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价值

2021-12-08袁璞徐瀚聂文臣高明明朱宗锦刘保华刘厚强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夹闭术比值动力学

袁璞,徐瀚,聂文臣,高明明,朱宗锦,刘保华,刘厚强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宿迁223800)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占70%~85%[1]。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方法,然而术中可能存在动脉瘤破裂的风险,造成预后不良[2]。既往研究显示,动脉瘤的形态、血流动力学特点、瘤壁炎症和某些临床因素(性别、年龄、高血压史、吸烟史和绝经史)是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3]。血流动力学在评估动脉瘤破裂风险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清楚,例如壁面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是否会增加破裂风险,既往研究结论并不一致[4]。本文探讨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价值,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夹闭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48例(破裂组)。纳入标准:①CTA或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②临床资料完整;③均行开颅夹闭术治疗。排除标准:①颅内多发动脉瘤;②麻醉或者开颅过程中发生动脉瘤破裂;③合并脑肿瘤或非动脉瘤性脑血管疾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8例;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56.32±6.32)岁。以同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未破裂的48例患者为对照(未破裂组),除术中动脉瘤未破裂外,其余纳入和排除标准均与破裂组一致。未破裂组中,男性19例,女性29例;年龄36~63岁,平均年龄(56.01±4.19)岁。

1.2 血流动力学参数

收集患者术前CT血管成像图,采用流体力学工作站(型号Dell Precision 7510 Workstation,美国Dell)分析血流动力学,用Autodesk Meshmixer软件对图片进行平滑和细化处理,随后将图导入ANSYS ICEM CFD 14.0软件,定义血管树感兴趣区域:瘤体部分、载瘤血管部分、其他血管部分、入口和出口平面。随后划分有限元网格(100~150万),将结果继续导入ANSYSCFX-Pre 14.0软件,定义血管壁边界条件和血流的流体性质等。最后用ANSYS CFXSolver 14.0软件获得血流动力学数据。共模拟三个心动周期,将最后一个心动周期的数据导出进行分析。本研究分析以下5个参数:①WSS: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表面的摩擦力,该指标与动脉瘤发生、生长和破裂密切相关[5];②低壁面切应力面积比(percentage of low WSS area,LSA):动脉瘤壁上低于10%载瘤动脉平均WSS的区域占整个动脉瘤壁面积的比值;③剪切震荡指数(oscillatory shear index,OSI):用于评价心动周期中WSS的方向变化;④相对阻滞时间(relative residence time,RRT):反映血流在血管壁周围停滞的时间,可认为综合反映WSS和OSI;⑤血管壁平均压力(pressure average,PA)。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卡方检验。夹闭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术中动脉瘤破裂的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特征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见表1。破裂组瘤体颈比值、WSS和OSI均高于未破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脑动脉硬化、动脉瘤位置、瘤颈宽度、瘤体垂直高度、LSA、RRT及P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夹闭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影响因素分析

对多项临床特征、颅内动脉瘤形态学因素及血液动力学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夹闭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与瘤体颈比值(P=0.001)、WSS(P=0.005)以及OSI(P=0.000)有关,见表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瘤体颈比值、WSS及OSI是夹闭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影响因素,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表2 夹闭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Logistic多因素分析

2.3 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价值

ROC曲线分析显示,OSI、WSS和瘤体颈比值预测动脉瘤破裂的AUC分别为0.880(95%CI:0.701~0.923,P<0.05)、0.821(95%CI:685~0.869,P<0.05)、0.732(95%CI:0.624~0.798,P<0.05),显示其预测价值较好(图1)。当OSI、WSS、瘤体颈比值三个指标联合时,AUC可提高至0.912(95%CI:0.755~0.972,P<0.05)。

图1 各指标预测夹闭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的ROC曲线

3 讨 论

随着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已经明显降低,但是夹闭术中对动脉瘤破裂风险的预测和评估仍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对指导手术操作和减少手术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因素较多,包括动脉瘤形态、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病理学等因素[3,6]。本研究结果显示,瘤体颈比值、WSS和OSI是夹闭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影响因素。

形态学因素是影响动脉瘤发展和破裂的重要因素。瘤体颈比值是动脉瘤体积与瘤颈的比值。既往研究发现,瘤体积越大,瘤颈越窄,流入动脉瘤内的血液越缓慢,而低速血流易引起动脉瘤破裂[7]。本研究未发现瘤颈宽度、瘤垂直高度与瘤体破裂有关,与吴俊等报道一致[8]。而陈丽芳等[9]发现,最大瘤体瘤深/载瘤动脉直径是前交通动脉微小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较为准确地判断动脉瘤状态。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与动脉瘤的位置及大小有关。血流动力学因素与动脉瘤发生、发展及破裂密切相关[10]。本研究分析了WSS、LSA、OSI、RRT以及PA共五个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WSS和OSI是夹闭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影响因素。WSS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表面的摩擦力,WSS越大,瘤体破裂的风险越高。高WSS可以损伤血管内皮,使内弹力层断裂,促发血管重塑和退行性变,该指标与动脉瘤发生、生长和破裂密切相关[5]。另外,低WSS也可能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有关,低WSS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炎症浸润和瘤壁结构破坏[11]。因此,临床上应密切关注WSS异常患者。OSI为剪切震荡指数,可用于评价心动周期中WSS的方向变化。OSI越大,血流的流动方向越不稳定,甚至会出现回流现象。本研究显示,破裂组OSI明显高于未破裂组,与既往报道一致[8,12]。本研究ROC曲线分析显示,WSS和OSI预测夹闭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价值较高,AUC均高于0.7。

本研究提示,临床上应特别注意瘤体颈比值、WSS和OSI较高的患者。术中应先行显露载瘤动脉近端并进行临时阻断;在血管游离过程中注意避免损伤动脉瘤;结合动脉瘤的形态学特点,对可能需要行血运重建的动脉瘤,开颅前应做好血管搭桥的准备。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①排除了麻醉或者开颅过程中发生动脉瘤破裂的患者,样本量较小,因此对部分结果的解释需要谨慎;②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可能存在选择偏倚和回忆偏倚;③未分析分子生物学指标和详细的动脉瘤形态学指标。

综上所述,血流动力学参数WSS和OSI对预测夹闭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有一定价值。

猜你喜欢

夹闭术比值动力学
显微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比值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阈值确定(插图)
不同应变率比值计算方法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行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术后康复的影响研究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应用
颅内动脉瘤施行早期动脉瘤夹闭术的效果观察
TNAE的合成和热分解动力学
C36团簇生长动力学及自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