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植密度对菊花产量和品质影响的分析

2021-12-08张斌

花卉 2021年22期
关键词:绿原挥发油行距

张斌

(上海市农业发展促进中心,上海 200050)

菊花属于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同时也是一种药食同源传统中药材,其有效成分主要为绿原酸、挥发油以及总黄酮等,具有清热散风、平肝明目等功效[1-2],在我国多个地区均有大面积栽培。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药用菊花、茶用菊花、观赏盆菊以及切花菊等;根据产地与加工方式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多个类型,如杭菊、毫菊、贡菊、怀菊等。另外,近些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具有保健作用的茶用菊花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香菊花作为一种芳香性药食两用菊花,有效成分的含量湿粉膏,具有浓郁茶香、花朵较大等特点,如今可作为茶用菊花[3],逐步被大众接受,但是因为相关栽培技术应用不足,大田种植精细化管理不到位,对其品质及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菊花属于一种典型的短日照植物,自然光情况下,种植模式的不合理,往往会导致菊花前期营养过剩,分支或分叉量增加,进入夏季高温干旱,菊花的田间抗旱力及高温抵抗力会明显下降,病虫害发生风险也会增加,进入10 月现蕾期,易造成植株早衰,在11 月侧枝开花较晚易导致霜冻等不良问题。因此,菊花的品质和产量与施肥、种植密度等存在密切关系。在作物栽培种植阶段,科学合理的茬口安排和完善的田间管理模式对于提高菊花的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合理密植是一项关键措施,需要加以重视。本文尽以不同种植密度对菊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在药食同源的园艺植物菊花在大田种植中作些探索试验,为推进规范化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以药食同源的香菊花作为本次研究的试验材料。使用仪器主要为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子天平、超声波清洗器等。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在云南花卉试验基地展开试验,按照试验设计的5 种处理方式,分别进行编号,其中A 表示株行距为30cm×30cm,B 表示40cm×40cm,C 表示50cm×50cm,D 表示60cm×60cm,E 表示70cm×70cm 进行露地大田种植。通过随机方式排列区组,3 次重复,小区数量为15 个,面积为30m2。均采取常规管理方式,各小区的耕作、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管理措施均相同。

1.2.2 测定方法

各小区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0 株进行测定,测定指标为产量。将分批采集的菊花进行烘干处理,烘干后称重测定产量。具体测定方法:按统一成熟标准,分别在各小区采集10 株菊花,检测单株菊花花朵数和百朵鲜花重,百朵鲜花重=(鲜花重÷花朵数)×100。同时各株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0 朵菊花,通过游标卡尺对其花瓣长度进行测量。将采集的菊花通过微波—气流式干燥技术进行杀青,将其放于鼓风干燥箱中,在55℃的环境下烘干至恒重后进行称重,小区单株产量=称重质量÷所选株数。同时对处理花中的绿原酸产量、总黄酮产量及挥发油产量进行检测。通过菊花HPLC 指纹图谱法进行检测[4]。

1.3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通过Excel 与SAS 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

2 结果

2.1 种植密度对菊花产量的影响

通过检测结果可知,种植密度与菊花产量呈正相关关系,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菊花产量呈下降趋势,株行距为30cm×30cm时菊花的产量最高,经检测为1504.17kg/hm2,株行距为70cm×70cm 时菊花的产量最低,为593.75kg/hm2。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密度处理组相比,30cm×30cm 密度处理组的花序产量明显高于其他组,40cm×40cm、50cm×50cm 密度处理组与60cm×60cm、70cm×70cm 处理组的花序产量存在明显差异,40cm×40cm与50cm×50cm 密度处理组的花序产量无明显差异。

2.2 种植密度对菊花绿原酸含量的影响

通过检测结果可知,栽培密度对菊花绿原酸含量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反相关的关系,随着种植密度的不断下降,菊花中的绿原酸表现为上升的趋势。株行距为30cm×30cm时,菊花中的绿原酸含量最低,为0.92%;株行距为70cm×70cm时菊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最高,为1.24%。通过方差分析结果可知,30cm×30cm 密度处理组和70cm×70cm 密度处理组存在明显的差异,40cm×40cm、50cm×50cm、60cm×60cm 各密度处理组间绿原酸含量无明显差异,同时各密度条件下菊花的绿原酸含量均高于相关标准含量规定。

