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视域下四川凉山茶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实践探究

2021-12-08刘真安

福建茶叶 2021年9期
关键词:凉山茶叶生产

宝 娟,刘真安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成都 611731)

1 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1.1 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要素,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正面临工业污染的严重挑战,我国农业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加强四川凉山茶产业建设,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保护理念,以绿色发展提高农村生态质量,将乡村的生态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创新生态宜居的美丽新农村。

1.2 以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融合作为近几年产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新形态,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它能够打破各产业间的障碍和壁垒,促进资源要素的流动,进而形成共同的技术和市场基础,有效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而大力推进四川凉山茶产业发展,能够完善茶产业链,拓展凉山茶产业发展的空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市场活力,推动茶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生态底线,构建茶产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茶产业向机械化、生态化、综合化转型发展。

1.3 以专业人才支撑乡村振兴

人才始终是实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基础。而当前,随着农业经济效益的不断降低,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空心化,劳动人口严重不足。再加上农村教育的相对缺失,农村整体劳动素质偏低,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而大力发展凉山茶产业,一方面能够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从事茶产业生产,同时吸引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返回建设家乡,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另一方面通过引进人才,还能够带动广大茶农树立创新、绿色的发展理念,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各地区农民素质提升,从而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实现凉山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乡村振兴进程。

2 当前四川凉山茶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2.1 专业人才不足

首先,茶叶种植专业人才不足。当前,凉山茶叶种植基本靠散户茶农以往积累的经验与自主意识维持,科技含量较低,导致其生产效率低下、生产规模小、生产水平较低,进而导致茶产业经济效益低下。再加上生态保护意识低下,在茶叶种植过程中违规使用化肥农药,严重污染了周边生态环境,进而影响了茶叶的生产质量。其次,茶企业专业管理人才不足。当前凉山茶企业的管理人才,要么缺乏茶叶相关知识,要么缺乏茶叶清洁生产意识,而兼具茶叶知识和生态保护意识的复合型人才人少之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茶企业的发展壮大。此外,从事茶叶人员严重短缺。当前,因农村生产效益低下,青壮年劳动力纷纷流向城市,而从事茶叶人员的逐步老龄化,导致茶叶生产出现了后继无人,不利于茶产业的持续发展。

2.2 标准化生产落后

茶叶生长于山区,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优良的生态环境,再加上茶叶是一种食用性饮品,因而茶产业基地的建设需要远离水土污染的工厂,以保证茶叶的生产未受过任何污染,而当前各个凉山茶企业生产标准、规格不统一,导致违规化肥施用现象时有发生,部分茶企业清洁能源普及率低、能耗高、污染重,制约了凉山茶产业的发展。其次,部分茶叶生产者追求高效益,不断压缩生产成本,采用不规范的采摘、加工技术,使得市面上部分凉山茶叶质量低下,这极大地影响了凉山茶叶在市场上的口碑,不利于其产品竞争力的提高。

2.3 产业化项目单一

茶产业虽然是凉山传统农业主导业,但当前,四川凉山茶产业多为粗放型生产经营模式,生产经营呈现“小、散”等特点,其生产加工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首先,凉山茶产业链涵盖采摘、加工、营销等多个环节,涉及茶农、茶场、茶叶加工企业、经销批发商、零售商等,因而建立完整、流畅的茶产业链十分重要。然而当前凉山茶产业经营分散,产业化程度低,茶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联系不紧密,导致茶产业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不利于茶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其次,茶产业园区在基础建设过程中,只是一味的偏重园区路面、渠道等工程措施,未将周边生态环境同茶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牺牲周边生态环境为代价来促进茶产业的发展,不利于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实践策略

