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绩效反馈效果对企业投资价值的影响
——R&D创新方式和市场竞争的情境效应
2021-12-07王超发杨德林
王超发,杨德林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 710126;2.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改革和开放,企业面临的融资和投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此背景下,提升企业投资价值无论对于企业决策者(以下简称决策者)还是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而言都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在研发(以下简称R&D)投资过程中需要持续性资源投入才能提升研发的成功率,同时由于决策者可以控制的资源有限,因而当实际投资绩效高于决策者期望绩效时,决策者可能根据创新方式和市场竞争程度对R&D 投资进行资源配置,进而对企业投资价值造成影响[1]。因此,探索R&D创新方式和市场竞争情境效应下的正向期望绩效反馈对企业投资价值的影响机制成为学者们的关注对象。另外,当前关于期望绩效反馈对企业投资价值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下面分别从期望绩效反馈对企业R&D 投资的影响以及创新方式(和市场竞争)对企业R&D 投资的影响两个方面展开综述。
在期望绩效反馈对企业R&D 投资的影响方面,Jaeho等[2]研究了期望绩效反馈对员工薪酬分配的影响问题,指出期望绩效反馈通过对影响决策者和董事会成员的风险偏好产生影响,进而会最终影响企业的R&D 资本投入量。Lv等[3]认为期望绩效反馈对R&D 投资行为有非对称效应,即不一致的绩效反馈降低了研发强度,这是因为这种不一致导致了问题搜索的内生限制。上述研究虽然认识到了期望绩效反馈效果会影响企业R&D 投资,但并没有区分期望绩效反馈效果的影响方向。基于此,En等[4]实证研究了期望绩效反馈如何影响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国际扩张行为,研究表明,高于社会期望的绩效提高了对外直接投资水平,高于历史期望的绩效降低了对外直接投资水平。Jiang等[5]则认为期望绩效反馈不仅影响企业的海外扩张倾向,而且还影响企业R&D 投资力度,其影响结果与企业所在的国家文化和制度距离有关。基于期望绩效反馈效果信息的分类,Areti等[6]将期望绩效反馈效果的相关信息分为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两个方面,虽然研究结果证实了内部创新努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存在着“创新努力-内外部知识获取-相关利益和成本-预期收益-创新绩效-创新努力”的反馈回路关系,但该研究并没有指出这种回路产生的情境。
在创新方式和市场竞争对企业R&D 投资的影响方面,毕晓方等[7]指出与开发式创新方式相比,积极的政策补贴和丰富的财务冗余对探索式创新方式有明显的正向刺激作用。Hall[8]的研究表明,虽然丰富的财务冗余对探索式创新方式有积极作用,但是由于R&D 投资的持续性和高风险性,使得企业如果在投资过程中突然退出会对其造成重大损失。Takalo等[9]认为政府的补贴政策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企业R&D 投资成本和风险,而且加强了企业融资能力,从而使技术项目投资效率得到加强。上述研究虽然从政府政策和财务角度说明了创新方式对企业R&D 投资有影响,但并没有指出对企业投资价值的影响机理[10-11]。
在市场竞争对企业R&D 投资的影响方面,邢斐等[12]研究了市场竞争、研发补贴和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指出相比市场竞争强度较大的行业,在市场竞争强度较小的行业中政府会资助规模较小的企业。纪炀等[13]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市场竞争不断增强时企业CEO 自恋心理越强,企业技术项目投入强度越大。夏清华等[14]分析了市场竞争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指出市场竞争强度与研发投入之间具有倒U 型关系。上述研究忽略了当企业处于激烈的竞争市场环境时,其R&D 投资策略可能千差万别这一重要事实。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不同企业采用的R&D 创新方式、拥有的技术先进程度以及人才储备等不同[15]。
综上易知,虽然现有研究对期望绩效反馈效果与企业R&D 投资已有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但这些成果主要考虑期望绩效反馈本身对企业规模扩张、员工激励、创新能力以及研发投入力度等方面的直接影响,忽略了其对企业投资价值本身的影响(因为该影响决定着企业的外部融资能力和内部研发投资能力的提升程度)。当前研究虽然认识到了创新方式和市场竞争强度对企业R&D 投资有影响,但其动力来源却不得而知。在实际中,期望绩效反馈作为企业内部资源在促进创新方式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
基于此,本文以R&D 创新方式和市场竞争为情境效应,探索期望绩效反馈效果对企业投资价值的影响机制。首先,以分析现实背景为出发点提出相关假设;其次,选取2011~2017年间在中国沪深两市上市的A 股企业数据样本,对相关变量进行设置和测度方法说明,同时构建回归模型;再次,实证检验提出的相关假设;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得出相关管理启示。
1 研究设计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企业绩效反馈理论认为决策者对企业本身的绩效通常持有一个期望水平,该期望水平受该企业的历史绩效水平和其他同行业竞争者的期望绩效水平共同影响[16]。企业的实际绩效能否达到决策者的满意程度(即期望绩效)成为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现有关于期望反馈的研究主要采用实际绩效减去企业决策者的期望绩效对企业期望绩效反馈效果进行测度(称为期望绩效反馈效果)。另外,虽然现有研究较为一致地验证了企业实际绩效低于期望绩效(称为负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能促进突破式创新,但关于企业实际绩效高于期望(简称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对探索式创新影响的研究并没有形成统一结论[17-18]。基于此,本文从企业R&D 创新方式这一角度,通过关注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揭示在R&D 创新方式和市场竞争的情境下正向期望绩效反馈对企业投资价值的影响机制问题。
