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溪铁观音茶树栽培技术初探

2021-12-08陈凤哲

福建茶叶 2021年9期
关键词:茶苗铁观音茶树

陈凤哲

(福建省安溪县老固茶叶专业合作社,福建 泉州 362400)

1 栽培要点

铁观音属于青茶类,其主要栽培模式可归类为压条和扦插。且常以无性繁殖居多,以此实现茶叶种植的提质增量。在种植区域选择方面应选在海拔300~1000m左右的山区,该地区气候较为湿润,整体环境温度变换较为平缓,有助于枝叶内部进行各类营养元素的富集,从而形成特殊茶香。在土壤应选择富含化学微量元素的偏酸性红黄壤土,同时确保土层厚度适宜、水分充足。在栽培阶段需优先开展全垦熟化,严格遵照预设距离开挖种植沟,同时补充适量底肥。在温带季风气候影响下,应挑选壮苗进行栽培,做好回填土,并补充适量薄水肥。为促进根茎生长,应细心栽培,做好除草以及后续追肥修剪工作。

2 茶园建设要点

要进行茶树栽培必须优先建设茶园,并茶园的实地情况适当调整铁观音种植计划。在地点选址方面需海拔在400~900m区间内的平整地,同时保持土壤偏酸性,PH在5.5左右为佳,肥力充足、土壤的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坡度平缓,水系丰富,交通、电力等辅助设施齐备的缓坡地带。在废气茶园、半山区等适宜种茶的地点,可于路边处、陡坡、塘边周围栽植林木,再结合本地环境构建完整的人工茶园生态链。生态功能较完整的茶园可满足铁观音茶树的日常生长需求,在巩固水土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并在大量微生物的作用下辅助茶树种植,提高整体茶叶产量、从而提高茶农的整体经济效益。需要注意的是,在建设茶园时应选择平地开垦,或选择坡度处于20°左右的梯田开垦。另外在建设过程中,尽量将表土堆放在沟边,将沟中的土块粉碎,移除硬质杂物,沟深控制在60cm;并合理布局沟行,形成1.2~1.3m的畦,沟行宽为0.5~0.6m,整地期适宜在3~5月期间进行。当土地坡度处于20°左右时,可建设为梯田,且在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地势高差特点进行建设,且各梯层高度应在lm以内。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因结合实际地形进行相应涉及规划。

3 优选苗木

选择时应选择植株健壮,整体高度大于20cm,茎粗超过1cm,同时应保证枝叶繁茂,根系发达、长势良好的幼苗进行移植工作。在定植时期选择方面,茶农应集中12月~1月期间进行定植作业,在栽植密度控制过程中应保证栽植密度维持在9万株/公顷,采取单列平行种植,间距控制在0.8m,株距0.2m,每穴3株;而双列平行种植则应保持行距大于1.4m,株距0.3m,每穴2株。具体技术方法:在开展种植作业后,栽植深度处于0.1m左右,坑内直径0.1左右,随后进行茶苗移植,以及后续回填,并确保土壤紧实,并后续附上少量松土,并进行浇灌,苗木栽植时要比正常深1—2cm,栽植过程应选择晴天栽植最为理想。在基本工作完成后,对部分超高茶苗进行修建,保证养分的集中利用,避免出现无端损耗养料等问题,拉高秧苗成活率。另外,需引入少量辅助植物丰富茶园生态物种多样性,从而控制茶园的整体湿度,为茶苗生长供应必需元素。当气温降低时,应制定保温措施。当茶苗栽植12~24月后,可引入少量豆科植物进行辅助栽植,并以农家及复合肥作为辅助植物的肥力来源,进入成熟期后可以其枝叶为茶苗土壤提供额外肥料。

4 栽后管理

可适当控制杂草量,总体数量及高度低于茶苗即可。除草时,茶苗周围及茶行中的杂草采可通过人工方式在雨天移除,避免土壤松动;大行间需采用农具除划,茶苗经过1年生长完全成活后.园内杂草应以手工移除,保证杂草处理干净,需要注意的是,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除草,减少对茶苗植株损伤,避免叶面出现萎缩,另外可将适量杂草用作茶苗土壤增肥,追肥时应在在秋季时节施肥,要采取高频次、低肥量策略,或借助细沟施肥.完毕后进行回填。

5 幼龄茶树管护措施

5.1 覆盖防旱护苗

早期阶段的茶苗尚未成熟,较易出现植株损伤或水分过度流失。因此要做好湿度及温度控制工作,可选用厚度为4cm左右稻草进行覆盖控温,以此维持土壤湿度正常并维持土面温度不出现剧烈变化,控制各类杂草生长,为周边土壤提供各种微量元素,有效改良土壤。另外,应做好对应的浇灌工作,避免植株出现缺水问题。

5.2 及时补苗,疏花疏果

铁观音茶苗对于外部环境条件要求较为严格,因此应积极开展补苗工作,每穴留2~3株;若在幼苗生长周期内发现植株出现较为严重的生长问题时,应尽快移除病死幼苗,减少土地养分消耗。