3.1 加强人才建设

茶叶生产和加工管理人才是实现生态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故而应当加快凉山茶叶人才培养,满足生态茶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定期组织茶农进行技术培训,不仅要提高其茶叶生产水平,更要提高其清洁生产茶叶的意识,规范其绿色生产行为,为凉山茶业培养出一批有素质、懂生产、会经营的新型茶叶农民。其次,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期去茶叶种植现场检验与技术指导。积极与高校合作,加强茶产业相关人才培训与专业人才引进,为茶叶生产寻求技术支撑,一方面能够促进凉山茶叶资源与茶产业相关人才的结合,帮助凉山茶产业生产焕发活力,同时还能提高茶叶的生产加工技术,使其适应生态茶产业生产经营发展需求。提高茶产品的科技含量。最后,还应当提高茶企业从业人员的待遇,鼓励更多拥有茶叶科研能力与专业生产技术的人在凉山茶产业就业。加大对本地居民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吸引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扩充茶产业劳动力,为生态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3.2 标准化生产

首先,重视茶叶基地开发建设,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建立起稳产量、高产量的茶园,并统一生产加工标准,确保凉山茶企业按照标准有序生产,逐步扩大生产规模,进而提升凉山茶的影响力。其次,企业要对精细加工环节进行严格把控,按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具体要求,生产出高质量的凉山茶产品;利用互联网技术,借助大数据平台服务,建立区域茶产业信息互联网平台,实现智能化监督管理,从而加强对茶叶的生产加工监控,保障茶产品质量。此外,政府还应当尽快实现生态茶叶生产标准的统一,要求茶业经营严格按照绿色茶叶生产标准进行产业生产活动,推动生态茶产业发展,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3.3 构建生态产园

茶产业的发展基础在于种植园,因而发展茶产业需要不断优化周边生态环境,构建生态茶产业园区。首先,在茶园选址过程中,必须要对茶园周围的水土条件、空气质量等生态环境进行充分的考察,选择生态环境好的地区种植茶叶,与此同时,还要有计划有方向地改良体验区生态环境,提高茶园自身的生态调控能力,构建绿色环保的生态茶园。其次,在茶叶生产过程中还要注意对茶园的生态保护,采用科学的茶园管理方式,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避免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此外,还要强化绿色节能技术应用。大力研发新技术新设备,开展绿色节能生产,提高能源利用率。

3.4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茶叶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因而需要政府从宏观角度出发,加大对茶叶生产的监管力度。首先,健全绿色食品茶叶生产的监测机制。全面提升茶叶检测水平,强化对茶叶生产经营者的指导,保障茶叶的生产质量。其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绿色食品茶叶的生产纳入法律范围,从法律层面上保护茶叶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根本权益。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法制意识。此外,提高茶叶的市场准入门槛,规范茶叶生产行为,加大茶叶违规生产成本,倒逼企业提高自我生产、经营、管理能力,进而保障茶叶的生产质量。

3.5 加快产业融合

加快产业融合首先需要不断优化茶企业加工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在用水、用电、公路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倾斜,满足现代化茶叶生产需求,为机械化、自动化、规模化生产提供基础设施支持,实现绿色生态茶产业发展。其次,需要完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合理规划茶产业生产布局,发挥规模效应,带动相关茶企业发展,加快向生态茶产业转型发展;整合市场资源,促进相关生产要素的流通,推动茶叶生产由分散到集中转变,从而建成极具社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创建特色生态茶品牌。此外,还可以加快产学研一体化。积极同茶研究所展开交流合作,借助其科研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大对研究所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快生态茶叶生产技术、设备的研发,尽快实现凉山茶产业的绿色生态发展。

茶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百姓收入,助推乡村振兴。因而凉山政府、企业应当从加强人才建设、标准化生产、创新营销模式、加快产业融合等方面入手,优化茶产业布局,实现生态茶产业的转型发展,推动凉山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向更好的乡村振兴目标迈进。

猜你喜欢

凉山茶叶生产
《茶叶通讯》简介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凉山“6·26”致洪暴雨天气的成因分析
推进蚕桑基地建设 助力凉山脱贫攻坚
清明前大雨夜悼凉山消防烈士(外一首)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香喷喷的茶叶
凉山彝区贫困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与探索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