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唱中如何获得正确的气息
2021-12-07徐一然
徐一然
摘 要: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正确的呼吸能使歌者获得良好的气息支持,从而更好地去表现歌曲的内容。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声乐学习的基础,气息支点的掌握也至关重要。声乐界有“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说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本研究从歌唱呼吸的原理、歌唱呼吸的类型、歌唱呼吸的运用、科学呼吸方法的训练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呼吸器官;呼吸方法;呼吸支点;训练
歌唱呼吸是一门广泛而深奥的学问。在美声唱法中有着这样的说法:“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谁懂得呼吸谁就懂得唱歌。”而在我国古代的声乐理论里也有说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和“气动则声发”。今天,我们强调呼吸是发声的源泉,是歌唱的动力,是歌唱的生命。不仅是对呼吸重要性的深刻认识,而且更加突出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正确的发声,良好的共鸣乃至对歌曲思想感情的表达都与呼吸密切相关。因此,在歌唱时只有掌握最自然、最深长、最正确的呼吸,才能具有丰富表现力的歌唱物质动力,才能更为自如地进入歌唱艺术创造的境界,达到精神和身体的和谐,声音形象和角色形象的统一。
一、歌唱的呼吸器官及呼吸方法
在斯塔林的《人类生理学》中,是这样描述呼吸的:“由于胸或胸腔有节奏地交替扩大或缩小的容积而使空气不断更新。胸的每次扩大而膨胀,使空气(气息)通过气管或风管被吸入肺里,这就是吸气。胸放松时,它收缩而容积缩小,从而把肺中的空气逐出或排出,这就是呼气。”同样,呼吸在歌唱中也是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地动作,但歌唱中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不同,对于歌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歌唱作为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其呼吸运动比生活中的呼吸运动要复杂得多。“呼吸”是呼气和吸气的总称。“吸气”是由于横膈膜的下降,肋肌、腹肌的扩张,使胸腔扩大,将气吸入肺部;“呼气”是由于收缩腹肌肋肌促使横膈膜上升,吸入的空气受到压迫后,由肺部、气管,通过口、鼻排出。呼吸器官主要包括气管、肺、胸腔、横膈膜、腹肌等。
呼吸可大致分为三大类:第一种是人在安静时的呼吸,如坐着看书写字或休息睡眠时都处于静的状态。通常这个状态的呼吸所需要的气流量都不是很多。第二种是劳动时的呼吸,这时需要的气流量较大。以上这两种呼吸都属于是自然呼吸,是非意识的动作。但有一种呼吸是伴随着发声的,也就是歌唱的呼吸。它与说话时的呼吸截然不同,是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需要有意识的强力呼吸。歌唱呼吸又分三大类型:胸式呼吸:这是一种主要依靠胸腔控制气息的呼吸方法;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法主要靠下降横膈膜,用腹部肌肉控制气息,唱歌时胸部不抬起只用凸肚子或者瘪肚子的方式呼吸,或者呼气时小腹不但不收缩,还向外凸出;胸腹式呼吸:这是目前声乐界大多数人认为最可取的歌唱呼吸方法。它是一种运用胸腔、横膈膜和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方法。
二、歌唱中气息的运用
声乐界有这样的一句格言:“谁掌握了歌唱的呼吸,谁就会唱歌”。是否能唱好歌,呼吸是关键。所以要想在歌唱学习中取得进步,首先要解决呼吸问题。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系统的歌唱呼吸方法是声乐界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問题。
1、歌唱的吸气:
吸气是歌唱前的准备,吸气时应同时用口和鼻吸气,气要吸到肺的底部,从而使横膈膜下降,胸腔和腹腔同时扩张,腰围有膨胀的感觉。吸气时要注意动作柔和平稳,自然而放松,注意吸气适度,防止过深和过浅,否则很容易造成全身僵硬,使声音失去弹性和支持力。
2、歌唱的呼气
当气体从肺部流出,吸气肌肉群有控制地慢慢放松,横膈膜逐渐抬起,小腹收缩并与两肋保持扩张的力量形成对抗,使气息均匀流畅的呼出。呼气时,特别要注意对气息的控制适度,缺乏控制会产生漏气,导致气息不够用,过分控制容易使气息不流畅,造成声音僵硬干涩。
呼气时应该保持吸的感觉,吸气时也保持呼的感觉,呼与吸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有人把这种对立统一概括为“怎么吸就怎么唱,吸到哪就从哪唱,唱的过程中想着吸,吸的过程中想着吸,所有的字都吸着唱”。
3、歌唱的换气
歌曲演唱中的换气,不仅关系到声音和技巧的发挥,更直接影响到音乐作品内容和情感的艺术表现。大家常说:“换不好气,唱不好戏。”如果气口换的不好,不但有可能使演唱者的声音失控,还会影响音乐作品的连贯性和完整性,破坏歌曲的意境和艺术表现。演唱者在学习作品时就要注意选择好换气口,并在练习的时候严格要求自己在提前设计好的气口换气,不能随意挪动。根据音乐的情绪掌握好换气的速度,合理地安排换气的时值,更好地控制歌唱的气息,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
三、歌唱气息的训练
沈湘教授指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对呼吸方法的正确领悟与气息配合发声训练是歌唱学习者的一门重要课程。想获得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学习歌唱者要长期艰苦地进行呼吸训练。
