杖越来越智能化,引导功能、定位测距功能、避障预警功能、通信与语音功能、娱乐功能等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也使得盲杖越来越复杂化,价格也越来越高。但从产品易用性来讲,盲杖本身的设计才是设计师应该关注的。

5.2多维度感官补偿

视觉机能退化是导致盲人认知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日常出行中,盲人一般通过盲杖来完成对路面情况的探测,在此过程中路面信息将通过手的感觉传递至大脑,进而完成对下一步行走路线的推理与判断。正因如此,这个行动过程会比正常人慢许多,这就会使盲人对外界路况变化反应迟钝。另外,盲人听觉系统比正常人更加灵敏,在行走过程中可以通过声音来判断周围的环境信息,以此辅助完成盲杖探路行走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盲人的“看路”行为得到了其他相关感官的机能补偿。如TOuch—E盲人助行产品针对盲人的出行问题,运用超声波触感设计,经过信息处理,将三维环境映射到触点阵列上,符合盲人灵敏的触觉特点,使用者通过指尖触感变化,来获取周围环境信息。让盲人在视觉系统无法工作的情况下,通过其他感官系统模块的辅助达到“看路”的目的。

5.3提高避障效率

盲人出行主要携带的物品为手机与盲杖。路途中,由于路况复杂,盲人可能会遇到不同的障碍。盲道作为国内应用最多的盲人公共设施,却是一条有障碍的“无障碍”之路。其经常被障碍物占据,室内盲道与室外盲道断层,缺乏提示,盲道颜色与周围路面颜色对比不明显(低视力人群)。规范铺设与管理盲道,完善路口盲道设施,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增强盲道实用性,让盲道发挥其真正作用。导航现如今在盲人群体中应用十分广泛,使用者借助导航,在出行前可以查询具体路线,先熟悉路况,途中也可以提示使用者的行走方向与路途信息。但对盲人而言,精确度还远远不够,盲人出行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导航体系,协助出行,规避障碍。此外,需根据盲人需求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如障碍物准确距离、实时路面状况、红绿灯信息、公交乘车等。增强用户体验感,更好地协同盲人克服出行障碍。

5.4贴合盲人习惯

用户的习惯与认知通常是一致的,盲人出行时,存在着一些与常人不同的习惯。在迷路状态下,由于盲人与正常人的认知不同,在行走过程中会存在与常人有异的行为习惯;或在问路时无法产生有效的沟通等。在这个公共空间环境下,设计师应当做的是在对公共空间中的设施进行设计时,充分了解盲人群体的需求,让这些公共设施在被正常人使用的情况下,也能让特殊群体无障碍使用。盲人出行时所携带的其他助行产品,让盲人真正安全使用、方便使用、独立使用才是应该解决的问题。

6结语

由于自身的缺陷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出行困难已经成为导致盲人群体与社会脱节的重要原因。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社会也在努力帮他们带来更多的便利。作为设计师群体,在设计实践中应以盲人的触觉、听觉、嗅觉等感官为设计基础,以盲人的生理特征为出发点,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的产品,帮助他们感知世界,抚平生理的障碍和心理的自卑,能够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盲人
盲人取袜
盲人的福音——仿生眼
随声附和的盲人
自首的盲人
盲人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强化对策研究
浅析突发事件网络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