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视引导下逆向穿刺技术在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的应用

2021-12-08牛振凯曹立华孙岩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真腔导丝患侧

牛振凯,曹立华,孙岩

(1.滨州市中医医院外科,山东滨州256600;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山东济南25002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最常见的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发病率逐年攀升,至2020年中国PAD患者达4 113万[1]。ASO以肢体缺血为主要病理基础,可表现为肢体发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甚至合并溃疡,严重者需行截肢手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腔内治疗已成为ASO的首选治疗方案[3],其常规途径是沿血流方向顺行开通闭塞管腔,但是当股浅动脉起始端被累及时顺行开通的成功率会大大降低[4]。近年来,逆穿技术在ASO腔内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已成为顺行开通失败的重要补救措施之一[5]。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应用逆穿技术辅助治疗ASO股(腘)动脉闭塞病变35例,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滨州市中医医院外科应用逆向穿刺技术治疗的ASO股(腘)动脉闭塞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标准[6],且临床症状符合Rutherford分级[7]3级及以上者;②术中顺行无法开通闭塞段,或导丝位于动脉内膜下,无法返回真腔者;③术前CT血管造影或术中血管造影提示膝下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至少有一支通畅。排除标准:①合并髂动脉重度狭窄、闭塞者;②病变累及双侧股总动脉,或合并腹股沟区病变无法穿刺股总动脉者;③膝下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全闭塞者;④合并严重心、肺等器官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

共3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29例(82.86%),女6例(17.14%);年龄52~76岁,平均(64.23±6.88)岁;病程6~51个月,平均(25.94±14.26)个月。患者均行术前评估,测量踝肱压力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以及患侧足部温度:术前ABI 0.00~0.40,平均(0.23±0.12);术前患侧足部温度29.26~34.77℃,平均(31.95±1.56)℃。Rutherford临床分级:3级10例(28.57%),4级11例(31.43%),5级13例(37.14%),6级1例(2.86%)。合并冠心病9例(25.71%),高血压13例(37.14%),糖尿病7例(20%)。病变部位:单纯累及股动脉16例(45.71%);单纯累及腘动脉6例(17.14%);累及股-腘动脉13例(37.14%)。所有患者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患肢疼痛不明显或可耐受术中患肢疼痛者,行局部浸润麻醉;不能耐受术中患肢疼痛者,行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术区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同侧顺行或对侧逆行穿刺股总动脉,置入短血管鞘,造影明确病变位置、病变范围以及膝下流出道情况。造影定位下,交换长血管鞘,单弯导管配合0.035'超滑导丝或V18导丝尝试开通闭塞段。若反复尝试无法开通,造影定位逆向穿刺部位,局麻后,在造影或透视引导下用微穿刺针逆向穿刺远端流出道。穿刺成功后,置入V18导丝,配合支撑导管,逆向沿真腔或经内膜下返回真腔后,开通闭塞病变,选入单弯导管后引出体外,建立逆向穿刺路径。经长血管鞘沿逆向穿刺路径置入合适直径的球囊导管、支架实施治疗(图1)。

图1 逆向穿刺开通股浅动脉闭塞病变

1.3 术后处理

逆向穿刺点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股总动脉穿刺点予缝合器缝合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平卧24小时,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水化等治疗。术后第1、2天超声评估各穿刺点有无出血、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术后第3天复查ABI及患侧足部温度;合并溃疡者术后常规换药治疗。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 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技术成功率

35例患者中,13例(37.14%)逆穿股浅动脉远端,8例(22.86%)逆穿腘动脉远端,6例(17.14%)逆穿胫后动脉,4例(11.43%)逆穿胫前动脉,4例(11.43%)逆穿足背动脉。所有患者均穿刺成功,其中22例在造影引导下完成穿刺,10例在路径图(road map)引导下完成穿刺,3例在管壁钙化显影引导下完成穿刺(图2)。24例患者导丝经真腔通过病变部位,11例患者导丝经内膜下返回真腔通过病变部位。30例患者行支架置入术,5例患者单纯行球囊扩张术。术后彩超检查未见出血、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