传统的企业投资价值是指企业资产对于具有明确投资目标的特定投资者或某一类投资者所具有的价值。通常用该企业的股票价值对该企业内在投资价值进行评估。另外,万华林等[19]指出,在有效的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以往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已充分反映在该企业期初的股价中,而当年新增的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则表现在同期股票年回报中。因此,基于企业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完整性两个方面,本文界定企业投资价值是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对企业年度股票收益率的测度结果,具体测度方法将在下文给出。
企业双元创新理论指出不同R&D 创新方式会导致创新成果产量和质量的差异,创新方式是企业保持持续性竞争优势和提高自身价值的关键影响因素。根据已有对创新方式的分类并站在企业R&D创新速度和创新效果的视角[20],将R&D 创新分为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两种方式。其中,渐进式创新是指企业在已有资源和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技术革新,其主要目标在于服务已有的用户群体。突破式创新是指能大幅度改变技术、产品商业模式或过程的创新方式,该创新方式能很大程度地改变当前产品或服务,满足现有和潜在客户的需求。渐进式创新速度快且投资风险小,但创新效果不明显,对企业的发展和产业格局的变革影响小,在该创新方式下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能力相对偏弱。而突破式创新速度慢且投资风险大,但创新效果明显,对企业产业格局的变革影响较大。
1.2 研究假设
1.2.1 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与企业投资价值之间的关系 当企业期望绩效反馈效果较好时,即当期望绩效反馈效果为正向时企业有额外的自有资源可用于R&D 投资。企业R&D 投资活动具有高投入性和高风险性(包括技术风险和未来市场产品价格的高度不确定),在投资过程中需要对人才、资金以及其他相关的稀缺性生产资料的持续性投入[21]。由于R&D 投资中的实验设备和生产设备具有专用性,如果研发失败,则要调整相近的产品生产或退出投资,这样会降低盈利水平并对外传递企业R&D创新项目状况较差的信息。另外,由于R&D 投资本身的高风险性(主要由投资的长周期和产品适应市场的不确定性造成)使得决策者容易出现风险规避心理,进而导致其对企业未来价值的悲观预期和投资信心不足[22]。但当期望绩效反馈为正向时,该情况的出现不但可以提升决策者的投资信心,而且还能在R&D 投资过程中有更多的资源分配以满足研发的人力物力需求,促进企业资产进行重组和优化[23]。此外,正向期望绩效反馈能够推动企业在R&D 创新过程中进行增发和配股,这是因为企业投资价值的提升需要人才,无论是人才还是其他资源投入其本质都是资金的投入,所以企业进行股票增发和配股能为企业带来外部资源。正向期望绩效反馈不但有利于吸引和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而且还可以搭建科技信息交流和分享平台,为企业研发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从而推高企业盈利水平。据此提出假设:
H1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与企业投资价值之间呈显著正向关系。
1.2.2 R&D 创新方式在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与企业投资价值之间的情境效应 渐进式创新强调通过对已有技术进行革新和优化来提升企业获得额外机会价值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该企业的股票市盈率、每股盈利的比率以及竞争优势等[24]。在期望绩效反馈效果较好的情况下企业若进行渐进式创新,一方面阻碍了核心技术人员的认知空间和知识创新能力的拓展,另一方面会对企业高新技术的获取形成挤出效应[25]。在此背景下,企业没有必要增发新股或配股,同时可能会降低资源利用率,进而减弱了期望绩效反馈效果对企业投资价值活动的正向促进作用。突破式创新强调通过大幅度提升产品性能或研发新产品来增加股票市盈率、品牌效应、垄断经营能力和独特的竞争优势。在企业转型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发展战略正在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高新技术创新驱动,高技术型企业的发展主要以物质资本为中心转向以高技术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为重心[26]。因此,在实现技术颠覆性变革的压力下,如果期望绩效反馈为正向,那么,企业可供分配的股利也会相应增加。采用突破式创新能够充分利用内部资源、吸引前沿技术人才、获取更加有独特优势的技术,同时能为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加提供动力。据此提出假设:
H2a突破式创新促进了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与企业投资价值之间的关系。
H2b渐进式创新减弱了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与企业投资价值之间的关系。
1.2.3 市场竞争在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与企业投资价值之间的情境效应 企业竞争优势理论指出,某企业的市场地位会受到其他同行业竞争者的影响,当竞争对手的投资价值较大时,其具有充足的资源进行投资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竞争对手进入该类投资也会瓜分企业的市场份额。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通过提升其投资价值不但可以增加在金融市场上的融资能力[20],而且还能提升产品形象。Jiang等[27]对发达国家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表明,当期望绩效反馈效果较好时,企业就会增加研发投入进而使同行业的研发投资竞争更加激烈。资源理论指出,竞争激烈的市场能够产生知识外溢效应,进而为企业R&D 投资活动提供更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能驱使企业对于其投资价值提升的人才需求量,这会进一步促进科研机构和高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最终为企业R&D 投资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持[28]。另外,当期望绩效反馈效果较好时,企业具有增加研发投入力度的能力,从而提升R&D 投资效率。大部分企业进行R&D 投资受到多元化的高风险影响,所以从风险规避角度看,R&D 投资的成功率较低。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强度能驱使企业更加主动地关注市场信息,挖掘新的未来机会价值,最终激发企业对资源配置方案进行优化。据此提出假设:
H3市场竞争越激烈,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越能促进企业投资价值的提升。
1.2.4 R&D 创新方式和市场竞争的联合情境效应 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决定了企业排斥性投资的强度和频度,同时也决定了企业在掠夺者和被掠夺者之间的角色转换速度,即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R&D 创新欲望越强烈[29]。为了抵御其他竞争对手带来的风险,并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企业会凭借自身规模、信贷资源以及技术人才储备等优势资源压缩竞争对手的创新空间,同时利用其内外部资源禀赋(包括外部融资和资源等)进行R&D 创新和资源聚集。在此背景下,企业往往会采用突破式创新提高技术壁垒和技术进入门槛[30]。这是因为与渐进式创新相比,突破式创新具有明显的产业结构颠覆能力,能提高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预期[1],也能迫使其他竞争对手推迟研发或退出竞争。另外,从企业治理角度看,当外部市场竞争激烈时,外部竞争可以有效缓解企业代理问题。决策者出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会主动搜集市场信息,努力摆脱原有的技术轨迹,目标倾向于迎合新技术的市场需求[31]。在此背景下,突破式创新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价值提升空间,有利于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同时,由于突破式创新相比渐进式创新需要更多更集中的资源,当企业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越好时,决策者对R&D 投资的未来机会价值会有更高追求,进而在竞争压力下更倾向于采取突破式创新。这样金融市场上投资者预期、行业的产业发展状态和趋势、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盈利水平以及项目发展状况均会向积极方向发展[4,28]。据此提出假设:
H4市场竞争越激烈,与渐进式创新相比,突破式创新更能促进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对企业投资价值的正向影响。
1.3 模型构建和变量设置
为检验假设H1,即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与企业投资价值之间呈显著正向关系,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式中:ENIV 表示企业投资价值(因变量);ε为随机扰动项(下同)。借鉴李仲飞等[32]的研究,采用下一年购买并持有的股票收益率来衡量企业投资价值,即
其中:λq为企业股票的月度收益率;EPEE 表示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自变量),用实际绩效与期望绩效的差值(P-A)进行测度,P为企业的实际绩效水平,用总资产回报率进行测度,A为由历史和社会期望绩效的线性组合计算得到的期望绩效[33]。计算公式为
HAit表示企业i的历史期望绩效,SAit表示企业i以外的企业第t年总资产回报率的平均值,在具体计算时去除期望绩效反馈效果为负值的数据。ALRA、OWNC、REOA 和AGEM 分 别为控 制变量:用总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表示企业资产负债率(ALRA),用前两大股东的持股量占总股份的比例表示股权集中度(OWNC),用总利润占总资产的比例表示资产收益率(REOA),用贝塔系数表示系统性风险(AGEM)。
构建如下回归模型用以检验R&D 创新方式的情境效应,即突破式创新促进了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与企业投资价值之间的关系,渐进式创新减弱了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与企业投资价值之间的关系(假设H2a和H2b):
式中:REOP 和WMCY 分别表示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参考季桓永等[34]的研究,用非新领域专利申请数量加1再取自然对数作为渐进式创新的代理变量,用新领域专利申请数量加1再取自然对数作为突破式创新的代理变量(关于新领域的定义参见文献[34])。
构建如下回归模型用以检验市场竞争强度的情境效应,即市场竞争越激烈,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越能促进企业投资价值的提升(假设H3):
式中,QNUF 表示市场竞争强度,具体用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倒数进行测度,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倒数越大,说明市场竞争越激烈。
构建如下回归模型用以检验市场竞争强度和R&D 创新方式的联合情境效应,即市场竞争越激烈,与渐进式创新相比,突破式创新更能促进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对企业投资价值的正向影响(假设H4):
式中,交互项EPEEit·QNUFit·REOPit和EPEEit·QNUFit·WMCYit分别表示不同创新方式和市场竞争的联合情境效应。
2 实证分析
2.1 数据来源和变量统计
