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甘州区制种产业发展现状

2021-12-07

甘肃农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玉米种子制种全区

刘 梅

张掖市甘州区农村经营指导站,甘肃 张掖 734000

张掖市甘州区降水量为200~400mm,地理气候条件独特,为天然种植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年来,常规农作物种植先机已被“中国金张掖玉米”抢占,为寻求新的发展思路,甘州迅速掀起制种产业。目前,甘州区制种业主要集中在沙井、明永、甘浚、大满、龙渠等14个乡(镇),种植海拔最高分布在安阳乡2230m,最低分布在乌江镇1410m。而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制种产业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进一步分析甘州区制种产业现状,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建议。

一、甘州区制种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甘州区依托地理优势,玉米制种面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发展,已基本打造成为具有知名品牌的“中国金张掖玉米”制种基地。1984年,全区只有玉米制种面积约80hm2,发展到2000年的37333.33hm2,占耕地面积64000hm2的54.18%。玉米制种涉及甘州区14个乡(镇)149个行政村,参与玉米制种的农户7万多户。制种企业由最初的2家发展到目前的51家,2019年玉米制种生产良种27200万kg,亩均单产达475kg,亩均收入 2650元。

近年来,甘州区制种产业发展迅速,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农民群众收入逐渐增加,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种子企业的实力薄弱。在该区制种的大部分是小公司和挂靠的企业,维持制种产业,有产前投入,就缺乏产后兑付,制种服务没有保障。二是制种基地重茬种植,土壤养分短缺,导致种子饱满度差。三是制种公司和制种基地农户矛盾日益凸显,制种农户和制种企业缺少利益联结,引发各类矛盾。

二、主要做法

(一)基地建设

2012年初,甘州区开始试点建设“四化”制种基地,根据“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四化基地建设的要求,积极引导从事玉米制种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的土地流转经营模式,开展“四化”基地建设,加大财政项目资金支持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导有经济实力的种植大户,借助涉农项目资金,提高土壤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出率,进一步夯实制种基地建设,为优质种子的培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基地监管

自2012年以来,甘州区成立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把制种产业监管工作作为常态化,认真梳理,摸清底细,群众监督,不定期抽查,发动乡(镇)属地管理,群策群力,使制种监管工作成效显著,为制种基地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升全区种子基地建设的水平,由部门职能转变为政府行为。明确种子基地监管责任担当,形成了的强大合力,有力震慑了各种违法行为,市场秩序持续好转。

(三)市场监管

根据全区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强化监管措施,维护基地秩序,农业、公安等部门紧密配合,开展种子市场严查行动。一是查种子标签标注。2016年初至2019年底对全区96个种子经营门店进行抽查,抽查各类种子样品750个,查处假劣种子25.3kg,查处标签包装不规范种子12kg,调处种子纠纷案件3起;二是查转基因成分。2016至2019年在玉米苗期,对全区玉米制种田进行拉网式检查,共抽检样点3788个(次),抽检玉米品种596个,涉及14个乡(镇)、189个基地村、89个农林牧场;三是查品种真实性。2016至2019年在果穗成熟期,开展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专项检查行动,对玉米果穗进行全覆盖抽样检测,共抽取样品596份;四是查种子质量。在玉米种子收获后,及时开展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共抽查样品753份。同时,在企业发运时,要求企业必须送检样品,共抽检玉米种子样品1849份。

三、存在的问题

(一)比较效益低,市场风险加大

2020年的玉米种子市场仍将沿续供大于求、产品过剩的局面,制种产业的整体风险不断加大,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长久以来建立的制种玉米生产稳定局面受到冲击。

(二)基地基础薄弱,“五化”基地建设难度大

土地不平整,土地“碎片化”严重,种子基地基础条件薄弱,设施落后,机械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三)良性循环发展机制尚未建立

制种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较大,多年种植无法倒茬,再加频繁使用化肥和农药,部分种植区无法进行统防统治,致使地墒不饱,影响了种子质量和产量。

(四)种子企业占用过多的土地资源严重挤压了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生存空间

自2009年以来,由于全区制种业的快速扩展,全区有58%的土地用于繁育玉米种子,严重挤压了其他农产品的种植面积,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12户农产品加工企业一直处于原料供应不足的窘境,不能满负荷生产,农产品加工企业基地落实难度越来越大,有的企业生产难以为继,面临关停的危险,更谈不上发展壮大。

四、对策及建议

(一)优化基地建设,打造制种品牌

按照农业农村部对认定的26个杂交玉米种子基地建设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大基地建设和管理力度,稳定制种产业基地有序生产态势,杜绝蓄意高价收购,违约盗卖等违法行为,增加财政投入,提升基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水平,夯实现代化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基础。

(二)重点提质增效,打造绿色产业

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大力推广玉米制种测土配方、精量施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单粒播种等技术,深入实施农药、化肥、地膜减量等专项行动,通过减少投入、降低成本等措施,提升种子产业比较效益。通过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种子生产基地薄弱环节;积极调整土壤结构,实行轮作倒茬,进行耕地质量修复,有效解决连作重茬导致的耕地质量下降问题,增加基地产出能力,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积极开展重大科研攻关和技术模式创新,加快推进制种玉米秸秆、玉米芯等副产品和废旧农膜的再加工、再利用进程,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综合效益,促进产业发展壮大。

(三)狠抓种子整治,严格生产执法

甘州区认真落实省、市、区种子生产相关文件精神,对违规种子制种、无正规证件的制种企业、借用其他公司或法人的证件来蒙骗制种的企业等扰乱制种生产秩序的行为,对范围广、危害程度高、情况比较严重的种子案件,依据市场、种子法相关法律手段,依法进行处理,规范种子生产秩序,维护制种产业市场秩序。通过乡(镇)司法和法律服务所出面公正,与农户签订规范合法的制种合同。鼓励群众积极举报各种违法行为的制种企业,情节严重的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猜你喜欢

玉米种子制种全区
不同条件下对济宁地区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FM系法”破解杂交水稻机械化高效制种难题
加快第九师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思考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推出 三大举措力促国家级制种基地升级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贮藏中玉米种子活力与寿命的问题
关于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标准的探讨
低浓度克·酮·福美双利于玉米出苗和幼苗生长