图2 透视引导下逆向穿刺

2.2 术后ABI和患侧足温

术后第3天复查ABI及患侧足温,见表1、图3。结果显示,术后ABI及患侧足部温度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3 手术前后患侧足部温度变化

表1 手术前后ABI和患侧足温比较(¯x±s)

3 讨 论

如何顺利通过闭塞病变一直是ASO腔内治疗的目标和难点。随着新的临床问题的发现和技术的进步,腔内器械已有了长足发展,但ASO慢性长段病变的治疗仍存在巨大挑战。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动脉中的胶原含量和纤维帽厚度增加[8],影像学研究证实,钙化是纤维帽的主要病理改变[9]。在ASO慢性长段病变中,坚硬的纤维帽多位于病变近心端,顺行开通时导丝难以通过,或导丝进入内膜下难以返回真腔,导致治疗失败[10]。在病变的远心端,纤维帽的钙化组织较近心端疏松,使得逆向开通病变的成功率大为增加[11]。逆向穿刺多在靠近病变的靶血管进行,操作距离较短[12]。同时,下肢动脉多向远端发出分支,与主干形成锐角,逆向穿刺不易进入分支[13]。上述两方面因素可以增加导丝、导管的可操作性和径向支撑力,提高开通病变的成功率。

逆向穿刺的方法主要包括彩超引导下穿刺、透视下穿刺、切开直视下穿刺等。直视下穿刺需在靶血管走行处做手术切口,损伤较直接穿刺大[14]。超声引导下穿刺具有造影剂使用量小、定位准确、可避开动脉钙化斑块等优势,但对操作者要求较高,且ASO病变多呈节段性狭窄或闭塞,探头施加的压力也会影响管腔的直径[15]。本组35例患者中,22例在造影引导下穿刺,10例在路径图引导下穿刺,3例在管壁钙化显影引导下穿刺,透视引导下穿刺成功率达100%。笔者总结透视引导下逆向穿刺的要点:①为减少术中造影剂的使用量,造影引导下逆穿时可将使用的造影剂用肝素水2~3倍稀释,使用大容量注射剂缓慢推注,同时放大图像,能够判断逆穿靶血管的走行及进针的角度即可。②路径图引导下穿刺成功的基础是减少患者移动时伪影的干扰,操作前应与患者充分沟通,取得患者的配合。③对于合并静息痛的患者,可采用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以减轻患者术中的痛苦,提高患者的配合度。④膝下动脉多有同名静脉与其伴行,穿刺时应注意根据穿刺针尾部返血的色泽辨别针尖位置,避免误入静脉。

良好的导丝径向支撑力是开通闭塞病变的关键。支撑导管有直径小、推送力及跟进性能好、支撑力强等优点,能够为导丝提供强有力的径向支撑力,且支撑导管的材质柔顺性好,不会影响导丝的走行,临床应用广泛[16]。本研究中,35例患者均采用导丝配合支撑导管的方法开通闭塞病变,并且均采用无鞘化操作(逆穿部位不置入血管鞘)。有学者建议,逆向实施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时,应在逆穿部位置入4F甚至更大直径的血管鞘,便于操作[17],但在撤出血管鞘后,多需应用球囊贴壁止血,对于管径较小的膝下动脉,球囊扩张可增加血管痉挛的风险。笔者体会,对于闭塞病变的治疗,应首选股总动脉入路,若需行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开通闭塞病变,应选择位置较为表浅的动脉逆穿,术后压迫止血。

综上所述,透视引导下逆向穿刺技术有助于ASO闭塞病变的开通,显著改善ASO患者肢体的血流供应,可作为顺行开通失败的首选补救措施。但逆向穿刺技术对靶血管的选择有较高的要求,在实施前应充分评估下肢动脉的状态,术中根据造影的结果选择合适的靶血管,降低血管痉挛、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真腔导丝患侧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更 正
复杂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防止覆膜支架误入假腔的手术经验
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血管成形术(二)
——导丝概述及导丝通过病变技巧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血管内超声指导前向主动真腔寻径(IVUS-ATS):一种开通复杂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创新技术
正向入口不明CTO病变的处理策略和器械技术
血管内超声指导真腔寻径跟踪新技术治疗复杂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