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专业“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研究生课程改革初探

2021-12-08高贵田刘永峰张宝善

农产品加工 2021年2期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研究生食品

袁 莉,高贵田,刘永峰,张宝善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是食品专业研究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及科研实践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用生命科学原理来理解和处理食品分析检测、食品营养与安全理论问题,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具有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等优势。尤其在帮助研究生制定研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法和检测技术手段,完成硕士毕业研究论文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加强“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课程改革,促进和提升该课程教学效果势在必行。

1 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主要是从微观即分子的角度来研究和探讨生物现象的本质。其相关研究技术手段涉及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学等多学科,属于基础性研究专业[1-2],是目前自然科学中进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前沿领域。有关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技术日新月异,极具时代性和前沿性。除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外,硕士研究生作为科研人员还需拥有和掌握先进的、最新颖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以支持和保证科学研究顺利地、具有创新性地完成。因此,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课程,在讲授基础理论知识外,还需增加和强化最新科研现状和研究技术手段,做到课程知识的不断更新,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研究领域最新国内外现状,以更好地为研究生科学研究服务。

2 目前存在不足

食品专业是一个集理、工、农等学科相关知识为一体的交叉学科。随着食品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食品专业研究生的基本素质和科研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外,还要求硕士研究生熟练掌握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加强动手操作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现有的课堂知识的传授方式及课程信息知识,在培养学生主动自学、创新思维及解除疑惑能力方面,均不能满足要求。因此,亟待改进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创新人才,满足社会需要。

3 改革实施方法

3.1 优化教材使用与建设

为突出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和实际应用性,在参考原有教材基础上,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领域最新科学研究(选自Science,Nature,Cell 等食品或农林顶级期刊文献) 作为教学素材,不断扩充和优化教学资料,为学生传递最新科研进展和研究技术手段。在课堂讲解前,要求学生自习相关文献资料,并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度评价学生自学效果,以提高研究生学习主动性,以及科研素养和创新性。

3.2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采用传统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注重PBL、CBL 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配合形式多样的微课视频、动画模拟及照片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具体教学方法和手段举例如下:

绪论是课程内容的简介和概括,重在帮助学生了解课程涉及内容种类和范围,以及调动和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因此,绪论部分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向学生展示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PCR 技术发明、高通量测序、宏基因组、体细胞重编程、细胞生长、分子营养信号通路等研究进展及其对食品科学、食品工业的影响,帮助学生培养热爱生命科学的情感,激发探究生命科学奥妙的激情。

案例教学法(CBL),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典型事例说明解释教材内容,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教学行为方法[3]。例如,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与风险”内容可采用案例教学模式。由学生针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热点提出问题并收集资料、在课堂上分组讨论,教师在适当的时机补充完善,最后进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辩论。通过这种方式促进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提升,并促使学生高级思维的发展。

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法(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第三部分第三节“分子营养研究进展”采用PBL 教学模式。由学生针对研究热点“生物节律和肠道菌群”提出问题并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分组讨论,教师补充完善并总结。同时,通过选取最新相关研究论文,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培养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促进团队合作、激发思维探索能力和创新性。

3.3 其他教学改革措施

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复杂。因此,经常性利用电子教案、板书、声讯信息技术、视频等进行课堂教学,有效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开展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此外,应采用小班授课方式,每班学生人数在30 人左右,以加强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感和促进师生课堂交流,保证良好教学效果。

4 教学效果评价

采用多维评价体系,实现由结果性评价走向发展性评价的转变。考试成绩由期末考试、课堂活动参与、相关实验设计、课堂考勤等4 个部分组成占比分别为40%,35%,20%,5%。期末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考试题型分别为名词解释、填空、选择、简述及综合应用题。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可穿插一些简短提问,帮助大家对知识的理解,以检查教学效果;同时,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包括文献阅读情况、实验设计等,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和拓展,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探索能力和创新性。

5 结语

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讲授内容、课堂讨论、评价体系,建立了详细的PBL、CBL 等综合性教学模式,活跃教学思想和风格,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之中,注重科研反哺教学,加强学生对专业领域知识和研究进展的掌握,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保障学习效果,从而培养和促进研究生专业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保证了课程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分子生物学研究生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SPOC混合教学模式下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浅谈如何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对话式课堂建构与教学实践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危险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