1、快吸慢呼
快吸慢呼的呼吸训练就是瞬间把气吸得饱满,保持片刻后,再把气息均匀、平稳地慢慢呼出。正像我们平常受到惊吓时迅速地换气,两肋、腰围快速扩张,横膈膜快速且有弹性地下沉。初学者可以想象有一位离别很久的好友,突然出现在你面前,你惊奇的倒抽一口气,几乎要喊叫出来,就停止在这种状态上,几秒钟后仿佛有一股外部的力量将小腹向后推压,感到小腹在与这股外来的力量的对抗中,气息徐徐向着上齿根的背后发送,这时横膈膜起着支持作用。这种呼吸方法比较适合节奏紧凑,乐句较长的歌曲。
2、慢吸慢呼
慢吸慢呼的呼吸训练是在全身放松的状态下缓缓地吸入气体,觉得两肋慢慢地张开,同时腰围有明显的扩张,保持片刻后,再把气息均匀、平稳地慢慢呼出。这种练习正像我们平常闻花香的感觉,很自然而舒服地感觉到深吸气的状态。要注意的是吸气要与闻花香时一样自然、平静、柔和。气不要吸得太多,但要吸到膈肌。气吸得过多,不但不能解决歌唱时气息不够用的问题,相反还易使身体僵硬,声音不流畅。此呼吸法比较适合速度缓慢、抒情的歌曲。
3、慢吸快呼
慢吸快呼的呼吸训练是在全身放松的状态下缓缓地吸入气体,感觉两肋慢慢张开的同时,腰围有明显的扩张,保持片刻后,瞬间把气息呼出。这种练习正像我们过度劳累停下来休息时全身放松地深吸一口气后,再彻底地叹出去的那种感觉。这种呼吸方法经常用于歌曲的高潮,富有激情且充满力量的乐句。
4、快吸快呼
快吸快呼的呼吸训练是快速地吸气,再快速地呼出。快吸时要注意下肋打开,下腹收缩及胸肌群扩展的弹动力,气吸好控制住之后,摇动身体检查是否有多余的紧张。快呼要领与慢吸快呼练习相同,注意腹肌、膈肌的快速力弹动。很多声乐老师都主张的“狗喘气”就是指快吸快呼练习,它对加强横膈膜的弹性和灵活性有很大的帮助。这种呼吸方法比较适合节奏紧凑,欢快的歌曲。
四、歌唱呼吸中的气息支持
在17、18世纪的声乐著作中非常强调气息在歌唱中的支持和运用。当时教师在教学中最流行的说法是“在气息支持下唱歌”,“很好地支持住”,“用气息托住声音”,“谁懂得很好的呼吸和吐字就会懂得很好的歌唱”。这些说法看上去很简单,但却包含了十分重要的道理。的确,在歌唱的每一分钟都离不开气息的支持,凡是不用正确气息支持的歌唱,必然是挤着或者压着嗓子在歌唱。在长期的声乐学习中我们也会发现,凡是高音卡、挤,声音不自然、不放松的歌唱学者都没有正确的呼吸,没有掌握呼吸的支点。
1、气息支点的感觉
在歌唱发声时,需要把气息缓慢、均匀地呼出来,而胸腔、两肋、膈肌这种向里向上的反作用力,需要吸气时两肋、膈肌向外向下的力量来控制并保持住,这样才能得到平稳舒畅的呼吸效果,否则气息就会随着声音浮泄出来,造成气浅、声音虚弱。这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抗平衡的着力点 就是“呼吸支点”。
呼吸支点的部位感觉可以用咳嗽、大笑和强烈的抽泣来体会。还有一种体会是我们平时在挑重担或抬钢琴用力时会先憋着一口气,这种憋气的力量是向外向下的,能感觉腰、腹部肌肉的紧张,就是靠这种作用力的反作用力把担子挑起来、把钢琴抬起来的。我们再唱一首较为抒情的歌曲,深的气息、沉的气息才能足以支撑我们演唱,比如杨洪基老师的《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歌曲,由于歌曲整体音区比较低,歌曲内容具有历史意义,需要演唱者演唱出大气磅礴、历史滚滚向前推進,对历史兴衰的感叹的沉重感,所以
2、歌唱气息的练习
吸气时隔膜下降、使胸腔的底部向下伸展,同时胸腔两肋张开,使胸腔全面扩大。此时,因胸腔和肺部扩大,外界空气即吸入肺部。呼气时,一方面依靠胸腔本身的弹性作用和胸腔呼吸肌肉用力逐渐将肋骨拉下,使胸腔缩小;另一方面,腹部肌肉有控制地收缩,压迫腹腔内器官向上,使横隔膜逐回复原来的位置。以上两种方面的呼气动作互相配合,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出。同时在呼吸时,我们还要注意气息不可过深或过浅,吸气要柔和、自然、平稳,呼吸器官各部分不要有僵硬逼紧感,善于保持气息,始终保持胸腔的扩张状态,控制呼气的力量要适中,不要把保持气息当成紧压,呼气时用下胸肌和腹肌、横隔膜来操纵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应该注意的。
五、结论
一首完美的歌曲,不仅需要好的嗓音,更重要的是需要呼吸的调整,从而使歌曲演唱完美化、科学化。一切声音表现技巧都与呼吸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无论是声乐爱好者还是声乐研究人员,至关重要的一点,都必须了解和掌握声乐演唱中正确的呼吸方法。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和原动力,学习正确的歌唱呼吸是歌唱艺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前提。一切声音表现技巧都与呼吸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无论是声乐爱好者还是声乐研究人员,都必须了解和掌握声乐演唱中正确的呼吸方法。此外,在实际的的学习过程中,还不能片面地强调歌唱的呼吸,应该把呼吸和发声、吐字咬字以及情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科学地掌握和运用呼吸,才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声乐道路,唱出最美、最动听的声音。
参考文献:
[1]韩勋国,韩晓彤.歌唱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4]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弗·兰皮尔蒂等.嗓音遗训[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6]酆子玲.歌唱语音训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7]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