本文选取的样本数据来自2011~2017年间在中国沪深两市上市的A 股企业数据,选取的财务数据均来自CSMAR 数据库,数据的筛选和计算都借助统计软件Stata12 进行分析。在数据分析之前,结合所选变量类型对其进行了如下处理:①由于金融保险类上市企业业务的特殊性,所采用的会计准则与其他行业存在差异,故对该类企业数据进行删除;②剔除了ST 和PT 类企业样本数据;③剔除了资产负债率超过1的企业数据;④剔除了资产回报率在区间(0.5,0.5)之外的企业样本数据;⑤对所有连续型变量进行1%的Winsorize缩尾处理,最终得到310家企业。表1给出了本文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由表1 结果可知,所选样本的企业投资价值(ENIV)均值为0.308,最大值为4.147,最小值为-0.665,而标准差为2.605。这说明,不同企业的投资价值具有较大差异。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EPEE)的最大值为0.177,最小值为0.224。这说明,企业间的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差异较明显。对于两种创新方式其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差异都较明显,因此,企业采用不同的R&D 创新方式可能导致其投资价值不同。由表1 的统计结果容易发现,Winsorize处理后(1%显著性水平)变量取值不存在异常值。
由表2中的变量相关系数易知,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EPEE)与企业投资价值(ENIV)显著正相关(1%的显著性水平),该现象初步验证了假设H1。系统性风险(AGEM)与企业投资价值、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显著负相关,这与事实相符。由表2分析结果容易发现,所有变量的相关系数都小于0.400,因此,本文所选择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表2 变量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矩阵
2.2 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与企业投资价值的关系以及不同R&D创新方式的情境效应分析
为了检验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自变量)与企业投资价值(因变量)之间的关系,首先去掉自变量(Model1,称为基准模型),以检验所有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其次,在Model1的基础上加入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构建Model2(模型1),用以检验假设H1。另外,为了检验创新方式和市场竞争强度的情境效应,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渐进式创新(形成模型2,记为Model3)用以检验假设H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突破式创新(形成模型3,记为Model4)用以检验假设H3,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市场竞争强度(形成模型4,记为Model5)用以检验假设H4。具体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 的回归结果可知,在基准模型中(Model1)资产负债率(ALRA)和系统性风险(AGEM)与企业投资价值(ENIV)显著负相关,股权集中度(OWNC)和资产收益率(REOA)与企业投资价值正相关,该现象与现实相符。Model2 的回归结果显示,企业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EPEE)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与企业投资价值正相关。这说明,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越好,越能有效提升企业投资价值,即假设H1 得证。由Model3的回归结果可见,渐进式创新(REOP)在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与企业投资价值之间的关系中具有显著(1%的显著水平)的负向调节作用。而由 Model4 的回归结果可知,突破式创新(WMCY)在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与企业投资价值之间的关系中具有显著(1%的显著水平)的正向调节作用。这说明,相比较渐进式创新,企业选择突破式创新对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与企业投资价值之间的关系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即假设H2和H3得证。Model5检验了市场竞争强度(QUNF)在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与企业投资价值关系中的情境效应,回归结果表明,交互项EPEE×QUNF的系数显著为正。这表明,当期望绩效反馈效果较好时,企业所处的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的投资价值越高,即假设H4得证。
由前文可知,模型式(5)、(6)被用来检验渐进式和突破式两种创新方式和市场竞争强度在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与企业投资价值之间的联合情境效应。为了进一步检验结论的稳健性,借鉴李健等[35]的研究,按照产品的市场竞争强度将样本企业三等分,并选择后1/3组和前1/3组作为竞争程度最低组和最高组,对不同R&D 创新方式的情境效应进行分组回归。其中,Model8和Model9分别检验了低竞争强度和高竞争强度下渐进式创新的情境效应,Model10和Model11分别检验了低竞争强度和高竞争强度下突破式创新的情境效应。上述模型的具体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Model6-Model11的回归结果
由表4可知,Model6的结果显示,市场竞争强度(QUNF)与渐进式创新(REOP)对正向期望绩效反馈(EPEE)与企业投资价值(ENIV)之间关系的联合调节效应不显著且为负。这说明,当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激烈时,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在渐进式创新情境下将拉低企业投资价值。Model7的结果显示,市场竞争强度与突破式创新(WMCY)对正向期望绩效反馈与企业投资价值之间关系的联合调节效应显著为正(1%的显著水平)。这说明,当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激烈时,采用突破式创新可以提高正向期望绩效反馈对企业投资价值的正向影响作用。比较Model6 和Model7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强度下,企业采用不同的R&D 创新方式会在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与企业投资价值之间产生明显的差异性影响。
