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扶贫育产业 育好产业拔“穷根”
——以临洮县峡口镇普济寺村高原夏菜为例

2021-12-07杨效成

甘肃农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穷根钢架菜花

杨效成

甘肃省临洮县峡口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甘肃 临洮 730518

普济寺村有6个村民小组,257户1116人,劳动力550人,2013年以来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4户121人(其中,未脱贫户2户6人),有耕地面积518hm2,均为干旱山地或陡坡地,高原夏菜为主导产业。该村是全镇贫困村之一,也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阳光房”(双膜全钢架大棚)建设示范村,采取“政府引导、项目扶持、技术指导、优化品质”的措施,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原夏菜种植。全村高原夏菜种植户167户,占全村64%,种植面积373.33hm2,共有钢架大棚40座,人均可支配收入8196元,其中蔬菜种植占总收入65%。一直以来山大沟深、酷寒的自然条件是横在当地群众致富路上的一块拦路石,单一的产业结构是阻碍发展的主要瓶颈。调整产业结构是摆在当地群众面前的首要问题,大家一致认为要致富产业结构就必须要调整,找到一个既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又能增加群众收入的致富产业是摆在普济寺村群众面前的唯一出路。

一、政府聚力引导,激发内生动力定产业

经过与周边自然条件相似村的对比和走访了解,依托普济寺村海拔高,气候冷凉,不易发生病虫害,生产的蔬菜品种高的优势,2013年村“两委”确定了“压减马铃薯求良种,增加蔬菜创品牌”的发展思路,通过村社干部、党员带头示范,率先种植高原夏菜,带领广大群众一道致富。同时,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方面采取组织干部、部分种植大户赴县内外观摩学习、集中培训、现场听讲、典型带动等多种形式,动员全村农民群众积极种植高原夏菜,并邀请县、乡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服务团成员对该村种植的高原夏菜进行指导,另一方面组织党员、村社干部20余人,赴周边的榆中县新营乡实地参观学习地膜菜花种植技术,2014年当年村社干部、党员率先带头种植菜花26.67hm2,亩收入达6000元以上,对比种植马铃薯和高原夏菜巨大的收入差距,有效激发了该村群众种植高原夏菜的浓厚兴趣,如何种植高原夏菜成为当地群众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主要话题。2015年该村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菜花的种植由2014年的400亩骤然增加到了1000亩,种植面积翻了一番,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菜花,最少的种了1亩,最多的达到了4亩,亩收入达到了4000元,全村因种植菜花增加收入400万元。

一个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的茅台人坚守品质、以质求存,造就了贵州茅台“香飘世界,玉液之冠”的金字招牌,引领着白酒行业的时代发展。

二、政策竭力倾斜,用活扶持项目壮产业

随着高原夏菜需求量的急剧增加,镇上开始探索传统农业向设施农业的转型。借助东西部协作帮扶契机,积极争取申请福州市仓山区帮扶专项资金52.5万元,为20户建档立卡户建设“阳光房”(双膜全钢架大棚)钢架大棚20座,种植蒜苗、辣椒、菜花、番瓜等蔬菜品种,亩产量增加1500kg,单棚种植收入预计可达1.4万元以上,比露天蔬菜种植亩均增收1万元,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同时,配套建成大口井3口,完成注水并实现灌溉,增加灌溉面积1200亩。“阳光房”建成进一步加快了设施蔬菜的发展步伐,普济寺村高原夏菜的种植从2013年至今已有7年的时间,7年来不光是种植规模越来越大,种植人群越来越广,而且种植品种日渐增多。由刚开始的单一菜花种植,增加到今天的菜花、西芹、紫甘蓝、蒜苗等复合式多种类的种植,从当初的一年一茬菜花种植模式发展为西芹收获后复种菜花,菜花收获后复种紫甘蓝的种植模式,从当初的露天地膜覆盖种植发展到现在的钢架大棚设施种植模式,产业结构和种植模式逐步趋向完善,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大户承包种植模式初具雏形。2020年,全村共种植高原夏菜5600亩,其中菜花种植面积达2800亩,紫甘蓝800多亩,西芹1200亩,红笋400亩,其余各类蔬菜种植400多亩,平均亩收入达到了8000多元。高原夏菜已经成为该村群众名副其实的致富菜。

三、技术有力支持,强化培训指导促产业

为了确保高原夏菜种植户的科学化、规范化种植水平,在蔬菜种植前期阶段,利用农闲时间,组织群众到镇上参加县农业农村局蔬菜办、县科技局、县农技中心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的各类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3期120人(次),就蔬菜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菜苗、菜籽的培育和选购、大棚管理等方面知识进行了专题培训,努力改变农民的种植观念和科技意识。按照蔬菜种植的生长周期和病虫害高发期,邀请大棚蔬菜种植专家、科技特派员和农技人员,经常性深入田间地头,对广大种植户进行现场指导,并不定期地对温室大棚蔬菜长势进行回访,全面提升大棚蔬菜科学化种植水平,为全镇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四、品质倾力打造,突出经济效益优产业

积极打造体现峡口优质高原夏菜品质目标定位,在选定引进种植品种时,与外地客商达成协议,由农户根据客商需求,统一种植时间、统一种植品种,客商集中收购,利用好峡口蔬菜病虫害少、使用农药少、蔬菜品质高的特点,引导农户把握蔬菜种植时间节点,科学安排种植品种,能够较好地与川区蔬菜错茬上市时间,将高原优质蔬菜打造成无公害、高品质的蔬菜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依托普济寺村蔬菜交易市场,解决蔬菜的贮销难题,极大的提高了群众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信心,延伸了产业链条,使蔬菜产业发展日趋完善。随着高原夏菜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2015年该村提出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路子,相继成立了临洮县登安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临洮县得军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富民产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合作共赢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粘合剂,直接关系到合作社能否带动群众共同致富,是实现合作社成员抱团发展的主要抓手。在镇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加强指导下,普济寺村各个合作社按照各自经营的业务,逐步形成了以服务高原夏菜产前产中产后为中心的一条龙服务链条。该村种植的高原夏菜通过合作社销售到了临夏、榆中、临洮等蔬菜市场从而转销全国各地,同步也稳固地鼓起了种植户的钱袋子。

小红。欧阳橘红哭着喊,两手死死地抱紧雷红,小红,你不能离开妈妈,妈妈要和你在一起。雷红吓呆了,任她紧紧地抱着,不哭不动,也不出声。

近年来,普济寺村的高原夏菜种植已经延伸到了上王家、峡口村、张郭家、新集等村,也带动了周边连儿湾、站滩、漫洼等乡(镇)的高原夏菜发展。如今,在峡口镇已经形成了以普济寺村为中心的万亩高原夏菜种植基地。这种以点带面的发展方式,已经让全镇部分村的群众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为进一步在全镇范围内乃至全县推广普及高原夏菜的种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普济寺村蔬菜产业的发展,产业格局的形成在全县做出了范本。

猜你喜欢

穷根钢架菜花
菜花黑腐病如何防治
时速150公里的“肉包铁”! 看北京冬奥会上的“极限”运动
中国钢架雪车队备战北京冬奥会
菜花宝典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钢架雪车项目文化交流研究
电力扶贫“拔穷根” 照亮乡村振兴路
像菜花一样幸福燃烧
多措并举拔穷根 全力脱贫结硕果
基于销轴连接的承力钢架强度校核
基于销轴连接的承力钢架强度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