6 合理施肥

茶园肥水管理是种植流程的核心环节,对于维护土壤肥力,为茶树生长发育提供必要养料,提供整体产量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6.1 施肥原则

有机肥是茶园种植的关键肥料之一,维护土壤肥力充足,科学制定追肥计划,合理选用茶树所需专用肥和生物肥,做到测土配方施肥,以此维持土壤内的各类肥料均衡。

6.2 施肥技术

在底肥作业过程中,需严格保证肥料的肥力与肥量达标,以此为茶树的正常生长提供必要养分,进一步优化土壤环境,提高植株对环境变化的整体抗性。茶树地表植株通常在10月至次年3月为生长发育期,因此底肥施加量高于年均肥量的50%,在入冬时节进行深耕施肥。同时保证不低于年均3次的追肥量,时间应控制在4月、7月、10时期的前20d,主肥宜选择人工肥。具体作业模式可采取浅渠、定点、大面积喷洒等多种复合方案。浅渠方案多应用于固体类肥料或碳酸氢铵;幼龄茶园则可采用顶点施肥方案;大面积施肥主要适用于规模化种植茶园;喷施常以枝叶为主,为叶面的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以免茶叶出现过度萎缩或凋谢,实现提质增量。结合相关数据研究可知,对于中等肥力茶园采取叶面喷肥,可提高10%左右的茶叶整体产量。

7 修剪

目前各地茶区培养的铁观音树植株普遍偏矮,整体高度多为0.4~0.6m。就实际而言,矮化发生通常伴随芽梢的过度生长,但结合部分案例综合分析,可得出相反结论。一是由于树冠高度较低,枝叶的整体生长延申距离有限,进而导致树冠覆盖度较低,从而影响整体产量:二是矮化的出现阻碍茶叶的正常发育,使得植株过于稀疏,光合作用效率十分低下。对于部分多年生长的植株而言,树冠萎缩十分严重,芽梢日渐凋零,后期需进行重新栽植,大幅降低整体经济效益.得不偿失。为规避上述问题,在铁观音茶树修剪时.茶农可参考以下建议:第一,铁观音茶树树冠修剪高度应结合种植园的各项管理措施进行调整。若肥水供养充足,则树冠宜剪高应控制在0.6m~0.7m,以方面催生高产型树冠,既提高茶叶产量又便于采摘。当肥培未达到标准时,应尽量将树冠宜剪低些,剪高可控制在0.5m~0.6m,以提高芽梢的根系直径,保证基础产量。第二,就实际而言,铁观音茶树植株稀疏,顶端发育十分迅速,整体植株茶叶数量较低。因此,在修剪过程中可引入强扶弱抽模式,即进入茶叶采摘后期,利用剪刀进行细致周密的抽剪。针对突出采摘面的枝叶,应在采摘面下部0.1m~0.3m进行抽剪。

8 病虫害防治

茶园病虫害防治核心应遵循以防为主,秉承“预防为主,全面防治”的基本思路。以茶园生态系统为核心,可通过复合防护方案开展防治工作,破坏适宜病虫草生长发育的良性生长环境,维持茶园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物种多样性,最大限度控制病虫群数量,以此满足茶叶植株生长的基本需求,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

8.1 农业防治

栽植时应选用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茶种,通过循环修剪、及时采摘控制茶橙瘿螨、茶白星病等病虫害芽叶,控制种群发展;利用修剪直接剪除生长在茶丛顶部的病虫害枝叶,避免大面积传播。另外,结合施基肥,开展茶园深耕作业,显著降低越冬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总量;同时结合茶树根际落叶对周边表土进行适时清理,以此提高茶树对叶部病害以及越冬害虫的抗病能力。

8.2 物理防治

也可施行人工捕杀,通过人工控制方案降低茶毛虫、茶蚕、茶丽纹象甲等害虫的生物群落数量,延缓害虫生长发育,并结合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物理放置措施阻断其生长发育链条,从而控制整体群落的大规模增长。

8.3 生物防治

茶农可借助附近环境中的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益虫开展生物防治,也可利用蜘蛛、捕食螨、蛙类等进行区域化害虫放置,从而实现绿色防治与精准防治。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茶园耕作、修剪过程时应为上述动物构建缓冲环境,扩大上述益虫的捕食面积。另外,也可利用陪植植物进行生物防治,即在茶园环境中创造适宜上述益虫生存的生态环境,并通过各类方法引诱害虫进入益虫的生活区域,以此实现害虫的生物防治。条件允许的茶园也可采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

综上所述,深入开展铁观音茶树栽培技术对于促进铁观音茶树的生长发育,实现茶叶生产的提质增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茶农在栽培铁观音时应重点关注在栽植环境、苗木优选、栽后管理、幼龄茶树管护、肥水管理、修剪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各项工作,集中优势资源,尽可能为茶树植株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猜你喜欢

茶苗铁观音茶树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安溪铁观音非遗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中国西南 茶树和中华茶文化的起源
缩略词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铁观音
新建无性系茶园“三改”快速成园技术
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茶的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