Model8的结果表明,当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强度较弱时,渐进式创新对企业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与企业投资价值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显著为负(5%的显著性水平,系数为-0.031);Model9的结果则表明,当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强度较强时,渐进式创新对企业期望绩效反馈效果与企业投资价值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显著为负(1%的显著性水平,系数为-0.009)。对比上述模型的回归结果容易发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境下,企业采取渐进式创新,则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对企业投资价值的正向促进作用将会消弱。
Model10的结果表明,当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强度较小时,突破式创新对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与企业投资价值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系数为0.001);Model11 的结果表明,当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强度较大时,突破式创新对期望绩效反馈效果与企业投资价值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显著为正(1%的显著性水平,系数为0.155)。比较两个模型的系数和显著性水平可以发现,当企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境时,基于较好的期望绩效反馈效果,企业若选择突破式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投资价值。
3 结论
在企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本文针对R&D 创新过程中的企业投资价值提升问题,选取了2011~2017年间在A 股上市的310家企业样本数据,以组织行为理论为视角,研究了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对企业投资价值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R&D 创新方式和市场竞争的情境效应以及两者的联合情境效应。结果表明:
(1)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越好,越有利于企业投资价值的提升。这说明,实际绩效高于期望绩效具有信号传递和资源效应,能增加企业R&D 投资的能力和动力,最终提高企业投资价值。基于此,建议决策者在根据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进行R&D 投资决策时,应积极促进内部资源配置,推动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和其投资价值的可持续发展。
(2)突破式创新促进了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与企业投资价值之间的关系,而渐进式创新起到了相反作用。该结论表明,相比渐进式创新,若企业选择突破式创新,则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对企业投资价值的提升有更好的效果。基于此,建议当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较好时,企业应立足于自身的改革,结合自有的资源和人才储备,积极采用突破式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和投资价值的提升。
(3)市场竞争越激烈,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越能促进企业投资价值的提升。该结论表明,市场竞争强度作为企业的外部治理机制,不但在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较好时能够改善“富则思安”的企业管理现状,而且也能调整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技术项目的投入力度和企业投资价值。基于此,建议为了促进中国经济市场的良性发展,政府应对简政放权并加大资源扶持,切实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应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加快资源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性,使企业易获得更多资源实施技术项目投资。
(4)市场竞争越激烈,与渐进式创新相比,突破式创新更能促进正向期望绩效反馈效果对企业投资价值的正向影响。该结论说明,并不是所有的R&D 投资都能够促进企业投资价值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企业所处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会限制企业期望绩效反馈所表现出的资源配置程度,并与创新方式共同作用来影响企业投资价值。基于此,建议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境下,决策者应将资源优先用于突破式创新投资。这是因为与渐进式创新相比,一旦突破式创新对原有技术发展路线的变革和颠覆性的创新活动取得成功,那么,企业会获得明显的独特竞争优势,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会显著增加,最终投资价值也会随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