2.3 种植密度对菊花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通过检测结果可知,菊花栽培密度对其总黄酮含量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影响,种植密度与菊花的总黄酮含量表现为反相关关系,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菊花的总黄酮含量表现为降低趋势。株行距为30cm×30cm 时,菊花的总黄酮含量为4.81%,株行距为70cm×70cm 时,菊花的总黄酮含量为6.52%。通过方差分析结果可知,70cm×70cm 密度处理组菊花总黄酮含量与其他各组的菊花总黄酮含量存在明显差异,30cm×30cm、40cm×40cm、50cm×50cm 密度处理组的菊花总黄酮含量无明显差异。

2.4 种植密度对菊花挥发油含量的影响

通过检测结果可知,菊花栽培密度对其挥发油含量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影响,种植密度与菊花的挥发油含量表现为反相关关系,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菊花的挥发油含量表现为降低趋势。株行距为30cm×30cm 时,菊花中挥发油的含量为1.41%,株行距为70cm×70cm 时,菊花中的挥发油含量为1.565。通过方差分析结果可知,30cm×30cm 密度处理组与其他密度处理组的挥发油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40cm×40cm、50cm×50cm 密度处理组与60cm×60cm、70cm×70cm 的挥发油含量存在明显差异,60cm×60cm 密度处理组与70cm×70cm 密度处理组的挥发油含量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如今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菊花作为一种药食同源中药,其需求量也变得越来越多,我国各地区菊花的种植规模明显增加,但是因为缺乏科学合理的指导,导致菊花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问题,因此对其产量、质量造成不良影响[5]。相关研究显示,科学的合理密植对于农作物(含花卉园艺植物)的产量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例如孙扣忠[6]等研究对玉米进行不同密度种植的研究显示,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的产量具有明显的影响,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达到增产的目的,徐庆全[7]等研究发现不同种植密度对高梁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合理密植能够保证植株得到充足的水分与养分供应,进而达到高梁增产的目的。密度是影响作物群体产量的一个主要因素。群体密度的高低与个体物质的累计量具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能够达到群体干物质累积量的最大值,不但需要具有一定的大群体密度,并且需要确保具有较高的个体发育,这样才能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植物营养生长以及生殖生长协调发展的表现,对于有效物质的积累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结合现状分析,药用菊花的种植多使用早种稀植的方法,早种会导致种植阶段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的大量消耗,同时前期阶段生长过旺,因此导致高温季节植株对于田间根腐病的抵抗能力下滑,红蜘蛛、蚜虫、蓟马等虫害的发生风险较高;同时稀植会导致菊花分枝数增加,花期的一致性程度不高,机械采收难度增加。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菊花表现为细高的变化趋势,二级分枝数逐渐下降,密植有助于提高菊花的产量。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菊花的产量在30cm×30cm 时最高,在菊花株行距为40cm×40cm、50cm×50cm 时产量较为稳定,处理间无明显差异。不同的种植密度对于菊花的有效成分含量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如果种植密度较大,菊花中的有效成分含量表现为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高密度情况下,菊花单株能够得到的水、肥、光照较少,对顶端花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菊花中的有效成分含量降低。另外也可能由于晚期密植,菊花分枝数减少,花期处于统一,末水花的数量减少。菊花株行距为40cm×40cm、50cm×50cm 时,菊花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较为稳定,多数情况下该密度的组间无明显差异,与董文召[8]等研究结果相符。同时在这一密度下菊花的产量及有效含量均处于较高的水平。

综上所述,对菊花产量与品质因素进行考虑,进行菊花栽培的过程中可选择株行距为40cm×40cm 的栽培密度。

猜你喜欢

绿原挥发油行距
升血小板胶囊中连翘挥发油包合工艺研究
不同银花类药材提取的绿原酸含量研究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辽宁不同生态区行距配置对玉米形态、光合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缩行扩株”对重庆丘陵山区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枫杨叶挥发油的提取及化学成分研究
不同甜叶菊品种叶中绿原酸类成分的比较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水蒸气蒸馏提取牡丹根皮挥发油工艺*
种植密度和行距对荞麦田杂草及荞麦产量的影响
HPLC—DAD法同时测定银黄含片中黄芩苷和绿原酸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